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BEJAIA连接线工程S3-2标段护栏滑模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强度设计B30,轴心抗压强度30Mpa,换算国内混凝土标号C35。根据经验水灰比0.44-0.47,水泥用量370-410kg/m3,砂率40%-45%,砂的细度模数1.6-2.6之间,生产的护栏混凝土满足强度、坍落度、和易性要求,滑模也较易成型。
一、混凝土选用对比材料
因当地不生产粉煤灰,施工采用当地LAFAGE CPJ42.5水泥,SIDIBAKOU 3/8、8/15两档碎石,SIKA3045高效减水剂,配合河砂、河砂+细黄砂、机制砂、机制砂+细黄砂几种方案进行护栏滑模混凝土对比试验。其中调整砂的掺配比例将河砂+细黄砂、机制砂+细黄砂细度模数分别调整到2.49、2.13,见下表。
二、分析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混凝土坍落度
普通混凝土运输搅拌车在实际施工中,在坍落度小于5cm后,会出现两种情况:(1)搅拌站拌合好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性放入搅拌车,只能采用点动开关料门的方式,分批放出混凝土。同时运输搅拌车入料斗要加手提式振捣器辅助振捣,加快堆积的混凝土流动入搅拌车中,加之干硬性混凝土搅拌时间的延长,完成一车4方混凝土的生产时间超过20分钟.生产效率低,也加大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坍落度的损失。(2)搅拌车出料困难,出料也是一个加速反向搅拌的过程。会加快混凝土中水分的散失,坍落度损失亦加快。随着时间延长,混凝土坍落度小于3cm后,搅拌车剩余混凝土会无法出料。
基于以上原因,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设计6-8cm,到达现场出料坍落度控制在3-5cm。护栏滑模混凝土以此为标准控制生产。
三、优化选定对比配合比
固定水泥用量,满足强度、坍落度、基本和易性要求,通过初步试配优化几种配比方案见表:
四、现场对比几种配比混凝土护栏成型情况
见下表,1#配比,河砂细度模数太大,砂率调整到46.7%,混凝土黏聚性仍然较差,出料困难,滑行速度慢,成型护栏不美观,容易开裂。不能用于后续施工。2#、3#、4#配比都能满足护栏成型要求,但增大坍落度,稳定性下降,变形加大。2#、4#配比掺入细黄砂,流动性大,护栏有侧面轻微膨出的情况。3#配比混凝黏聚性最好,变形最小。
五、从材料性能和成本分析护栏使用机制砂的可行性
护栏滑模混凝土要求较低的流动性,较高的黏聚性,较好的体积稳定性。河砂因为细度模数大,为了提高黏聚性,采用较大砂率,但拌合物滑动阻力大,表面干涩。加入细黄砂提高黏聚性,改善滑动性。流动性加大,在砂率不变情况下,河砂和机制砂掺入细黄砂会降低混凝土强度。一般掺入15%-35%降低强度5%-15%,需降低水灰比。机制砂强度大于河砂拌制的混凝土。因颗粒棱角性,内部摩擦阻力最大,流动性低。但0.08mm以下细粉含量较多,相当于间接增加了胶凝材料的用量,混凝土用水量也加大,浆体包裹富裕,抵消掉一部分摩擦阻力,同时黏聚性最好。
从成本分析,当地价格,河砂2600第纳尔/m3,换算1800第纳尔/吨,细黄砂1625第纳尔/ m3,换算1200第纳尔/吨,机制砂1050第纳尔/吨。机制砂价格最低,用量最小。相对于河砂和其他两种细黄砂掺配方案,都有成本优势。
结束语
通过对比试验,消除了以前机制砂不适合用于护栏滑模混凝土的误区。机制砂应用于普通混凝土的不利因素:砂粒棱角性、过多的细粉含量,在护栏混凝土中被加以利用,低的流动性,高黏聚性。机制砂骨架作用强,也提高了护栏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护栏滑模混凝土在施工工程中,受材料,天气,温度,运输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将坍落度控制在1-2cm的偏差内几乎是不可能的。混凝土坍落度的波动,必然会造成成型后的护栏出现轻微变形和表面的瑕疵。所以对成型后的护栏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整是必要的。滑动出模后的护栏混凝土顶部一般都有1cm左右的下沉。如果无下沉,混凝土偏干硬,护栏容易拉裂。在护栏滑模标高控制时,一般要预留1.5cm的超高。
在后续的施工中,通过对机制砂的试验统计,细度模数在2.35-2.75之间,砂率在40%-45%之间,0.08mm以下细粉含量在13%-17%之间,护栏滑模混凝土较为稳定。机制砂中的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非常大,是关键指标,现场用每千克机制砂消耗的亚甲蓝质量来控制,要求小于1.5g/kg。随着含泥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明显下降,保持坍落度不变,减水剂用量显著增加。为控制机制砂含泥量,生产厂家要去除开采石料中30-50mm以下碎石渣,然后再进行破碎,或者使用单档(2/6、3/8)碎石破碎生产机制砂。
参考文献:
[1]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BEJAIA连接线工程专用技术条款
[2]法国规范NF P15-300/301、 NF P98-100
[3]缪明澈,护栏滑模施工混凝土性能研究
论文作者:孙铭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护栏论文; 机制论文; 坍落度论文; 强度论文; 用量论文; 流动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