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李学勇

李学勇

(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止血,试验组采取内镜止血,对比效果。结果 试验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止血,治疗效率较高,止血时间短,优于传统止血方法。

关键词:内镜止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属于临床危重症,具有起病急、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多数由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因素引发,内科止血是关键所在,如未及时进行有效止血,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止血成为治疗上消化止血的常用方法[1]。本研究将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26例,试验组男患13例,女患13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5.0±1.5)岁,出血类型:活动性出血10例,喷射样出血5例,血管裸露11例;对照组男患15例,女患11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5.2±1.6)岁,出血类型:活动性出血11例,喷射样出血6例,血管裸露9例。两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比对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如营养支持、输血、补液、抑酸、酸碱平衡纠正等。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止血,止血药物选择泮托拉唑注射,肌肉注射血凝酶。试验组采取内镜止血,置入内镜观察病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对病灶处进行反复冲洗,同时对积血进行清洗,改善手术视野,使视野清晰,对于小的活动性出血可在内镜直视下于出血病灶周围注射肾上腺素溶液,注射3-6处,每次0.5-1.0ml,直至病灶周围粘膜发白肿胀,停止出血,对于局部注射治疗仍有少量出血的患者,使用热止血钳进行电凝止血,直至出血停止,电凝止血不理想,则借助内镜使用金属夹夹住出血部位,5min后出血停止取下金属夹,叮嘱患者术后6h禁止摄入食物,采取补液、胃黏膜保护等措施[2]。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显效:止血成功且未发生再出血情况,有效:治疗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止血后发生再次轻微出血的情况,无效:止血失败或止血成功后再次发生严重出血[3];(2)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4]。

1.4 数据统计分析

对数据行统计分析,软件选择spss24.0,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对行t检验,治疗有效率、止血成功率、72h再次出血率为计数资料,组间比对行χ2检验,p<0.05,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治疗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

3.讨论

临床上一半以上上消化道出血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短时间大量出血,若未进行有效止血,则持续出血可能造成患者失血过多、休克,甚至死亡,既往临床多采用内科止血,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治疗,但治疗方法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止血不彻底,再出血率较高,对机体造成较大影响[5]。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在内镜下止血方法主要有局部药物注射、高频电凝、激光电凝、血管夹钳夹等多种方法,局部药物注射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加快转变为纤维蛋白,在短时间内使出血病灶血管收缩,促使血小板聚集,电凝止血是利用电能和激光能转变为热能,适用于小血管出血或活动性渗血,血管夹止血是使用血管夹夹于出血部位,阻断血液供应[6]。内镜直视下治疗并发症较少,方便快捷,最佳治疗时间为生命体征恢复正常48h以内。数据显示,试验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试验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止血,治疗效率较高,止血时间短,有助于肠鸣音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优于传统止血方法,值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理,陈丽芬,覃冬林,等.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0):3912-3914.

[2]方圆.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11):59-62.

[3]钟先东.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1):6193-6193.

[4]梁少旭.内镜止血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8):71-72.

[5]佚名.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v.5;No.263(50):43-44.

[6]陶婉俐,张玲,黄春惠.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治疗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760-2761.

论文作者:李学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李学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