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3;12地震灾后四川和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类型的对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价值观论文,灾后论文,类型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提出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评定标准或尺度,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因素[1]。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因其对于整个社会群体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
价值观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多种成分,德国哲学家斯普朗格(E.Spranger)在其《人的类型》一书中提出了六种价值类型:科学型、实用型、社会型、政治型、信仰型、审美型。这一理论被广泛接受。之后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人基于此编制成“价值观研究量表”,用于测查和研究价值观。在此价值观体系中,有的成分对人们的影响占主导,有的处于次要地位,所以存在着主导价值观。
在价值观的研究中,时代和人群是两个重要的考察变量。在社会各人群中,青年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是社会价值观念中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价值群体,青年价值观念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研究青年就是研究未来,研究青年价值观就是研究未来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及其走向[2]。而在青年群体中,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子群体。大学阶段是年轻人接受教育、逐步社会化并走向社会的阶段,也是其价值观、价值取向逐步稳定的阶段。因此,观察和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对分析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引导青年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努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此外,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优秀群体,具有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觉察力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使其价值观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代表性,并对全社会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由此可见,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价值观深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同时兼备稳定性和波动性的特点。稳定性指价值观一旦形成,会在某个较长的特定时期内对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与决定作用;波动性则指价值观作为社会现象的反映,还表现出社会依从性特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相应变化。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可以通过社会思潮、教育制度等方式决定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基本属性。例如,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化也与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协调[3]。
除此之外,在社会自然发展进程中,某一突发的重大社会事件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与强烈的冲击。例如,2003年SARS期间,许燕等就SARS爆发的前中后期北京大学生的价值观波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SARS期间,北京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发生改变,实用型价值观弱化,健康型价值观突起[4]。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截至6月30日12时,已造成69195人遇难,18403人失踪,直接受灾人数超过1000万。灾难摧毁了许多东西,但也为人们提供了某些观念改变和重建的契机。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破坏性自然灾害面前,人们对于自身及世界的认识很可能受到影响,发生暂时甚至永久性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并不局限于受灾地区直接受到影响的人群,而辐射到了更广泛的见证者人群。因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地震之后,身处灾区的四川大学生以及非灾区的北京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体系所表现出的特征,对比两个群体价值观特点的异同。通过探讨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反映出5·12地震灾难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以预测将来再次面对类似重大突发事件时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并指导社会的价值观取向。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四川及北京大学生共1059名,涉及了多个学科专业。其中北京大学生622名,主要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人民大学,包括232名男生、373名女生、17人不详;320名文科生、283名理科生、19人不详。四川大学生437名,主要来自四川大学,包括167名男生、237名女生,32人不详;74名文科生、325名理科生,39人不详。
2.2 研究过程
研究采用集体匿名问卷施测的方式收集数据,施测时间为2008年6月至7月。
2.3 研究工具
研究使用的主要测量工具为“价值观类型量表”。此量表是以奥尔波特价值观量表为基础,由孟庆茂等1999年修订而成的标准化测验,经广泛使用检验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计15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列出4种可能的态度或答案,要求被试将每题的4种答案加以比较,并按其个人的喜好程度依顺序加以排列,对某种价值观来说,它的得分越低,表示它的排位越高。该量表测查了六个价值类型,名称及特点描述如表1所示。
2.4 数据收集与整理
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北京和四川两地大学生灾后价值观排序和重视程度的比较
由表2(见下页)可知,灾后北京和四川两地大学生的价值观整体排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实用型、信仰型、科学型、政治型、审美型。这个结果说明:两地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均为社会型。
价值观排序的对比结果显示:灾后北京和四川大学生的六种价值观类型排序差异不显著(χ2=8.857,p=0.015),是比较一致的。处于第一、二、三、五位的都是社会型、实用型、信仰型和政治型。审美型和科学型在两地大学生价值观排序中位置相反,分别处于北京的第四、第六和四川的第六、第四,但这一差异并不显著。
价值观的排序意味着不同的重视程度,对于同一群体来说,某种价值观的排位越靠前,重视程度越高。但是对于不同群体来说,即使某种价值观的排位相同,但两者重视程度仍有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对两地大学生每一种价值观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只有信仰型和实用型差异不显著,而科学型(t=3.102,p=0.002)、社会型(t=3.116,p=0.002)、政治型(t=-2.360,p=0.018)和审美型(t=-3.107,p=0.002)均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虽然社会型价值在两个群体中都排在第一位,但相比来说四川大学生更加重视;而政治型价值观,尽管在两个群体都排在第五位,但北京大学生对其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四川大学生。此外,北京大学生更重视审美型价值观,四川大学生更重视科学型价值观。
