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研究论文_李俊

李俊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 目的: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讨论,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教学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248例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ELLSA法进行检验,实验组患者给予免疫质量控制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免疫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甲胎蛋白、胰岛素抗体、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果变异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免疫检验中采用免疫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提升免疫检测项目的变异指数,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管理;检验准确度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38-03

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在患者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免疫结果会直接对医师的诊断、用药造成影响,因此提升免疫检测质量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其不仅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依据,同时也是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临床免疫质量主要是指免疫部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样本的检验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样本量、样本运送、样本保存等等,不同的因素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为加强免疫检验的临床质量,我教学医院在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讨论,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教学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248例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ELLSA法进行检验,实验组患者给予免疫质量控制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免疫管理。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5.6±14.9)岁,男性75例,女性49例,有31例患者进行血清胰岛素检验;27例患者进行血清C肽检验,有29例患者进行甲胎蛋白检验,有14例患者进行胰岛抗体检验,有13例患者进行癌胚抗原检测,10例患者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验;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5.8±14.2)岁,男性74例,女性50例,有29例患者进行血清胰岛素检验;28例患者进行血清C肽检验,有29例患者进行甲胎蛋白检验,有15例患者进行胰岛抗体检验,有11例患者进行癌胚抗原检测,12例患者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验,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一般方法

1.2.1检验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ELISA检验法进行样本检验,并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自采集标本开始到检验结束都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验管理,实验组患者自标本采集开始直到标本检验结束,整个过程都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

1.2.2质量控制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方式,实验组从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三个阶段进行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方式如下:(1)免疫检验前的临床质量控制:免疫检验前的质量监控主要包括样本采集时间、样本采集过程、止血带的使用、患者样本采集的姿势等等。尤其是使用激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在对其进行样本采集时要叮嘱患者变换采血姿势[1]。在样本采集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不同的仪器,例如水浴箱、保温箱等等。在采集样本前医师要对所有仪器进行调试,保证所有仪器在使用时能够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保证所有仪器能够正常运转[2]。若在调试的过程中发现仪器存在损坏情况则要及时进行报备,并请相关人员进行检修,若仪器无法检修则要及时采购新仪器,减小样本采集过程中误差的发生率,提升检验准确性。(2)检验过程中的临床质量控制:在对检验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控制时要保证室内控制标本的质量与待检测样本的质量要保持一致,控制标准也要保持抑制。在检测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循操作原则和方法,防止出现人为导致的样本污染或样本破坏情况,降低人为干预导致结果准确度下降的发生率[3]。在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还要对所有使用的试剂进行检查,包括试剂的质量、保质期、存储环境等,若试剂出现变质要及时进行更换。在试剂的采购中也要尽量选择相同的厂家,保证试剂批次相同。在使用中对于医院内部统一调配的试剂也要注意质量的监控,不合格的试剂不仅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样本失效,因此一定要选择质量过关的试剂。(3)免疫检验后临床质量监控:在对样本进行免疫检验后要对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调查样本检验结果的科学性。若在审核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分歧则要对样本进行二次检测[4-5]。在检验后要将患者样本留存一周,方便查询,同时也要对检验结果和检验人员进行记录。

1.3 效果观察

对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患者检验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所有内容均由患者主治医师和检验医师共同负责整理记录。

1.4 评价指标

显著: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全部消失,自觉症状消失,患者生化检验指标无异常。有效: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有所改善,生化检验指标无明显异常;无效:患者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自觉症状仍然存在,生化指标改变异常程度甚至增高。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 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变异指数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甲胎蛋白、胰岛素抗体、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果变异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免疫检验在临床诊断、治疗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检验结果会对医师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保证免疫检验的治疗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教学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124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89例,有效的2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124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65例,治疗有效的30例,总有效率为76.6%,进而说明了免疫检验结果能够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产生影响。

在免疫检验过程中要严格对免疫检验质量进行监控,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我教学医院根据免疫检验的特点制订了相关的质量监控方式,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检验前的质量监控主要为时间、抗凝剂使用等方面的监控。采血时间的不同抗凝药物使用不同、止血部位不同都会对样本的质量造成影响[6]。在样本采集的过程中常常采用肝素钠进行抗凝处理,在实践中发现肝素钠和枸橼酸都会使检验结果下降10%。此外,在对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进行检验时,由于患者体内激素分泌的时间与常人不同,在样本采集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采集的时间,要了解患者激素分泌峰值的时间,并要根据其来选择样本采集时间[7]。此外,在样本运送的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不要产生过度的晃动和震荡,保证样品稳固。

我教学医院采用了ELISA方式对所有样本进行检测,而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测定的样本中很可能存在干扰物质或因素,其能够改变干扰酶免疫测定的结果[8]。干扰物质或干扰因素在临床中分为两种,一种为内源性,另一种为外源性。内源性干扰物质或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浓度较高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2)患者自身补体;(3)类风湿因子;(4)样本或试剂交叉反应;(5)异嗜性抗体及患者自身存在的抗体。一般来说,采集的样本血清中都会含有不同程度的干扰物质,其能够导致患者的样本检验出现假阳性。因此在临床中为了避免上述因素的干扰,在检验前要将样本进行稀释,降低干扰因素的密度,降低其对检验结果的干扰程度,或者消除其对检验结果的干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9]。外源性物质或因素主要包括:(1)检验样本发生溶血反映;(2)检验样本污染(细菌、人为干扰);(3)样本储存时间过长导致样本变质;(4)样本凝固程度不符合要求。样本质量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而样本溶血在检验中的发生率非常高,是影响样本质量以及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止样本溶血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10]。我们认为,采血器质量不过关、医师(护理人员)采血时操作不规范等情况都是导致溶血发生的主要原因。血红蛋白的活性与过氧化物非常相似,因此在采用ELISA检测时若发现样本中血红蛋白的浓度非常高则要进行处理,或更换样本,因为血红蛋白浓度过高会使血红蛋白吸附在固相中,在显色反应中会对样本造成影响,导致假阳性结果出现。在我教学医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甲胎蛋白、胰岛素抗体、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果变异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我教学医院的免疫质量方式有效,能够提升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有效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提升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娜.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24:114-115.

[2]王俊.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76.

[3]罗宏伟.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J]. 中国卫生产业,2015,03:112-114.

[4]金辉,余苗苗,蒋国英. 论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769-1770.

[5]姜邦蓉,孙天胜.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141-1142.

[6]马洪滨,王晗,刘立明,等.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作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4):114-115.

[7]董书民.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79-80.

[8]温洪,周章翔.150例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评价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101-102.

[9]石健,林晓丹,刘红兰,等.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J].健康必读杂志,2012,10(10):313.

论文作者:李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  ;  ;  ;  ;  ;  ;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研究论文_李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