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 江西 新余 338000
摘 要:每年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有一类最常见最基本的客观性、检测性试题——选择题。选择题一般每小题3分,要求考生从四个选择项中挑选其中最正确(或最优)一项的问题呈现模式。
关键词:中考 数学 选择题
一、利用“数感”和“符号意识”设计选择题
《新课标》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方程和理解函数的基础。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对数域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在基础题中属于有区分的试题,并且问题比较基础,可以缓解学生的考试紧张心理。
例1.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A.2B. 3C.0D.-2
点拨:由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可知:2>0>-2,而2= 4> 3> 1=1>0,所以2> 3>0,故:最大的数是2。
解析:A。
考法评析:本题在命题风格上,直接按《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命题,凸显所考知识的“基础性”及其基本的认知要求,构题简明,目标明确,能有效地区分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某些知识内容。而这正是区分学生“达标”和“不达标”的第一个台阶,有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和效度。
二、利用简单程序性问题作为问题原型设计选择题
这里所说的简单程序性,是指解决问题的规则,这些规则包括解题技能和算法知识。简单程序性问题的求解过程是直接从问题所呈现的条件出发,具有演绎特性,各解答步骤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种过程是综合利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2.将下列不等式3x-2<1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
点拨: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得: 3x-2<1,得x<1。
A错:x≥1;B错:x>1;C错:x≤1;D对:x<1。
解析:D。
考法评析:本题采用直接给出确定的不等式,要求考生先求解,确定未知数x的状态——取值范围,再结合备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突出解答过程的程序性。备选项中的四个答案互相造成了干扰,因此,利用选择题型将它们编制为选择题较为合适,加大了考查的力度。
三、利用辨析性合情推理设计选择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合情推理写进《新课标》后,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丰富的合情推理素材。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
例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2+a2=a4 B.(-b2)3=-b6
C.2x·2x2=2x3 D.(m-n)2=m2-n2
点拨:A错:a2+a2=2a2;B对:由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可知正确;C错:2x·2x2=4x3;D错:(m-n)2=m2-2mn+n2。
解析:B。
考法评析: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与应用,既关注对运算结果的考查,也关注对运算过程的考查,强化算理。本题备选项A、C、D都是合情推理的结果,对于不具有整式运算和幂的运算知识的学生而言有明显的迷惑作用。因此,本题采用选择题题型较好地发挥了选择题的功能。
四、利用观察实物的视角与效果设计选择题
由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空间观念,在“视”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与二维的“对应”特征,借助于实物(问题原型),抽象出几何体,再与其影子对应起来,通过对实物的拼摆及不同方法的观察效果进行判断。当学生对视图丰富的想象做出判断的情形具有辨析性时,运用选择题型将实际问题设计成考试题目就较为合适。通过解决与这些原型有关的问题,能进一步体会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价值.
例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按下面右图方式摆放,其主视图是( )。
点拨:竖直长方体在后方,遮住部分用虚线,A、B、D都是错误的。故:选C。
解析:C。
考法评析:本题考查三视图,即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备选项中四个图形虚实线的使用对判定观察效果起到了干扰作用,因而采用选择题较为合适,实现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能力的有效考查,成为各地中考试卷炙手可热的组成部分。
五、利用“知识”的角度设计选择题
方程的知识包括有关的概念、解法和列法等方面,因此,从“知识”角度的考查,也多从设计这些方面的问题来实现。从知识覆盖来看,此题考查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此类试题表面上是基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实际上是与根相关的其他数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考查了凭借相关信息解决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本身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加大了对“知识”考查的灵活性与考查的力度。
例5.设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α·β的值是( )。
A.2 B.1 C.-2 D.-1
点拨: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即要可。因为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根,所以α+β=-2,α·β=-1,故选D。
解析:D。
考法评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熟记根与系数的关系式。特别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前提是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即二次项系数a≠0,且△=b2-4ac≥0。(2)掌握方程的解及与解有关的变形技能是学习方程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论文作者:吴俊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选择题论文; 本题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系数论文; 数学论文; 方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