3.2 震后大学生与2007年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
许燕等人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调查了2007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情况[3],与之比较发现:从整体上说,震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排位状况与2007年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比较6种价值观类型的均值,结果如表3所示。
2007年和2008年两次施测的大学生6种价值观排序完全相同,这表明6种价值观在个体价值系统中的相对位置是一致的。其中,社会型(t=2.843,p=0.005)和实用型(t=-2.561,p=0.010)两种价值观得分两次结果差异显著,这反映出2007年大学生更重视实用型价值观,2008年大学生更重视社会型价值观,其余四种价值观得分差异不显著。
3.3 地震灾后北京和四川两地大学生价值观系统的比较
通过对两群体6种价值观评分的差异检验,可以推论两地大学生价值观的层次体系,如表4和表5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灾后北京大学生的价值观类型中,科学型和政治型、审美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政治型和审美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任何两种价值观类型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推论,北京大学生的六种价值观类型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社会型是第一层次,实用型是第二层次,信仰型是第三层次,审美型、政治型和科学型合并为第四层次,并且每个层次间差异显著,而第四层次内部三种价值观之间差异不显著。
从表5可看出,四川大学生的价值观类型中,政治型和审美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信仰型和实用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任何两种价值观类型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推论,四川大学生的六种价值观类型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社会型是第一层次,实用型和信仰型合并为第二层次,科学型是第三层次,政治型和审美型合并为第四层次,并且每个层次间差异显著,而第二和第四两个层次内部两种价值观之间差异不显著。
可见,灾后北京和四川大学生的价值观系统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见图1和图2。
相同点主要有:两地大学生的价值观系统都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社会型价值观都排在第一位,是主导价值观;第二层次都包括实用型价值观。最后一个层次都包括审美型和政治型价值观,是相对不受重视的价值观。
不同点主要有:信仰型价值观在北京大学生价值系统中处于第三层次,而在四川大学生价值系统中上升到了第二层次。这反映了在四川大学生价值系统中,信仰型价值观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并且和实用型无显著差异。同理,还有科学型价值观。
4 讨论
京川两地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非常一致,均为社会型。主导价值观是大学生最看重的价值观,它常常与社会所倡导的主流精神相匹配。注重人际关系、讲求互帮互助、强调集体民主的社会型价值观无疑是近几年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直观反映。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从1984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价值观经历了政治型价值观逐步衰退、实用型价值观后来居上、社会型价值观逐渐成为稳定主导的变化趋势[3]。而且,自2007年以来,社会型价值观一直稳定地处于主导价值观的位置,对地震灾后京川两地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分析,发现这一趋势还在延续,并且表现出社会型价值观继续突显、实用型价值观逐步下降的特征。突如其来的巨大自然灾害带给人们闯入式的心灵震撼,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表露无遗,人们之间的联结空前紧密,无私、互助、奉献等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再次得到人们的强烈推崇,使社会型价值观在价值体系中稳居首位。大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世界的融合和人类文明的神奇,将奋斗的中心从自我逐步移向整个民族的共同进步,逐步遗弃那种自私功利的价值取向。并且放宽视野,重视思考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对比北京、四川两地大学生价值系统的差异,发现二者虽然在6种价值观的排序上差异不大,但在层次组织上略有不同。表现为信仰型价值观在北京大学生价值系统中处于第三层次,而在四川大学生价值系统中上升到了第二层次;科学型价值观在北京大学生价值系统中处于第四层次,而在四川大学生价值系统中上升到了第三层次。这反映了在四川大学生价值系统中,信仰型价值观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并且和实用型无显著差异。同理,还有科学型价值观。四川大学生身处地震的影响中心区域,亲身经历了地震发生时惊恐无助的心情,甚至亲眼目睹了巨大灾难带来的惨烈情景,因此地震对于他们的影响相对其他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更加深远,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冲击也理所应当更为强烈。因此,在四川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中,除了社会型最被看重之外,他们对信仰型与科学型的重视均在北京大学生之上。地震灾害向人们宣告自然的可怕力量,并提醒着人们生命的不可控性,在这样剧烈的冲击之下,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渴求、对于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突显出来,表现为信仰型价值观的上升。另一方面,人们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在未来有效预测与控制自然灾害的破坏,同时在现有灾害处理中科学应对,因而表现出对科学型价值观的相对重视。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引导,使价值观表现出对社会文化的依从性。
总之,提倡互助、友爱、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型价值观已经深入大学生心中,经由5·12大地震这样的特殊事件之后,更加具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稳定地成为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这场灾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给一个社会带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它给生命和财产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而对思想的改变却仍然需要时间来检验。
5 结论
5.1 灾后北京和四川两地大学生的价值观整体排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实用型、信仰型、科学型、政治型、审美型。
5.2 社会型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且四川大学生更为重视。
5.3 北京和四川大学生在震后的价值观系统均包含四个层次,其中在北京大学生的价值系统中,社会型是第一层次,实用型是第二层次,信仰型是第三层次,审美型、政治型和科学型合并为第四层次;而在四川大学生的价值系统中,社会型是第一层次,实用型和信仰型合并为第二层次,科学型是第三层次,政治型和审美型合并为第四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