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改革中的中外电信运营市场_电信论文

产业改革中的中外电信运营市场_电信论文

产业变革中的中外电信运营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外论文,电信论文,产业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电信产业的基本运营特征

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研究,电信产业是特殊的网络产业。电信网络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保留着一些工业经济的特征,比如分级管理模式和按距离、带宽、时长计算的收费方式。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发展到后电话时代,通信与信息的成本变得与距离、带宽、时长的关系越来越小。因此,电信网络的经营思想必须充分考虑电信产业的基本特征。

1、电信网络具有社会公共资本的特征

电信网络经营具有参加者越多运营商收益越大,进而参加者更多的特点。这种基于需求的规模效益,决定已有网络是新进入者的重大进入障碍,已经拥有网络的公司相对新时入者会有极大的优势。这是因为通信网具有部分公共资本的特点,也就是说新进入者的网络与公网互联意义重大,这是由于通信网络的规模效益使得新进入者的网络必须和公网联通才能生存。

网络互联互通是一个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电信企业的重要举措。但是有的电信经营者认为出租网络能力是培养竞争对手,把许多需要网络能力的用户推向自建专用物理网络,从而造成电信网络基础设施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根据国外情况分析,在国外有的电信公司出租线占公司线路总数的30%,而在中国用于出租的线路比重很低。如果由少数电信企业经营专网,包括光缆、纤芯、管道、专线、电路、虚拟专网,这本身就可以成为电信企业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同时又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协调发展。

2、传统电信产业的信息不对称特征

信息不对称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电信产业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技术进步,政府和消费者日益难于掌握电信产业的真实成本,政府监管作用有限;二是电信企业的信息也显著不对称,如同时握有长话、市话系统的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可能掌握只有长话电信企业客户的许多情况,双方讨论互联网通话费用价格时,前者将有显著的信息优势,而前者的这种优势一般是在政府垄断或特许垄断的情况下形成的不对称管制。

3、网络信息资源的边际效用递增特征

在工业经济领域,边际效用价值者认为,价值纯粹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而不是物品所有的任何客观属性,价值的源泉在于效用和稀缺,两者缺一不可。他们认为一个人占有信息资源越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信息资源对他的有用性越小。而在信息经济领域其实恰恰相反,一个人积累的信息越多,每增加一条信息对他的有用性就越大,其价值也就越高。此外,在一个通用检索信息和一万个用户检索信息总成本几乎不变,也就是边际成本可以减少至零。

4、电信企业竞争的非对抗性特征

工业经济的竞争是对抗性的竞争,工业企业之间可以独自运作、出奇制胜。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将小企业淘汰出局,有独到优势的小企业也可能打败大企业。而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多是以合作为前提的,网络与网络之间的竞争多是以合作为前提的,网络与网络之间不提供互联就不能竞争,数据库之间没有统一协议就不能互访,也谈不上竞争。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冲突、竞争、合作这三种基本关系。农业社会接连不断的冲突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工业社会对抗性竞争促进了产品数量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而到了信息社会电信企业的经营目标已经不是单一的利润最大化,最主要的是追求经营业绩,比如市场占有率、企业形象、社会信誉等等;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将企业融于整个社会,追求企业与企业双赢,企业与用户相互依存,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5、电信企业经营与客户的共生特征

现在,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工业社会的掠夺性开发和毁灭性竞争所带来的后果。信息时代的经营者正在成为理性的经营者。传统工商业的经营思想可以是追求短期高额利润,宜采用市场取脂战略,而电信企业的经营思想应该是收支平衡(合理利润)下的社会利益最大化,宜采用市场渗透战略。也就是用优质低价的普遍服务使有用的信息尽快渗透到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所有领域和各个环节。利用边际成本递减特征,在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中扩大经营者的生存空间。千方百计力求用户满意,让用户得大利(使用价值)、经营者得小利,使用户离不开企业的共生策略、成为企业的终身客户。

二、国外电信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1、国外电信产业变化的基本脉络

80年代初以前,国外电信产业体制有两个基本特点:电信产业是管制性产业,受政府严格管制;垄断体制即基本电信业务由一家企业(或法人组织)经营和运作。但各国具体情况不尽一致:美国的管制机构包括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司法部、州公益事业委员会多个机构, 而其它的国家大都是一个机构,虽然都是垄断体制,但美国AT&T是私人股份公司,而日欧电信部门是国有企业。导致差别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国的电信业是靠私人企业和政府的许可制发展起来的,而其它国家的电信产业是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在政府的直接投资和管理下发展起来的;二是美国和日欧管理电信产业法律框架不同。

