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职教中心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迁安市职教中心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一、迁安市职教中心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韩佩冉[1](2021)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模式研究 ——基于河北省3所中职学校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按照“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中职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探究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模式,对促进中职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育人模式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解析了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论逻辑,确认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演进逻辑源于知识分类,中经“做中学”与“干中学”“工作场所学习”等理论探讨,终成“产教融合”理论。生成逻辑主要体现在知行合一理论方面,传承了我国古代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并付诸于现代职业教育具体实践。实践逻辑体现在促进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学习,实现知行合一等方面。发展逻辑则聚焦于新时期“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方面。为科学评价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状,本研究创制了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状况的评价工具。选取H省3所中职学校3个具体专业,调查和评价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状。同时,解析了3个专业3个具体教学项目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情况,明确了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存在的具体问题。将中职学校现有6种对接方式进行了改造,提升为6种实践模式,阐释了各种模式的选择方法和应用的具体步骤。本研究发现,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式多样,对接方式和方法需要依据专业的具体特点确定,同时也存在着对接环境、过程及效果仍然不尽理想等问题。立足当下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具体措施,具体包括: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加快编制新型专业课教材,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等。

王玉洁[2](2020)在《雄安新区中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正式成立。它主要由雄县、容城、安新以及周边区域共同组成,是国家级新区。新区建立以后,当地的教育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依托和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中职教育也成为改革发展的焦点。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调查论证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寻找出新区成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对策:由上而下,从宏观的政策导向到微观的具体实施,以提升当地的中职教育质量,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动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一部分:绪论。探讨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指出研究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目的和意义,阐述了论文选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献综述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对雄安新区以及职业教育的关注和研究现状,借鉴了文献中对雄安新区的研究视角,吸取其他国家级新区中职发展的经验教训。该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其中职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总结给出当地中职发展的相应对策。第二部分:对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雄安是最古老的华夏文明之地,早在夏朝就有易氏。后周世宗(公元959年)出现过雄州。新区的中职架构主要是雄县、安新、容城三所县职教中心,目前共有400余名教职工,4000余名在校生。笔者通过对这三所职教中心进行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了三县职教中心的发展历程、办学规模、招生就业、升学情况以及教育对象生源构成、中考成绩比例以及自身素质等特点。第三部分:对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问题进一步分析。通过对160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5名教师和市民就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实训等方面进行访谈。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校园职业文化有待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有待集中,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亟需改善。新区三所职教中心地理位置上比较荒僻,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专业设置倾向于基础化、常规化和应试化。实践教学主要停留在校内实训的阶段。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中高职衔接渠道不畅,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中职学校具有服务新区的意识,但是缺乏服务新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能力。第四部分:提出对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研究,从上至下探索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新模式,从宏观到微观提出改革内容。提高新区职业教育管理格局,扭转陈旧的职教观念。基于减少冗余设置,职教资源共享的理念,提出建立职教园区的设想。职教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的统筹规划,呼吁政府在政策导向方面对改善生源问题,提高技能人才地位,促进校企合作的可行性,推进中高职衔接、建立实训基地给予支持。中职学校应从开发人工智能、环保、新型建筑等新专业着手,推进知识技术的迭代更新;使教师有危机感、紧迫感,创造实训培训条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和实训水平,尤其是教师企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个人和学校同成长共发展。打造职教园区文化建设,培育德行良好的优质人才;课程共享共修,培育综合技能人才;打造园区企业共同体,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为学生发展做好评估。基于新区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内在要求,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借助京津,襄助雄安,创新、拓展升学学习模式,继续完善中高职衔接之路。最后,通过相关研究,力争使雄安新区教育发展实现“从凹地到平地,再到高地”的战略转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和学生,发展与新区人文环境、创新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模式,力争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一个示范榜样。

