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临床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论文_徐艳,陈有林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研究在开胸手术麻醉中选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74名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37名患者为对照组,37名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常规全麻方式,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其芬太尼的用量和术后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的次数以及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为76%(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麻醉中选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关键词】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开胸手术;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135-02

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往往都会伴有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并且在整个术前术中术后期间对患者的麻醉管理会存在较大的困难[1]。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开胸手术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其麻醉效果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因此文章对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于需要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的具体麻醉效果做了详细研究,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呈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74名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37名患者为对照组,37名患者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女病患数量分别为20名和17名,患者年龄在27~74岁不等,平均年龄(48.71±2.24)岁。实验组男女病患数量分别为18名和19名,患者年龄在25~71岁不等,平均年龄(46.58±1.17)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合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2.2麻醉方法:在麻醉前30分钟,对患者安排静脉给予长托宁,剂量为0.5mg,在患者达到手术室后,对其行静脉开放操作,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2]。然后对照组患者通过喉镜置入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实行间歇性正压通气操作,并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此后对患者保持持续性吸入1%七氟醚合并静脉泵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间断追加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实验组患者采取侧卧体位,在患者开胸侧切口处的椎旁间隙实施穿刺操作,通过超声探头对患者需要进行穿刺的部位扫描,之后通过超声引导在椎旁间隙中刺入穿刺针,回抽穿刺针时如果没有出血则可以注射15毫升0.5%罗哌卡因。在对患者实施完行椎旁神经阻滞操作之后,马上对其实施全身性的麻醉诱导操作,完成患者的气管插管操作后通过麻醉机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在手术整个过程当中,镇静类药物的具体用量都需要根据BIS值的变化而做出相对的调节,一般BIS值维持在50左右,芬太尼的用量也需要根据BP值以及HR值的变化而做出相对的调整。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全部都需要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操作,并且电子镇痛泵连接给患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其芬太尼的用量和术后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的次数;同时采访统计两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l5.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正态分布数据资料用(x-±s)表示,采取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麻醉满意度率用%表示,采取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若P <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比对照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少,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的次数也比对照组患者的使用次数少(P<0.05),见表1。

2.2 实验组患者对麻醉效果满意35例,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对麻醉效果满意28例,满意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的芬太尼用量以及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次数比较(x-±s)

3.讨论

以往临床观点认为,在实施开胸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是麻醉效果最佳的麻醉方式[3]。但是因为人体解剖结构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实施硬膜外阻滞操作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硬脊膜,硬脊膜极其容易被刺破,进而引发围手术期的各种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各种并发症。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急切需要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手段来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在本次的研究中,74名患者经过分组麻醉治疗对比后发现,实施传统麻醉方式的37名对照组患者,其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的次数均要明显高于实施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实验组患者(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对本组的麻醉效果满意度率为76%,远远低于实验组的95%的满意率(P<0.05)。这足以说明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开胸手术中的良好麻醉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开胸手术麻醉中选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合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大大降低患者的镇痛药使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艳琴,汪世高.分析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v.10(12):80-81.

[2]唐楠,孟庆朝,杜平均,等.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153-153.

论文作者:徐艳,陈有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临床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论文_徐艳,陈有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