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探究活动”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_陈玉燕

高中地理“探究活动”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_陈玉燕

(兴义市第五中学,562400)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前新课标对教师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该完全结合学生实际来开展教学。但实质上地理课程对于学生们而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时候学生们无法得到突破与提升,这主要归因于很多教师忽视了探究活动。当前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探究性学习渐渐引起重视,但无法达到活动的精准化以及高效化的程度,导致很多时候地理教学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那本文就是由此出发,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探究活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思考,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广大教师们排忧解难。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活动;存在问题;思考

我国的教育体系为了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一直在不停改革,那么在当今时代,倡导探究学习,已经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观念之一。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开展探究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们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增强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积极性,提升地理学习能力。但是当前我们发现地理探究活动中还存在很多凾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学生们能力的提升,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所以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和教师同步提升。

1“探究活动”的价值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采取的教授方式是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学生们在台下不停地记,整个过程学生们是完全被动地记录知识,他们并没有进行思考。同时教师们也没有给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导致了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增强,一旦学生们遇到新的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求助教师,而不是自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无法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但在这时候,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就产生了,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们可以进行自我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活跃他们的思想,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打造了高效率课堂。

2“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过于拘泥形式

由于当前教学提倡开展各类探究活动,所以教师们设计了很多活动,比如每一节课不管要学习什么地理知识,全部采用探究活动的形式,虽然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思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但实际上这种探究活动的开展太过于拘泥形式,课程改革虽然要求实施探究活动,但是比如某些简单的地理内容,可以直接讲解就好,学生们很快就可以理解掌握。但是要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的话,反而会耽搁教学实践,拖延教学进度,所以教师们在进行教学中总是将教学内容冠以“探究”之名的做法,并不利于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比如学习某一课的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进行知识巩固,但是某些教师硬要开展探究活动,反而失去了本身探究活动开展的教学意义。

而且很多教师太过拘泥于形式,反而看不到他所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效果是否能产生实际性的作用。就比如在地理中要学习关于城市化的知识,很多地理教师就直接对学生们进行提问,比如什么是逆城市化现象,特征是什么?在从未接触到这一概念时,学生们只能翻书,然后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没有一点实际作用。因为教师们一开始就没有给学生们提供可供发挥的机会,学生们完全就是照搬教材跟着读,其实他们内心完全不理解这种概念,因此探究活动名存实亡。

2.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提升,能够有发挥的空间,那么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展开,确定他们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在当前的探究活动中,根本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比如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努力互动,向学生们进行发问,同学们很少会有主动提问的时候,但是老师并不在意这种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提出了问题,学生也已经进行了回答,探究活动开展得尤为顺利,很多时候甚至教师直接忽视了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学会了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仿佛是为了解决教师的问题而存在的,他们仅仅是在回答这些问题,根本没有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整个过程还是完全遵循于教师的安排。那么这种情况对于学生而言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在学习某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们提出了问题,并且将本堂课的内容划分成了几个部分,逐个击破,虽说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多了,但本质还是没有改变,学生们还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没有自我发挥的余地。

2.3探究形式过于死板

很多时候在进行探究活动中,教师们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向学生们提问题,因为他们觉得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所以他们在课堂上会不停地提问。但是这些问题非常死板,基本上类似于练习题一样,学生们根本不需要进行探究或者活跃思维,完全是看看教材就可以直接回答问题。这种方式除了让学生们多说几句话,能够多发几次言之外,并没有产生任何实际作用。比如教师们询问促使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动力来自哪些方面?学生们通过查找课本上的知识,可以直接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可以说他们根本没有发散自己的思维,教师也没有达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

2.4缺乏思维的深度

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出现,导致很多学生们即使进行思考,他们思考问题也很片面,所想到的都是很浅显的东西,无法进行深入思考。而且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提示非常明显,学生们只要跟着教师的提示,就算不怎么思考,也可以得出答案。而且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死板,就是说有固定的一个答案,那么根本无法引起学生们的探究以及讨论,学生们也完全不愿意进行积极思考,反而压抑了他们深度思考的能力。

3针对“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

考虑到当前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层出不穷,那么在教学中必须要进行针对性解决,提升学生们自我探究能力。

3.1独立探究,充分思考

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要根据学生们实际情况进行入手,设计合理的地理探究活动,比如对于一些与地球相关的简单知识,学生们其实都充满好奇,那么教师可以提出某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们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地理中会学习到关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各抒己见,每个人进行独立思考,去进行分析,而之前学生们已经能够学习了一些知识,难免他们会想到昼夜交替等相关知识。教师根据同学们想到的东西来进行入手,进行讲解,这个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都由学生们来进行主导,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2合作探究,碰撞思维

那么针对于难度较高的地理知识,考虑到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有限,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来开展地理活动。比如在学习关于城市空间的时候,教师们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让他们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对于各个功能区要如何进行划分,整个过程由学生们自行组织。教师给予学生们充分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而在学生们讨论完成之后,再让各组的代表来发表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们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入手进行针对性讲解。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们进行主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同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还进行了思维的碰撞。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不断进行思考,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朱和平.高中地理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10-11.

[3]汤国荣.高中地理“探究活动”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7):9-11.

论文作者:陈玉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探究活动”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思考论文_陈玉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