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城关中学 266600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只有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挖掘课文深度和积极思考,愉快地学习。
那么,怎样设计好一堂初中语文课的导入呢?
一、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如初中语文第一册《短文两篇》,因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师生之间不太熟悉,相互交流的语言还很贫乏,不可能一下子就采用生动活泼的导入法,只能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散步》则选取生活的一角,通过几个细节,写了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两篇文章都是写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关爱。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两篇短文。
二、创设情境法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制造一个美妙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
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灯或录像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业生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美好意境。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阕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来留在脑际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让学生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导入:1936 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三、以旧带新法
即教师提示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要做到前后衔接自然,过渡平稳。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教学《春》一课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会了你们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同学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出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去领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的春天吧!
四、对联揭示法
对联字数相等、句式对称、内容相关或相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有限的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用了一幅恰好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成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中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对联一出,学生哗然,学习兴趣马上调动起来了。
五、穿插吸引法
在教学中空插一些文人的奇闻轶事,往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一开始就穿插王之涣的一段经历——有一次,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在一酒店饮酒,并听几名歌女唱歌。他们私下约定,如果谁的诗被歌女唱出,就证明谁的诗最爱欢迎,结果最好的一位歌女第一首就唱出了王之涣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千古佳作,同学们知道这是王之涣的哪首诗吗?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学生情绪立即高涨,产生了急于学新课的强烈欲望,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诗中的意境。
六、简笔图形法
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语文课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课、生活中、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又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我的叔叔于勒》,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长,喧宾夺主。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用精彩的导入来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激情,充分发挥导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论文作者:史红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学生论文; 导语论文; 课堂论文; 雪景论文; 艺术论文; 对联论文; 歌女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