崔学园[3](2020)在《河北省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体育活动在幼儿健康成长时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幼儿阶段也是终身体育发展的奠基阶段,近年来,幼儿体育发展如火如荼,幼儿是国家的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纲要》重大工程之一就是推进幼儿体育发展,完善政策和保障体系,推进幼儿体育项目和幼儿体育器材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建立幼儿体育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培养的学生直接服务于幼儿,也是幼儿启蒙阶段的重要参与者和管理者,与幼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职院校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培育基地。目前,中职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课程设置而言,部分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方式单一、授课内容过于简单等,进而阻碍了体育教学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发展,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型人才,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调查了河北省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从课程设置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时安排几方面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课程目标:学生对体育课程目标了解教少,教师对体育课程目标认知不到位,体育课程目标没有针对性。(2)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内容传统化、缺乏针对性、教师教学方法单一。(3)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课时开不满、中职院校与实习单位联系脱节。(4)体育课程评价:体育课程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不均衡。通过调查、走访幼儿园发现目前幼儿体育课程形式单一、目标不明确、教师资源匮乏、教学内容与幼儿脱节等问题。

高吉聚[4](2020)在《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地位同等重要。中等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之一,肩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对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通化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近些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错失了一些重要机遇,与国内发达地区和省内其他市(州)发展水平产生了一些差距,处在全省中下游水平。因此,深入研究通化市中职教育发展,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对通化市实现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以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为例,通过对收集的资料、数据等进行分析,对通化市中职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个别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归纳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进建议。引言部分,结合通化市概况,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等。正文第一部分,梳理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二部分,总结概括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第三部分,归纳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招生面临较大困难、师资力量失衡、基础设施水平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职业教育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从破解“招生难”问题,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营造良好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郭柏林[5](2018)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功能定位及实践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县级职教中心是以提高职业教育规模、效益和水平为目的,以整合、优化县域职业教育资源为手段,通过政府统筹、多部门联办形成的一校多制、功能多样的办学实体。河北省是全国县级职教中心的发源地,县级职教中心的成立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科学定位县级职教中心的主要功能,明确其实践路径,是当前县级职教中心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回顾了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历程,在河北省内选择一市一县一区县级职教中心为研究案例,探究了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初始职能及其履行情况,考察了现有职能及其变化情况。运用文献分析、个案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解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及其职业教育需求情况,确认县级职教中心应办成县域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中心、科学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心、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本研究发现,县级职教中心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既面临着历史机遇,也面临着现实困境,集中表现在思想认识滞后、服务能力孱弱、相关规制缺失、体制机制僵化等四个方面。本研究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砥砺前行,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产业技术发展支撑、农村文化发展支撑等。本研究提出,基于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现状,应积极拓展和优化四条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是改革之路,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二是开放之路,实施多元化办学主体推进策略;三是现代之路,积极推进现代信息化体系建设;四是发展之路,构建终身化乡村居民教育体系。

许丽萍[6](2018)在《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培养技能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撑。结合本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旅游管理研究方向,以旅游职业教育为契机,以集安市职教中心为示例,以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使其高效服务于旅游产业并促进地区经济为目的。针对集安市当前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现阶段发展困境,找出一条适应当前集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道路。本文总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以当前国内旅游形势出发,详细介绍旅游产业目前发展趋势,为积极推进集安市旅游产业发展,将旅游产业和职业教育相结合,让其成为集安市旅游经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分析集安市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写国外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从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先后顺序依次以瑞士、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为例,从课程设置、师资、生源等详细介绍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优缺点。第三部分主要从学校概况、办学模式、招生情况、师资情况、课程体系、学生情况六个方面,全面系统的介绍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主要写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的困境及成因,第五部分主要写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全文按照以上五部分进行概述。本文以集安市为例,发展集安旅游职业教育,是从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既符合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又适应集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深刻认识到发展集安旅游职业教育的高度紧迫性和至关重要性。在发展集安旅游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提高集安市社会劳动就业率、加强技能培训、优化产业升级,培养更高素质的旅游业专门性服务人才。因此,本文借鉴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集安旅游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路径,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刘晶晶[7](2018)在《中职学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以迁安市职教中心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文中提出推进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国务院及教育行政部门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个案,运用现场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该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现状,并设计了新的专业课程内容,旨在推进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工作。本研究发现,案例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内容的知识点存在较大差异,集中表现在内容缺失和冗余两个方面。其中,会计知识类课程、财经知识类课程、电算化知识类课程知识点分别缺失9项、15项、7项,共计31项,占总知识点的16.23%。会计知识类课程、财经知识类课程知识点分别冗余46项、42项,共计88项,占总知识点的46.07%,电算化知识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知识点内容无冗余。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大纲发现,冗余的知识点多为对口招生考试的内容。本研究将分析获取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内容的知识点差异提交了案例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机构,并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的重新设计。遵循“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思路,本研究确认依据职业标准设计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应立足“坚持育人导向、符合课程原理、满足就业需求”三项设计目标,遵循立足现实、完成目标、便于实施三项原则,成立课程改革组织、对比知识点的差异、弥补知识点的缺失、减少知识点的冗余、形成课程改革成果、检验课程改革成果等六个实施步骤。通过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本研究总结了目前推进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一是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原创性不足,需要结合职业标准需求实施重构;二是部分专业教师对职业标准理解存在偏差,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三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氛围尚待浓厚,需要相关方面齐抓共管;四是能供课程对接的职业标准体系尚待完善,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做好相关工作。

