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化学创新教育不是要求学生去开拓和创造一个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和提出新的建解、发现新的现象,最后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相关性质和规律。作为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学:一是兴趣化教学;二是创新性教学;三是信息化教学;四是探究性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一、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
3.信息化教学策略。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了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可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不唯一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探究性教学策略。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5.实施策略的方法。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意义的人。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体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②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要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创造一个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让学生自己参与化学实验制作,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望,最终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
论文作者:叶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的人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 化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互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