台湾“NII”发展之路_电脑操作系统论文

台湾“NII”发展之路_电脑操作系统论文

台湾“NII”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台湾论文,NI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国家资讯基础建设(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计划,通过建构网网相连、资讯普及应用的网络社会,来提升国力与经济竞争力,并让国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皆能以合理的价格取得所需要的信息,生活品质得以改善。

1994年8月,台湾当局成立了专案小组来推动台湾地区的“NII”建设。近年来,台湾在当局带动,民间主导的原则下,通过规划、宣导、推展,台湾地区“NII”建设已迈入实施阶段。

1 台湾推动NII的政策与目标

台湾“NII”专案推动小组是一个跨“部会”的机构,下设资源规划、网络建设、应用技术及推广、人才培育及基础应用、行政暨便民服务自动化与综合业务6个小组,分别由相关行政机构负责主办,此外,遴选公正有名望的专家学者与业界领袖组成民间咨询委员会。就是说,由当局带动,结合民间力量,寻求最有利的切入点以擘划台湾“NII”发展的蓝图。

台湾“NII”建设目标有5项:

(1)推广网际网络的普及应用。要在三年内(本世纪结束前)达到300万用户,信息网络化的社会蔚然成型。

(2)推动Internet到中小学。三年内所有高中、高职连网;五年内所有中学、小学连网;到2000年至少达到每20个学生拥有一部网络多媒体电脑的水准。

(3)发展台湾成为“亚太地区网际网络的枢纽”。

(4)建立“全球华文内容中心”,即成为全球中文资讯的重镇。

(5)加速网络多媒体产业的发展。估计此新兴产业未来占台湾制造业与技术服务业的50%。

台湾“NII”建设规划的配合措施:

(1)整合岛内通讯资源之建设与运用(包括光纤与同轴电缆通信资源、无线电频谱与无线电应用资源、软硬件产业资源等),积极着手建立宽频(ATM)实验网络。

(2)建立或修改相关法规,开放电信市场,营造有利的市场发展环境。

(3)奖励产业界研发具有前瞻性之科技,或开发相关产品,以满足岛内市场需求。

(4)推动行政各部门应用现有资讯、通信技术,推行便民服务。

(5)结合现有之网际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电信网络技术,进行整体规划,并邀集业者共同开发先导性实验系统。

(6)建立资讯、通信标准,为民间产业从事制造与采购之准则。

2 台湾“NII”发展概况

(1)提供Internet服务的三条主干网络:

·HiNet是由中华电信(前为台湾电信局)经营的一条网络,至1998年4月底,用户数达55万左右。

·SeedNet是由台湾“经济部”属下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资策会)经营的一条网络,目前约有30万用户。

·TANet是岛内最早的一条主干网络,由台湾“教育部”计算中心及各大专院校计算中心共同推动,目前连上该网络的约有200多个学术机构和团体(包括部分中、小学)。

(2)中华电信在岛内各地重点建设的ISDN(整体服务数位网络),希望以ISDN服务普及化达到加速与世界各国ISDN网络连线的目标。

第一批300多个门号已于1995年5月在台北、台中、台南及高雄等地启用;第二批15000埠ISDN设备于1997年底在台湾省各县市“政府”所在地启用,并以远端交换设备将服务延伸至其邻近地区。中华电信推动的ATM/ADM宽频服务实验网络,已于1996年完成台北、高雄、中坜、新竹、台中五个城市的建置工作。在“电信现代化”计划下,中华电信已于1997年完成全省长途通讯系统的光纤化,并预定于2000年完成市内中继系统的光纤化,届时,可形成光纤干线配合同轴电缆支线的岛内宽频传输网络系统。

(3)已跨入商业应用的网际网络服务业(ISP)。至1998年3月底,有上百家网络拨接业者和网络服务厂商投入ISP,岛内已有相当可观的人口进出或使用这一“信息高速公路”。据统计,各商业网络用户总数已突破200万人(其中有部分使用者重叠),学术网络使用人数约60万。

3 台湾“NII”重点建设项目摘介

“NII”建设首先要加速电信网络建设,电信网络服务必须做到有求必应、价格合理、品质可靠。未来三年,台湾中华电信公司将投入190亿元(新台币)加速网络建设,计划以非同步传输模式ATM与同步数位阶层光纤网络SDH为骨干网络,建置高速的IP(网际网络协定)路由,将网络频宽从1.554Mbps-45Mbps提升至155Mbps或622Mbps;PSTN(公众电信网络)接取埠由1.8万埠增至9万埠,ISDN则由2千埠增为2万埠。同时修改有线电视法,支持有线电视台朝跨业经营及建立网网相连的方向建置。此外,电信公司准备开放无线通信及卫星通信的网际网络服务。