桑红艳[8](2018)在《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专门性技术人才的摇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尤其是体育课程。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体能、习得技能和愉悦身心。因此,优化体育课程内容十分必要。该研究釆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唐山市14所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以唐山职教中心学校为例,根据学校师资情况、场地设施、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提出了优化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构想。结论如下:1.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增强体能、身体健康、体育技能和运动参与目标,对社会适应、职业素质、心理健康三方面的目标重视不足;教学模式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数量少;教学时数满足144学时的要求;教学设施距离《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有很大差距。2.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理论课学时较少,理论课内容侧重于安全教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实践课内容以田径、篮球和足球为主,选择空间较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3.学生渴望开设的体育理论课程内容主要是职业病预防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科学健身原理与方法;渴望开设的体育实践课程内容主要是职业体能、轮滑和定向越野。4.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体育课程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师资力量、学校条件和专业特点;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职业相关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兴趣性原则。5.以唐山职教中心为例,从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方面对唐山职教中心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想,理论课内容安排为职业病预防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科学健身原理与方法;实践课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安排田径、篮球为必修课程,发展学生基本体能技能;选修课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实行“1球+1操+1户外”的模式,实现动态选修;在第二学年根据专业特点安排选修课,伏案型专业选修球类项目,站立型专业选择健身操舞类项目,流动型专业选择户外类项目。

郑立冬,付天丰[9](2015)在《构建多元培训体系 打造职业培训品牌——迁安市职教中心十年创出冀东职业培训品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迁安市职教中心自1983年建校以来,一直以增强服务发展能力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使职业培训走向了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2004年以来培训规模逐年增长、培训质量稳步提升,11年间共为社会培训各级各类人才15.2万人,为迁安市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成为迁安市乃至河北省知名的职业培训品牌学校。