1984年根据司法部和AT&T1982年的和解协议,AT&T被分解保留长途通信部门,原贝尔系统的地方通信公司组成22个地区贝尔公司(BOC ),分别由7家地域性的公司(RHC)持股,和AT&T分离、独立经营,允许其它的公司经营长途通信业务。1996年美国再次修改电信法,允许电信公司和有线电视、卫星通信等公司业务交叉,全面引入竞争。80年代初到90年代英、日、德、法先后引入竞争。开始竞争时的市场收入份额美国AT&T为90.1%,日NTT和英国BT几乎为100%,而到1993年,ATT和 BT的份额已分别降到58.8%73.4%(仅长话),NTT在1994年降至87.8 %(含NTT垄断的市话)。

当前全球电信业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兼并合作浪潮风起云涌,具有百年垄断史的世界电信业刚刚进入竞争年代不久,就有可能进入独头垄断时代。在兼并合作中,电信产业的规模扩容使其拥有全球化、端到端、无缝隙的通信网络,能够提供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帐单的服务,即“一站购齐”。同时,受技术进步、业务发展、市场驱动的影响,全球电信产业总的发展趋势是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即“三网合一”。

2、国外电信产业变革的源动力

在1984年美国AT&T被强迫一分为八之前,全球电信业一直处于传统垄断状态。到9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也相继对国有电信公司股份化、私有化,电信业进入竞争年代。如今进入竞争状态不久的全球电信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业界并购合作风狂乱不已。去年全球十大企业并购案中,涉及电信公司的就达四起,而同年近十大电信并购案中,引人注目的有:5月美国西南贝尔以620亿美元兼并亚美达科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地区电话公司;6月24日AT&T 与美国第二有线电视TCI通过股票交易形式进行合作,协议总金额达480亿美元,成为美国电信业与有线电视业之间发生的最大规模的并购案,此举被认为是长途电话公司进军本地市场开端,也是电信业与有线电视业融合的最好例证。

全球电信业的兼并战是呼唤电信“一站购齐”的必然体现,而“一站购齐”的呼声形成有如下原因:其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驱使下,电信业竞争日趋激烈。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并购风潮,让电信公司面临唯一选择:要么通过跃进入本行业的前两三名之列,向客户提供“一站购齐”服务,要么在激烈竞争中淘汰出局。其二,政府为加强本国电信国际竞争力,放松或取消各种管制如1996年美国新电信法进行了两大电信政策调整:一是打破长途与本地的界限,允许长途公司与本地公司相互进入各自的市场;二是打破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界限,允许三种公司相互进入对方的市场。其三,1997年日内瓦《基础电信贸易协议》签订后,各国电信对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放松,国际电信市场将迅速扩大,竞争将更加激烈。其四,规模经济要求企业促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效率。通过兼并网络的互联互通,电信业提供“一站购齐”业务,可以降低成本,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向用户提供一揽子电信服务,实现规模效益。1998年AT&T通过兼并TELPORT 公司、 收购TCI 后, 将成为集长途、 本地、 移动、 高速INTERNET接入、有线电视、声像娱乐等一体的“超级电信巨人”。

3、三网合一导致产业结构重组

“三网合一”使业界呈现出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业务融合的大趋势,三种行业和网络、终端的最终融合不可避免,这将对整个信息产业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三网融合将使各单网的缺陷通过其它网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和消除。其次,“三网合一”为全业务(即“一站购齐”)提供者创造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而提供全业务要求地理上的网络扩展、市场上的全覆盖以及终端上的融合,这就导致不同行业公司之间的兼并业务扩展。这种兼并或业务扩展不再是电信厂商之间的重新联合,而是电信与数据网络、有线电视业的融合与统一。由于“三网合一”导致了产业的融合以及资金在三网之间的转化,从而调整了三网的产业结构。

4、未来全球电信产业的市场格局

世界电信产业正处于“一个国家一个电信公司”的双边体制在向“多个无国界的全球通信网”多边体制的转型期,全球电信服务最终将由为数不多的“超级电信公司”控制,电信产业将从自然垄断、竞争向寡头垄断的道路发展。预计未来全球电信市场分配格局将以原来传统的垄断电信企业为主,构筑全球为数不多超级电信公司,提供全球性业务,国际电信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状态;而原来传统的垄断企业在国内或地区范围内的电信市场仍举足轻重,甚至仍处于半垄断状态;相当多的新进入者将面向投资少、见效快的移动业务、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市场。