从资讯网络的区域化与国际化发展来看,目前台湾已与美国、日本、香港及新加坡直接连网,计划于2000年实现与亚太地区各国及世界各州的连线作业。

资讯网络建设蕴藏着庞大的商机,岛内民间业者亦投入耕耘。例如互动式“随选视讯”(Video on clemand)系统,已吸引30多家业者参与。目前200户家庭的随选视讯试用系统仍处于技术实验阶段,内容包括随选电视、音乐、互动家庭购物和互动多媒体教育等,待系统可用性、随选视讯传讯品质、双向操作,及Set Top Box功能、中文字幕显示功能、相关软体技术验证等实验与潜在收视用户的市场分析完成后,即推动下一阶段的服务性实验。

“台湾新闻资料库”亦为民间积极参与“NII”实验网络的例子。这是由台湾新闻媒体业者共同参与,“资策会”负责技术指导,经由电脑网络连接各新闻媒体的自建资料库,订户可在该网络上随意浏览各家新闻标题与内容,享受多媒体、即时性和无纸张的新闻环境。

(1)电子化/网络化“政府”

所谓电子化/网络化“政府”,是指透过网际网络等资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从户政、

地政、税务、金融、医疗与全民健保等网络系统的连线,使行政公务处理及便民服务从人工或电脑作业进一步迈入电子化、数位化及网络化的新境界。

由中华电信公司提供通讯服务,在台北、高雄、新竹、台中、台南及宜兰6个县市择定的200个示范村里网络于1997年4月正式启用,使便民资讯服务在基层的试点得以展开。台湾行政机关“网际服务网(GSN)”亦于1997年7月投入使用。由台湾“行政院研考会”牵头会同有关“部会”策订的电子化/网络化“政府”中程计划(1998-2000年)在1997年11月12日召开的“行政院院会”上获准,并交付各行政机关实施。

台湾电子化/网络化“政府”计划目标:①建构“政府”骨干网络,加速各机关上网;②推广网际网络的普及应用;③充实网络上的当局行政资料,便利各界查询,并促进其加值利用,带动台湾资料库产业发展;④推动电子交换作业,提升机关行政效率;⑤整合行政资讯,延伸服务据点,延长服务时间,提供“一处文件,全程服务”;⑥确保资讯安全,保障民众权益。

台湾电子化/网络化“政府”计划的基本架构:第一是电子化“政府”的通讯网络骨干系统;第二是使用者取用系统及资讯设施;第三是电子化“政府”的应用系统。

目前正在构建的“公文电子交换中心”预计于1998年9月开始运作。为了让“课股有信箱,讯息瞬间通”,台湾当局准备在1998年内在全省900个行政机构开设13000个电子邮递信箱,专供机关总收发及单位收发之用。“电子公文交换安全协定”已由有关部门研拟完成并规划建立电子化政府“认证中心”。同时有关部门准备对示范村里网络运行状况及民间参与与模式进行评估,待总结经验后推广到全台湾7000多个村里,实现村村有电脑,里里上网络。

台湾“行政院研考会”计划以具有资料处理功能的“识别证卡合一——IC卡(又称智慧卡)”作为“居民身份证”,并用2年时间(1998-1999年)完成卡证换发工作,届时,将“电子印鉴”机制置入卡中,民众可通过事前经过登记及公证的“电子印鉴”在各项电子文件上进行数位签章,行政机关则可透过“认证中心”核发的“电子印鉴说明书”来验证真伪并确认使用者身份。以上构想若得以实现,行政机构的便民服务可望进入“无纸化”作业新阶段。

(2)远距离教学与终身学习网络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大学与交通大学与台湾“教育局”合作完成的一套即时群播的远距离教育系统已投入使用,三校可同步上课,身处台北、新竹等不同地区的民众可透过网络连线同步听课,并能与授课教师进行线上提问或对谈。台湾有关当局已委托研究机构进行终身学习体系的规划:目前,以“教育部”现有的学习网络TANet为基础,辅导各县市建立教育网络中心并与TANet连线;中程目标是将TANet连线扩大至乡镇图书馆、财团法人文教机构与各地专科学校,中小学使用网络资源比例达到30%。未来将在岛内各地设置主播教室,充实各类教育及技术资源,分别建置教育网、图书资料网、艺文网等不同性质的终身学习管道,并与岛外相关的教育部门合作,建立全球连线教育服务。此外,台湾还准备用5年时间,完成岛内珍藏的“故宫”文物与图书的数位影像资料库,并通过网际网络把中华文化的瑰宝介绍给世人。

(3)社会福利与医疗服务网络

台湾行政部门正积极推动各项社会福利与医疗服务上网络。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残障同胞提供特殊服务的资讯网络;利用电脑辅助教学帮助自闭症与智障儿童学习等。此外,配合全民健康保健政策的施行,准备由台大、成大、台北荣民总医院和台中荣民总医院4家医疗机构共同规划筹建远距离医疗先导实验系统,通过资讯网络的便捷服务,提供远距离电子会诊、病历影像传输及远距离医疗指导。目前已完成台大医院与金山医院中心、荣民总医院与金门花岗石医院、成大医院与澎湖医院之间的网络医疗系统,“三军”总医院与马祖连江县立医院之间远距离医疗系统正在建置之中。