白少英,凌志杰[10](2014)在《中职学校开展SYB培训项目的实施探索——以迁安职教中心为例》文中指出河北省迁安职教中心在多年的教育培训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一套依托企业、联合乡镇、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会创业培训的模式。本文以河北迁安职教中心为个案解析,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培训模式,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迁安市职教中心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迁安市职教中心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模式研究 ——基于河北省3所中职学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1.4.3 文献述评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1.5.1 中职学校
        1.5.2 教学过程
        1.5.3 生产过程
        1.5.4 对接
第二章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论逻辑
    2.1 演进逻辑
        2.1.1 知识分类
        2.1.2 做中学与干中学
        2.1.3 工作场所学习
        2.1.4 产教融合
    2.2 生成逻辑
        2.2.1 知行合一理论的生成
        2.2.2 知行合一实践的形成
    2.3 实践逻辑
        2.3.1 实施完整职业教育
        2.3.2 实现多种方式学习
        2.3.3 引领学生知行合一
    2.4 发展逻辑
        2.4.1 适应市场变化需求
        2.4.2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2.4.3 适应育人机制改革
第三章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状的评价
    3.1 案例学校专业简介
        3.1.1 Q市职教中心机电专业
        3.1.2 W市职教中心果树专业
        3.1.3 L县职教中心会计专业
    3.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评价工具的创制
        3.2.1 对接程度评价指标的设计
        3.2.2 对接现状评价方法的确定
    3.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状的评价分析
        3.3.1 机电专业对接现状
        3.3.2 果树专业对接现状
        3.3.3 会计专业对接现状
    3.4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状的实践考察
        3.4.1 机电专业“电动机维修”教学项目
        3.4.2 果树专业“果树嫁接”教学项目
        3.4.3 会计专业“填写原始凭证”教学项目
    3.5 调查与评价结论
        3.5.1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形式多样
        3.5.2 对接方式方法需要依据专业特点确定
        3.5.3 对接环境、过程及效果仍然不尽理想
        3.5.4 对接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及系列问题
第四章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模式及应用
    4.1 模式构建
        4.1.1 实践模式解析
        4.1.2 模式构建原则
        4.1.3 模式构建依据
        4.1.4 具体实践模式
    4.2 模式应用
        4.2.1 模式选择
        4.2.2 应用步骤
    4.3 推进措施
        4.3.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3.2 建设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4.3.3 积极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改革进程
        4.3.4 加快编制应用新型专业课程教材
        4.3.5 持续加大中职学校学生实训投入
        4.3.6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学徒制体系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前瞻
    5.1 研究结论
        5.1.1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论逻辑
        5.1.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现实状况
        5.1.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践模式
        5.1.4 对接实践模式的选择方法及应用步骤
        5.1.5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推进措施
    5.2 研究前瞻
        5.2.1 增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研究的全面性
        5.2.2 保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研究的持续性
        5.2.3 拓展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研究的广泛性
        5.2.4 提升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研究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2)雄安新区中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雄安新区规划的前瞻性
        (二)雄安新区教育的薄弱性
    二、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京津冀一体化
        (二)雄安新区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五、内容及创新
        (一)内容概述
        (二)创新方面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问卷法
        (三)实地考察法
        (四)个人访谈法
第一章 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雄安新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情况
        (一)雄安新区成立前中等职业学校简介
        (二)雄安新区成立后中等职业学校简介
    二、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调查情况
        (一)调查过程
        (二)调查对象
第二章 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分析
    一、现有外部和内部环境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
        (一)现有的外部环境制约职业教育发展
        (二)现有的内部环境制约职业教育发展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的需求
        (一)专业设置相对短缺
        (二)专业课程实践不足
    三、现有师资水平影响新区职教进一步的提升
        (一)中职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二)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三)师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四)教师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五)教师实践经验有待丰富
第三章 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宏观调控,拓展新区职教格局
        (一)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
        (二)各级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
        (三)雄安新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实训基地
    二、中观实施,打造职教园区培养模式
        (一)打造职教园区文化,共育新区高质人才
        (二)优化园区课程共享,培养综合技能人才
        (三)打造园区企业同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建立有效考评机制,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三、微观调整,提高新区中职教育质量
        (一)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及改革
        (二)职业教育师资的目标及路径
    四、多方合力,完善新区中高职衔接之路
        (一)统一衔接标准,增强中高职衔接的耦合
        (二)创新学习模式,拓宽中高职衔接的通道
        (三)借道新区战略,建设中高职一体的院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河北省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1.1.2 关于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关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
        1.2.3 关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课时现状的研究
        1.2.4 关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现状的研究
        1.2.5 关于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评价现状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北省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体育课程目标调查与分析
        3.1.2 体育课程内容调查与分析
        3.1.3 体育课程实施调查与分析
        3.1.4 体育课程评价调查与分析
    3.2 涿州市幼儿园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幼儿园体育课程目标调查与分析
        3.2.2 幼儿园体育课程内容调查与分析
        3.2.3 幼儿园体育课程实施调查与分析
        3.2.4 幼儿园体育课程评价调查与分析
    3.3 体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3.3.1 河北省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3.3.2 涿州市幼儿园体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3.4 河北省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改进路径
        3.4.1 体育课程目标改进路径
        3.4.2 体育课程内容改进路径
        3.4.3 体育课程实施改进路径
        3.4.4 体育课程评价改进路径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五)研究方法
一、通化市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通化市职业教育产生期(1913—1949年)
    (二)通化职业教育探索期(1949—1985年)
    (三)通化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期(1986—2009年)
    (四)通化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期(2010年至今)
二、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成绩
    (一)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二)产教融合扎实推进
    (三)集团化办学取得积极进展
    (四)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五)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六)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七)地方党委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视程度提高
三、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一)面临的困境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面临较大困难
        2.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失衡
        3.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5.职业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原因分析
        1.适龄人口减少,传统观念束缚等因素影响中职生源
        2.职教资源整合加速,编制管理不活导致师资结构性断档
        3.统筹保障不足,错失政策机遇拉低建设水平
        4.体制机制不活,企业“搭便车”制约校企合作
        5.体系不完善,生源素质不高制约职教服务振兴发展能力
四、推进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破解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问题
    (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四)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五)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六)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公开发布论文及着作情况
后记