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国贸易管制的逐步放松,使全球经贸往来日趋活跃,这就要求建立全球化、端到端、无缝隙的通信网络,提供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帐单的“一站购齐”的需要。企业实行并购,可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种类,从而可由一个公司来向用户提供一揽子电信服务,满足用户多样性、多层次需求,实现“全球无缝的端到端的服务”。同时,受技术进步、业务发展、市场驱动的影响,全球电信业总的发展趋势是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即“三网合一”。

三、国内电信产业改革和运营商的选择

1、处变不惊的国内电信市场

1997年2月15日,经过3 年多的艰苦谈判, 占全世界电信市场份额90%以上的世界贸易组织的68个成员国,终于就基础电信谈判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各国将从1998年开始对其它国家分期分批开放电信市场。电信行业正在从原来的垄断经营向由多家公司经营业务的模式过渡。随着一些国家电信市场的开放,不同网络提供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把市场从国内发展到国外,尤其是向第三世界国家的电信业务市场渗透,各大电信公司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拼命扩大规模。可以预测到下世纪,不能提供全球服务的通信企业,肯定缺乏竞争力,很难有生存的空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说的更明白:“到21世纪,只能剩下极少数几家真正大型的全球电信企业,绝大多数原来一国一个的电信企业都要关门。”这也许有些耸人听闻,但也为中国电信敲了警钟。

从世界电信产业的变革趋势分析,一旦发达国有电信企业的重新整合大致就绪,令人垂涎欲滴的中国电信市场,势必将面临越来越强大的“门户开放”压力。1996年11月19日,欧盟贸易委员会领导人就中国加入WTO发表谈话,要求进一步开放中国的电信市场。同年12月, 中国政府向WTO提交三步走的20点“行业计划”, 承诺在三年内制定更开放的外商经营电信的政策。中国将于2000年前,在一个选择性的基础上允许外商投资者进入中国的电信业。而中国电信红筹股分别在香港和纽约上市,首开外资介入中国电信运营之先河,电信准入实验已拉开序幕。联系起今年国务院多次召开的电信改革会和新的电信改革措施的出台,可以肯定的说,我国政府已经下了进行新的一轮电信改革的决心。

2、中国电信产业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近年来,我国电信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有目共睹,与此同时,电信改革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对我国电信企业改革的争论很多,而电信产业改革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二十一世纪的综合国力。我们应当站在国家利益和人民总体长远利益的高度研究和分析问题。与国际比较看,中国电信事业处在一个什么状态?面对对外开放的大潮,中国电信业又将采取何种对策?必须冷静思考,找出切合实际的良策,要充分考虑中国电信产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是市场基础不同。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正处于转轨变型期,各项改革举措正在实施,市场机制正逐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单单让某一个行业实行完全的市场自由竞争是不现实的,经济机制也难以支撑这样的竞争。而在发达国家进行电信业改革时市场机制是比较健全的。因此,中国电信业的改革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和现有市场基础。

二是电信业发展的阶段不同。我国正处在建设与完善覆盖全国的基础电信网、普及基本电信服务的电信发展初级阶段。而国外电信改革一般都是在基本走过这一阶段之后进行的。

三是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80年代初期,美、英等国实行电信改革时,移动通信、数据网络和卫星个人通信技术等尚不成熟,只能拿电话网开刀。今天,这些新的通信手段是传统手段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完全可以形成不同技术途径、不同业务的竞争,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四是电信政策法规不健全。很多国家是先立法、再改革,先有了管制手段,再放手让企业竞争。我国电信的政策法规与监督体系尚不健全。政企分开后,政府失去了通过人、财、物管理企业的手段,保证电信产业的公平竞争,是必须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3、电信产业改革“发展是硬道理”

我国电信产业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电信产业领域的技术革命必然导致其经营体制的根本变革。因为,电信技术革命不但已经使传输网络与电信业务必然合一的根本不复存在,而且使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和三网之间的业务融合;已成为90年代以来世界电信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被发展实践所证明。这一点已经成为继续发展我国电信事业的基本方针,这也是我国电信产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前,人类社会开始迈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信息化也将贯穿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这对现代通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信息化需求也为现代通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我们电信工作者抓住机遇,放眼未来,积极探索,构筑适应信息化需求的新一代通信网络,以推动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标签:;  ;  ;  ;  ;  ;  ;  ;  

产业改革中的中外电信运营市场_电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