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胃胃肠间质瘤(GIST)采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ELWR)的疗效。方法:选取40 例在我院于2009 年8 月至2014年8月期间接受的治疗胃GIST患者,患者均采取ELWR治疗,观察术后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35.4±10.6)ml,手术维持时间(54.2±6.9)min,术中无中转开腹患者,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下床时间为(1.3±0.5)d,术后出院时间为(4.6±0.9)d。术后病理结果:中度及高度危险分别有6 例、2例,低度及极低度危险分别有18例、14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 均为阳性,DOG-1 阳性率为95%(38/40)。术后随访未见有并发症、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者。结论:ELWR治疗胃GIST,疗效较好,具有微创优势,在严格遵守手术操作下,发生肿瘤复发情况较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GIST;ELWR;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2-01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消化道的潜在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有消化道出血、腹痛及腹部肿块。临床上治疗GIST 首选外科手术。
本文为研究胃GIST采用ELWR治疗的临床疗效,对40 例胃GIST患者进行研究,具体见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40例在我院于2009年8 月至2014 年8 月期间接受的治疗胃GIST患者,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2)术前经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及上腹部CT检查显示肿瘤未向肺、肝、腹腔等组织器官远处转移。排除标准:1)胃多发肿瘤者。2)肿瘤直径超过5cm患者。其中女性11例,男性29例,年龄36至80岁,人均年龄为(57.6±9.3)岁,肿瘤平均直径为(3.1±1.7)cm。
1.2 方法(以胃底为例)1)显露肿瘤:患者取平卧分腿位,给予全身麻醉,建立10mm观察孔,并于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及剑突下分别作5 或10mm长切口作为操作孔,用超声刀对肿瘤周围大小网膜进行分离,充分暴露脾门区及脾胃韧带,使视野清晰,之后显露并离断胃网膜左血管。张紧脾胃韧带并牵拉胃底体后壁,离断胃短动静脉,直至完全分开胃底和脾上极,牵拉胃底部胃壁,对胃膈韧带进行分离,充分游离并牵拉胃底贲门,使肿瘤充分显露。2)切割肿瘤。提拉肿瘤基底部胃壁,用无创钳子夹住肿瘤及周围胃壁并向左上方牵引,之后将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置入,张紧胃底部,将Endo-GIA靠近肿瘤下方并夹紧胃壁,将其切割并闭合,提起已切断的肿瘤侧胃壁,露出切割线的终点,置入第2 把Endo-gIA,以第一次切割的终点作为起点,击发Endo-GIA切除肿瘤和一部分胃壁楔形,避免Endo-GIA和贲门太过靠近,防止术后贲门狭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切割后,适当缝合结合部胃壁壁。3)取出肿瘤。
完成肿瘤切除后,将肿瘤放入取物袋中并经取出,根据肿瘤大小适当扩大脐部穿孔长度。
1.3 观察项目术后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术后及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15.0处理数据,分别以百分比及(x±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
2 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35.4 10.6)ml,手术维持时间(54.2±6.9)min,术中无中转开腹患者,2例患者术中协助胃镜定位肿瘤位置,切缘均为阴性,肿瘤均完整取出,直径为(3.4±1.3)cm。术后无贲门狭窄、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下床时间为(1.3±0.5)d,进食时间为(2.9±0.7)d,术后出院时间为(4.6±0.9)d。术后病理结果:根据NIH评估肿瘤风险:中度及高度危险分别有6 例、2例,低度及极低度危险分别有18例、14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 均为阳性,DOG-1 阳性率为95%(38/40)。术后随访6 至24月,术后随访未见有并发症、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者3 结论GIST 发生于消化道,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因GIST的扩散极少通过淋巴转移,因此在手术时,不需要清扫淋巴结。胃GIST的良恶性无明确的界限,随着肿瘤的生长,肿瘤性质逐渐从良性转变为恶性,有研究指出,直径小于2cm的肿瘤均有转移的可能[1]。近年来ELWR逐渐应用于临床,经研究指出,其对位于胃低和胃体前壁的GIST的疗效是比较理想的,本组均采用ELWR治疗,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4.2±6.9)min、(2.9±0.7)d、(4.6±0.9)d、(35.4±10.6)ml,显示ELWR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快,进而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符合微创优势[2]。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ELWR 术后及随访均未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本组采用ELWR治疗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贲门狭窄、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究其原因可能是手术期间未切开胃壁,腹腔内未受到污染,同时术中对胃底充分游离,再次切割时注意贲门左侧与切割线的位置,避免术后发生贲门狭窄[3]。另外ERWR能尽量避免肿瘤受到挤压而不发生破裂,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本组患者,GIST 经手术均被完整剥除,且切缘为阴性,经随访无肿瘤远处转移及复发病例。
笔者体会到,手术成功应注意的几点:充分游离贲门左侧及胃底部,显露视野,术中两把Endo-GIA切割后,为减少术后发生胃瘘,应适当缝合结合部胃壁,再次切割时,Endo-GIA的位置应适当调整,避免因与贲门太靠近,而发生贲门狭窄,手术操作时,尽量减少挤压肿瘤,动作应轻柔,防止肿瘤发生破裂。
综上所述,ELWR 治疗胃GIST,疗效较好,具有微创优势,在严格遵守手术操作下,发生肿瘤复发情况较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胡新颖.两种胰岛素给药途径治疗糖尿病酮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04:100-101.[2] 赵英梅.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J].北方药学,2013,04:15.[3] 刘贵阳,辜勇,廖学东,黄雪莲,姬秋和.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6:5075-5078.
论文作者:王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1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肿瘤论文; 术后论文; 贲门论文; 胃壁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4年第11期(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