(5)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功能定位及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综合评述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1.5.1 县级职教中心
        1.5.2 乡村振兴战略
        1.5.3 职能与功能
第二章 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其功能变化
    2.1 发展历程
        2.1.1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背景
        2.1.2 县级职教改革试验阶段
        2.1.3 职业教育中心推广阶段
    2.2 功能变化
        2.2.1 原有职能回顾
        2.2.2 现有职能考察
        2.2.3 功能变化分析
第三章 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及其职业教育需求
    3.1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
        3.1.1 政策文本解析
        3.1.2 主要任务分析
    3.2 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需求
        3.2.1 人才培养需求
        3.2.2 经济发展需求
        3.2.3 科技支撑需求
        3.2.4 文化发展需求
        3.2.5 需求特点分析
第四章 县级职教中心的职能定位及实践困境
    4.1 县级职教中心的职能定位
        4.1.1 县域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中心
        4.1.2 县域科学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
        4.1.3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心
        4.1.4 县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
    4.2 县级职教中心的实践困境
        4.2.1 思想认识尚待提升
        4.2.2 服务能力尚待加强
        4.2.3 相关规制尚待完善
        4.2.4 体制机制尚待改革
第五章 县级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5.1 改革之路: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
        5.1.1 改革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对接
        5.1.2 优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
        5.1.3 灵活教学方法,与农民需求相对接
        5.1.4 活化服务模式,与农村形势相适应
    5.2 开放之路:实施多元化办学主体推进策略
        5.2.1 联合社会主体强化服务
        5.2.2 积极推进PPP实践模式
        5.2.3 构建职业农民培育共同体
        5.2.4 多元合作振兴乡村文化
    5.3 现代之路:积极推进现代信息化体系建设
        5.3.1 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5.3.2 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5.3.3 构建网络服务平台
        5.3.4 建设远程课程资源
    5.4 发展之路:构建终身化乡村居民教育体系
        5.4.1 激发乡村居民终身教育需求
        5.4.2 优化乡村居民终身教育供给
        5.4.3 加大政府乡村居民教育投入
        5.4.4 完善乡村居民教育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国内旅游形势概述
        2. 集安市概况
        3. 集安市旅游产业资源状况
        4. 集安市旅游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论文框架图(下转图1所示)
        4.技术路线(图2)
    (四) 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1. 国内研究综述
        2. 国外研究综述
    (五) 相关概念界定
        1. 旅游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2. 旅游教育学
        3. 技能型人才的概念界定
    (六) 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二、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一) 瑞士的“洛桑模式”
    (二) 德国的“双元制”
    (三) 澳大利亚的“校企联合”
    (四) 新西兰的“以法立教”
    (五) 日本的“联合办学”
三、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 学校概况
    (二) 办学模式
    (三) 招生情况
    (四) 师资情况
    (五) 课程体系
    (六) 学生情况
四、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的困境及成因
    (一) 招生困难
    (二) 资金投入缺乏
    (三) 师资力量薄弱
    (四) 学科体系不完善
    (五) 生源质量较差
五、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 更新职业教育理念
    (二) 建立健全实训体系
    (三)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 完善学科建设体系
    (五) 加强学生文化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7)中职学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以迁安市职教中心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
        1.4.2 国内文献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泰勒课程理论
        1.5.2 人本主义理论
    1.6 核心概念的界定
        1.6.1 中职学校
        1.6.2 课程内容
        1.6.3 职业标准
        1.6.4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第二章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知识点的分析
    2.1 案例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情况
        2.1.1 案例学校的基本情况