(4)网络电子商务

台湾财经部门正推动电子资料交换系统/电子商务(EDI/EC)计划。如台湾“财政部”1990年开始推动通关作业EDI,1994年关贸网络(Trade VAN)投入运行,业者可通过其报关并缴纳税费。此外,该“部”还进行税费自动报帐及金融、保险行业自动服务系统的建置,并着手修改《银行法》第22项条文,建立、健全电子银行实施办法及相关法规。台湾“经济部”属下的商业司、工业局等单位分别于1992年开始推动商业及制造业EDI应用,协助业者加速处理企业之间订单、托运、转帐、查核进出货等业务。

为了推动企业上网工作,台湾“NII”推动小组从1998年起将“电子商业计划”与“商业快速回应先导系统计划”合并扩大为“网际网络商业应用计划”,希望用4年时间辅导40个行业深入运用网际网络技术,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商业营运模式。预计受助的企业家数累计达5万家,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100亿元(新台币)。

4 “NII”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1)推动“NII”建设,最重要的是通讯产业自由化。如何在教育层面与开放通讯市场上正视网际网络的重要性已是当务之急。

(2)“NII”相关技术的发展。在资讯、通讯和光电工业长足发展的带动下,近年来台湾的网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也挤占一席之地,不过大多局限于网络卡、类比数据机、集线器等技术层次较低的用户终端产品,而局端大型交换器、伺服机、路由器以及宽频用户端之网络接收设备等方面自制能力低,与先进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落后甚多。此外,囿于研究与开发能力不足,先进国家对专利保护及岛内生产经济规模等因素的限制,数位电视、微处理器、电脑系统软体和商业应用软体等在台湾难以发展,尤其是岛内投资者对软体产业认知不足,无法如资讯硬体产业那样形成上规模软体公司的股市环境,软体产业及先进技术弱势,必然影响“NII”发展。

(3)网络建设的限制。目前岛内只有中华电信公司拥有完整的光纤网络系统,还仅局限在骨干传输网络,缺乏通到每家每户的同轴末端网络。使用者对PSTN(公众电信网络)的低传输速率、经常“塞车”的现状非常不满,无奈之下,台湾当局希望通过有线电视业者提供频宽出租与网际网络业务来解决。就是说台湾“NII”的推动,还须看有线电视产业可否在短短的3-4年时间里破茧而出。

(4)“NII”的教育与推广工作待加强。一是台湾电脑普及率仍不高。根据亚太软体协会委托台湾“资策会”所作的调查显示,至1996年底,台湾电脑普及率为每千人拥有103台,不仅低于新加坡(171台),也不如人均国民所得较之更低的韩国(110台)。另根据NetWork Wizareds调查指出,至1997年7月,台湾地区仅有40700台主机(Host)和网际网络相连,在亚太地区仅高于泰国和印度。二是中文内码的统一工作。长期以来,台湾电脑使用的中文内码有BIG-5码、电信码、王安码、IBM-5550码、EUC码等20多种,中文资讯传输“各说各话”,杂乱无章。台湾“研考会”委托财团法人中文电脑推广基金会完成的“BIG-5码字集扩编计划”在1997年7月22日发布,正式命名为“BIG-5Plus”并于年底上市。新编的BIG-5Plus中文内码既能与原BIG-5码相容,又能与国际标准交换码(ISO10646)及台湾标准交换码(CNS 11643)进行一对一的对应转换,同时设有简体字GBK码的对照及转换程序、自造字形交换规格等工具,台湾“研考会”已将其列为中文资讯处理的共通规范。台湾电脑中文内码可望迈向整合的新里程,但推广与转换工作任务艰巨。三是2000年资讯危机的影响,根据台湾“行政院”1997年底的调查资料显示,台湾各相关资讯团体普遍忽略了这一危机的迫切性与严重性。在调查回收的2310家有效样本中,有10%尚不了解2000年资讯危机将产生的影响,近30%未采取任何行动,只有12%完成了2000年资讯危机处理系统的更新工作。随着时间逼近,在岛内解决2000年资讯危机人才相当有限的情况下,2000年资讯错乱问题已有日趋严重之势。

(5)中文化系统的研究开发待加强。只有改进有关建置网站、输入和管理资料档案所必备的中文扫描辨识系统的功能,提高其运作效率,同时开发更多的利用工具,降低网站建置、维护及运作的成本,增强民众使用网络的动机,方有利于“NII”的建设与发展。

(6)在“NII”环境下,Internet应用的法制建构、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是必须立即面对的重要课题。随着电子商务世纪的来临,“数位化商品”交易的规范将成为双边或多边贸易咨商的重要议题。

标签:;  ;  

台湾“NII”发展之路_电脑操作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