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宁夏吴忠市 751100
摘要:目的 分析病原微生物检测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吴忠市某医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对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防治的措施。结果 160例患儿当中,病原菌检出158株,志贺氏菌属有80株,弧菌属有40株,气单胞菌有20株,其他菌种有18株。所检出的所有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有着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按照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与药敏试验的结果,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的预后及发育有改善的作用,促进临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儿童细菌性腹泻;治疗价值
儿童细菌性腹泻主要是通过感染所出现的常见性病症,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的颜色和性状会有所改变[1]。若患儿得不到及时救治,则会加重患儿的病情,甚至严重性脱水所造成的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本次就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吴忠市某医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吴忠市某医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160例作为观察对象,160例患儿当中,男性患儿有89例,女性患儿有71例,年龄均在1至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2)岁。病程均在3至10天之间,平均病程为(5.5±1.4)天。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出现改变、发病急,少部分患儿出现发热、脱水及呕吐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使用无菌棉签对患儿的粪便进行采集,将采集的一只棉签标本插进运输培养基当中。
检测方法:将采集的样本接种至CCD琼脂基础的平板上面,将培养的温度设置为35摄氏度,样本培养时间为18至24小时之间,按照培养的结果,分离与鉴别病原菌。菌株鉴定的方式主要是根据《细菌鉴定册》作为参考,并采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生化分析仪器。药敏试验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采取K-B检测法,进行临床常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的陶敏实验检测,培养的温度可设置为35摄氏度,培养时间是在18至24小时之间,培养完后对抑菌圈的直径进行测量,判断敏感度,所有药敏试验操作程序均按照临床检验操作程序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耐药情况检查以(%)表示,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60例患儿当中,病原菌检出158株,志贺氏氏菌属有80株,弧菌属有40株,气单胞菌有20株,其他菌种有18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0.6%、25.3%、12.7%、11.4%。所检出的所有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有着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的抗生素主要是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阿莫西林等,检出的志贺氏氏菌属当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的有46例(57.5%)、38例(47.5%)、26例(32.5%)、14例(17.5%)、20例(25.0%);弧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的有38例(95.0%)、6例(15.0%)、4例(10.0%)、6例(15.0%)、4例(10.0%);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有16例(80.0%)、4例(20.0%)、2例(10.0%)、2例(10.0%)、6例(30.0%);其他菌种对氨苄西林耐药的有12例(66.7%)、4例(22.2%)、2例(11.1%)、3例(16.7%)、1例(5.6%)。
3讨论
儿童细菌性腹泻多是因为细菌引发,在发展中国家所导致的发病率、病死率相对较高,且传染性相对较强。不同区域的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种类并不相同,病原菌主要是志贺氏氏菌属、弧菌属、气单胞菌及其他菌属等。而病原菌会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主要抗生素药物为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阿莫西林等[2]。
常海岭[3]等人的研究显示,176例患儿当中,病原菌检出169株,志贺氏氏菌属有87株,弧菌属有54株,气单胞菌有15株,其他菌种有13株。本次的研究结果与其基本相符,160例患儿当中,病原菌检出158株,志贺氏氏菌属有80株,弧菌属有40株,气单胞菌有20株,其他菌种有18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0.6%、25.3%、12.7%、11.4%。耐药均等方面进行观察,志贺氏氏菌属、弧菌属、气单胞菌及其他菌属会对为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阿莫西林,志贺氏氏菌属所占比例分别为57.5%、47.5%、32.5%、17.5%、25.0%,弧菌属所占比例为95.0%
15.0%、10.0%、15.0%、10.0%;气单胞菌所占比例为80.0%、20.0%、10.0%、10.0%、30.0%;其他菌属所占比例为分别为66.7%、22.2%、11.1%、16.7%、5.6%。由于各菌属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例较高,因此在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针对引发腹泻的病原菌采取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药物,提高临床应用效果,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按照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与药敏试验的结果,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5],对患儿的预后及发育有改善的作用,促进临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赵进,黄豆豆,李思思等.重庆地区儿童急性腹泻相关博卡病毒的基因类犁及其流行特征调查[J].武警医学,2014,25(8):797-799.
[2]桑向来.儿童食源性腹泻病例饮食相关因素监测与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8):62-63.
[3]常海岭,李月芳,曾玫等.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腹泻临床与病原分布特点[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33(3):137-141.
[4]肖咏梅,王佳怡,车艳然等.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幼儿重症伪膜性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9(1):37-40.
[5]孙建云,刘兴荣.甘肃省儿童主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与暴露食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5):605-608.
论文作者:包浙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头孢论文; 病原菌论文; 患儿论文; 氨苄西林论文; 弧菌论文; 吴忠市论文; 儿童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