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镇痛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探讨论文_邹亮

安化县二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522

【摘 要】目的:研究镇静镇痛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1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140例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镇静镇痛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镇静镇痛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绪状态、遵医行为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镇静镇痛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镇静镇痛组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情绪状态、遵医行为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镇痛组患者治疗后情绪状态、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镇静镇痛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作用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障碍,提高其遵医行为,减少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镇静镇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理障碍患者;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心血管危重症,死亡率高。临床研究显示,有2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合并心理障碍,以焦虑、抑郁等为主要表现,可降低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增加其烦躁感,不利于预后的改善。通过合理镇静镇痛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减少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探讨了镇静镇痛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1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140例分两组,所有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胸痛、咳嗽、左上肢疼痛、左肩部疼痛等临床症状,经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经动脉血气分析显示部分患者伴随呼吸性酸中毒。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常规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54岁-77岁,平均年龄为61.61±2.15岁。镇静镇痛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53岁-77岁,平均年龄为60.29±2.6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常规面罩给氧、硝酸甘油泵入、利尿剂等治疗,并加强抗凝、抗血小板凝集治疗,加强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测,必要时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者给予支架植入,并在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氯吡格雷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等进行治疗。

镇静镇痛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镇静镇痛治疗,给予患者安定10mg肌注,并给予芬太尼镇痛,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和呕吐等症状,必要时给予止吐药处理。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配合情况等酌情增加剂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绪状态、遵医行为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

显效:经治疗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稳定,心电图复常,实验室指标正常;有效:经治疗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心电图、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遵医行为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遵医行为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P值低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绪状态、遵医行为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情绪状态、遵医行为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镇痛组患者治疗后情绪状态、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较

镇静镇痛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显效、有效、无效各有35例,25例和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镇静镇痛组显效、有效、无效各有45例,23例和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P<0.05。

2.3两组患者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镇静镇痛组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其中,镇静镇痛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有1例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而常规组有5例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有5例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0%,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急,急性发作情况下胸骨后可出现剧烈疼痛,且患者伴随濒死感和大汗淋漓症状,可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等不良事件,甚至死亡。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理障碍,可伴随烦躁不安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加上剧烈疼痛可导致交感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增加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并导致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肌收缩增强,是的心肌耗氧增加,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加重病情,危害生命安全。因此,给予必要的抗焦虑、镇静镇痛治疗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2]。

镇静镇痛主要是药物治疗,通过应用相应的镇静镇痛药物,减轻患者躁动、疼痛和焦虑,发挥催眠作用,提高患者在肉体和精神上的舒适度,以减轻治疗抗拒现象,确保诊疗工作顺利施行,减轻患者痛苦,对交感神经活动进行抑制,维持心血管系统稳定,减少致命性冠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镇静镇痛药物应用过程中需避免因镇静镇痛药物掩盖病情延误治疗而加重心脏负担,因此镇静镇痛应用时间避免过长,且对用药剂量需谨慎斟酌[3]。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镇静镇痛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镇静镇痛治疗。结果显示,镇静镇痛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镇静镇痛组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情绪状态、遵医行为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镇痛组患者治疗后情绪状态、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镇静镇痛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作用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障碍,提高其遵医行为,减少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璠,杨波,谢彬等.镇静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过程中的临床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2):190-191.

[2] 李鹏飞,许改红,阙军等.右美托咪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J].江苏医药,2013,39(24):3055-3056.

[3] 郭璠,杨波,谢彬等.镇静抗焦虑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QT离散度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3):316-317.

论文作者:邹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镇静镇痛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探讨论文_邹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