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悖论及其解决--兼论科尔奈经济改革思想的理论贡献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悖论及其解决--兼论科尔奈经济改革思想的理论贡献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悖论及其消解——兼论科尔奈经济改革思想的理论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悖论论文,体制改革论文,科尔论文,社会主义经济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诺什·科尔奈是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倡导者之一,以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而获国际赞誉。

科尔奈是世界上较早认识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苏联模式的僵化、低效率等诸多弊端的学者,他提出的关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和改革的思想观点,在今天看来,似乎已不觉得很新鲜,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则是非常可贵的。研究科尔奈及其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科尔奈首次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悖论性质展开论述,并对改革中一些困扰人们思想的理论问题作扼要分析。

一、悖论表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两难选择

科尔奈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短缺问题的分析后认为,经济体制是造成短缺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消除短缺,必须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并且认为,可以通过察看短缺的缓解状况,作为检验改革进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他也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必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仅从理论上而言,它首先会遇到经济效率与社会主义经济伦理、道德和政治理念之间的冲突。他认为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企业的利润刺激原则同按劳分配工资制度之间的矛盾;其二、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与社会的团结、安全与稳定原则之间的矛盾;其三、保证经济调节的灵活性与保证社会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并由此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冲突,使得在诸如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分配制度以及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和力度等问题改革的政策取向上,面临着无法回避的两难选择。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理论框架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有着自身难以消解的悖论性质:如果选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则有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嫌疑;如果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为前提,而这也是背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原则的;如果保持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又无法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相容;打破传统的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意味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而这样做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委托代理风险,必须解决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以保证代理人既兢兢业业又忠实地为委托人服务;分配体制的多元化能提高企业效率,但同时会带来贫富差距扩大化的问题;政府对国有企业预算约束,导致企业投资饥渴,造成整个国民经济高增长、低效益恶性循环,但如果实行硬约束,则可能导致大量国有企业的倒闭,失业人员猛增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这些悖论的存在,使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在改革道路选择上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全盘私有化完全丧失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要么使改革只流于空套,无法触及原有体制中的深层矛盾,从而达不到改革的目的。这已为世界上不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程和结果所证实。

二、悖论本质:对社会主义经济形而上学的理解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悖论,归根结底来自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形而上学的理解。受这种认识束缚,改革的思路和政策选择,便无法从理论上对其所包含的悖论性质予以逻辑上的消解。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第二,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这两点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就第一点而言,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客观上要求将社会生产力置于全社会的管理之下,而实行计划经济,就能够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避免市场经济中生产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给社会资源造成的巨大损失。这种理论的“合理”推衍便是,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立的,与此相适应,计划经济就是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从而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是同一的,因此否定计划经济就等于否定社会主义。当人们抛弃计划经济,转而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时,就会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的理论相矛盾。于是说,只要我们仍然坚持这种理论,经济体制改革便不能深入甚至无法进行。在这一理论信念的支配下,所有企图改革的政策或制度设计,都必然伴有逻辑悖论。

就第二点而言,即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这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中最核心的观点。根据这个理论观点,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不相容,必须用公有制替代私有制,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生产的高效率。于是采用公有制,被认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因此,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所有非公有制经济都是与社会主义经济相对立的,是不能允许存在的。这样,公有制与计划经济就被归统到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经济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前提,实行计划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单一公有制形式,而其实行计划经济的实践,却没有印证它们的理论结论。事实恰恰相反,在优化资源配置上,计划经济远不如市场那样有效,认为计划经济能更好地配置资源的理论,被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高投入、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短缺经济而证明为是一种空想。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也并未能如所期待的那样,给人们带来普遍的富足和公平。相反,由于以这种单一的所有制形态为基础,便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因而必然缺乏竞争机制,加之预算软约束等其他弊端,使这种经济体制的效率十分低下,以致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极为缓慢。

这种传统的形而上学的社会主义经济观,在我国占据了很长一个时期的统治地位,成为我国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同时,由于这种认识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以致成为一种盲目而空乏的政治理念,使其意识形态的转换十分艰难。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或者说是转轨时期各种变革具有悖论性质的根源,它严重阻碍着改革的进程。

三、悖论消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全面创新

作何企图固守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和纯粹公有制经济的传统理论,是没有出路的。根据这一理论建立的僵化经济体制,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选择。它在世界各国逐渐为其它方式所替代。历史告诉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科尔奈是这一问题的先觉者之一,并作出了十分宝贵的探索。他从静态和比较静态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指出国企存在着双重依赖关系:一方面,企业依赖于市场,这是一种横向依赖。因为在市场上买者和卖者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所以企业对市场的依赖是一种水平依赖。另一方面,企业依赖于政府,这是一种纵向依赖。原因在于政府机构有权发布对国企有约束力的决定,因而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是一种垂直依赖。科尔奈认为,改革就是要减弱垂直依赖,强化水平依赖,使计划、中央控制、市场力量三者健全地结合起来。科尔奈这一理论观点,实质上反映了他的改革观,即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把市场和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排斥市场作用的严格计划经济,是没有效率的经济,必须加以改革。科尔奈的理论见解,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实践,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如果只局限于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支离破碎的修补,则无法从根本上化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悖论困境。悖论的消除,只能有赖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全面创新。在此方面,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将其付诸于改革实践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理论。在此基础上,对长期困扰人心,妨碍对社会主义道路作出合理选择的所有制结构组成、计划与市场属性、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的选择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问题,作出了果断而科学的界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辩证否定,使其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实践的理论旗帜。

中共十五大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18年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使其在所有制理论、分配理论等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对股份制的作用,以及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性质作了精辟论述,从而对我国各类企业,特别是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的理论框架下,社会主义改革的悖论性质也就得以根本消解。因为,根据“三个有利于”原则,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效率为目的的各种变革措施、政策导向、制度创新等,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在实践上也是协调的。

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成就,既是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实践经验教训的理论升华,同时与学习、借鉴包括科尔奈在内的许多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探索的理论成就是分不开的。因此,对他们的理论贡献,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绝不可漠然视之。

标签:;  ;  ;  ;  

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悖论及其解决--兼论科尔奈经济改革思想的理论贡献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