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化建设论文,策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世界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与此同时,“如何实现中国的信息化”,“如何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分岐。本文试图从理论分析和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实证研究入手,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1 对信息化的理解与认识
在各种有关信息化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1]:
(1 )“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信息化是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
(2)“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性的总称。”
(3)“信息化是指计算机技术现代化、 通讯技术现代化和网络技术现代化。”
(4)“信息化是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业高度发达和完善。”
笔者认为,信息化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是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得由于利用信息资源而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涉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也涉及经济运作的方式、管理体制、法律规章、思想观念和生活娱乐等,是一个使社会各方向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过程。不同的国家,处于这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信息化的程度是不相同的。
2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三种观点:
(1)信息化社会是工业化社会之后的阶段。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信息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信息化既不能代替工业化,也不能先于工业化而实现。其主要依据有:
①信息化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建立发达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和技术网络。
②信息需求不足。帕尔凯维奇定律认为,社会信息需求增长大约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平方成正比,当人均GNP达1000美元时, 对信息的需求才能增长。现阶段,我国人均GNP低于1000美元[2],社会信息需求总量没有达到当代信息技术所要求的经济规模。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的享受,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作为支撑。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是信息需求能够实现的条件。
④过于强调信息化,会造成信息化与工业化争夺资金与人力等问题。
(2)信息化可以跳跃工业化的阶段。 通过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或信息服务,可先实现信息化,由此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这种观点的事实依据是一些工业并不十分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同样能够抓住机遇,推进信息化,并通过信息化来促进产业结构的更新。
(3)信息化与工业化可以同时并举。 信息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信息化绝不能替代工业化。但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可以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即工业化与信息化可以同时并举。
3 应采取信息化与工业化并举的策略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上,笔者支持二者并举的观点。
3.1 理论依据
(1)我们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先工业化然后再信息化。 因为没有信息化的工业只能建设近代工业,而无法建立现代工业。
(2)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 与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时的情景已截然不同。
(3)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与经济体制改革并列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含量,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4)信息化建设是改造庞大传统产业的重要手段。 我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大多数仍处于高耗能、高耗材、低效益、粗放型的状态。信息化建设通过生产过程的计算机化,可以促进传统产业从粗放型转向集约。CAD/CAM/CAPP/MIS/CIMS 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传统产业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2 工业化与信息化可以同时并举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自1993年世界上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开始, 我国随即提出“金系列工程”,并着手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1993年底,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6年5 月在撤销联席会议的同时,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2)我国信息产业增长迅速。1995年信息产业总产值600 亿元,1996年仅上半年就完成400亿元。
(3)1996年我国各大主要城市全面展开信息化建设。例如, 广州已开始实施信息化“九五”蓝图,将信息产业放在七大支柱产业的首位来发展;深圳市已确定了信息化建设的十大工程,它们是信息基础设施、宏观经济信息系统,EDI系统、税务信息系统、信息卡应用系统、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社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家庭信息化系统。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经济建设各领域,沟通国内、国际的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又如,大连市预计在未来15年中投资176亿元, 建立信息基础设施;1996年以来,山东省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已投资4000万元建金桥网。
(4)“八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290亿元,建成22条光纤干线,通信网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和程控化;公共数据网、公共分组交换网都已通达全国县以上城市2000余个;Internet网的用户已超过10万户。
(5)期待已久的909工程——亚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正式启动。投资近100亿元的909工程奠基,意味着我国将以亚微米集成电路为突破口,全面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6 )我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在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奠基。
(7)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新举措——中国经济信息网CEnet于1996年12月3日正式开通;金融系统(国有银行、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信息处理及通讯网络——国家金融数据骨干网已开始启动;中国金桥信息网于1996年9月开通。
总之,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展状况有力地说明,在面临艰巨的工业化建设任务的同时,可以全面启动信息化工作。
4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应强调因地制宜。 各地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基于本区域的实际需要及现实的基础与条件,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在有限的投入情况下,取得更有效的实际效果,切不可搞一刀切。经济发达地区先发展,中西部地区创造条件发展。
(2)信息化的规划、实施与运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规划与法规的制定与贯彻必须先行,要避免盲目上马、大起大落、重复浪费。
(3 )我国工业尚不发达的社会环境要求信息化必须与各行各业的技术革新、管理变革相结合,只有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取得进展,收到实效。
(4)国家信息系统和地区、 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和全球信息网络相联接,信息化要具备开放性。
(5 )国家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信息产业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依靠外国产品。近年来,我国“金系列工程”发展迅猛,为信息产品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然而,在遍布全国的网络中,几乎没有中国人自己的产品,从网卡、集线器、交换机到路由器等全都是外国品牌,巨大的网络市场被外国产品所垄断。外国产品充斥中国市场,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流失。同时,从信息安全的角度看,用中国人自己的产品建设中国人的网络已刻不容缓。
世界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现代化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九五”规划重点课题(96ATQ002)研究论文之一
(收稿日期:199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