        2.1.2 会计电算化专业情况
    2.2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知识点
        2.2.1 公共课程内容
        2.2.2 专业课程内容
    2.3 会计专业人才职业标准的知识点
    2.4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知识点差异
        2.4.1 课程内容知识点缺失部分
        2.4.2 课程内容知识点冗余部分
第三章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
    3.1 设计的目标
        3.1.1 坚持育人导向
        3.1.2 符合课程原理
        3.1.3 满足就业需求
    3.2 遵循的原则
        3.2.1 立足现实原则
        3.2.2 完成目标原则
        3.2.3 便于实施原则
    3.3 设计的过程
        3.3.1 成立课程改革组织
        3.3.2 对比知识点的差异
        3.3.3 弥补知识点的缺失
        3.3.4 减少知识点的冗余
        3.3.5 形成课程改革成果
        3.3.6 检验课程改革成果
    3.4 遇到的问题
        3.4.1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原创性不足
        3.4.2 部分教师对职业标准理解存在偏差
        3.4.3 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氛围尚待浓厚
        3.4.4 能供课程对接的标准体系尚待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8)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体育课程的变革
        1.1.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现状不容乐观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研究
        2.1.1 课程和体育课程
        2.1.2 课程内容
        2.1.3 中等职业学校
    2.2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情况分析
        4.1.1 课程教学目标实施分析
        4.1.2 教学模式和教学时数分配分析
        4.1.3 教学设施分析
        4.1.4 教材编写分析
    4.2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现状分析
        4.2.1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理论课程内容分析
        4.2.2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实践课程内容分析
    4.3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需求分析
        4.3.1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理论课需求分析
        4.3.2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实践课程需求分析
    4.4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优化
        4.4.1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优化的依据
        4.4.2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优化的原则
        4.4.3 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优化的实施构想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中职学校开展SYB培训项目的实施探索——以迁安职教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SYB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
    1. 学校为培训主体
    2. 两个培训中心
    3. 三个基地建设
二、中职学校开展SYB培训项目的优势分析
    1. 经费有保障
    2. 针对性强
    3. 学习资源丰富
三、SYB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 乡镇政府合作范围窄
    3. 师资力量薄弱
四、提高SYB项目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扩大培训规模
    2. 加强师资建设
    3. 进一步提升后续跟踪服务质量

四、迁安市职教中心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模式研究 ——基于河北省3所中职学校的调查[D]. 韩佩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2]雄安新区中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D]. 王玉洁.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河北省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D]. 崔学园.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D]. 高吉聚.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功能定位及实践路径研究[D]. 郭柏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8(03)
  • [6]集安市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 许丽萍. 长春师范大学, 2018(01)
  • [7]中职学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以迁安市职教中心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D]. 刘晶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8(01)
  • [8]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优化研究[D]. 桑红艳.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
  • [9]构建多元培训体系 打造职业培训品牌——迁安市职教中心十年创出冀东职业培训品牌[J]. 郑立冬,付天丰. 职业, 2015(09)
  • [10]中职学校开展SYB培训项目的实施探索——以迁安职教中心为例[J]. 白少英,凌志杰. 职业, 2014(36)

标签:;  ;  

迁安市职教中心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