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哥老会之起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哥老会论文,起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哥老会的起源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哥老会的产生、发展、性质、作用的认识,因而弄清哥老会的起源,是研究晚清哥老会的首要任务。但由于研究者的立场、研究方法以及资料的缺乏等主客观原因,经过长时期的讨论,至今仍异说纷呈。不同说法主要有:
(1)与天地会同出一源, 即为郑成功所创立的“反清复明”组织。这一看法,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欧榘甲(太平洋客),在《新广东》一文中即已提出。认为郑成功所创立的天地会后来在“闽粤以南则名三合、三点,扬子江七省则名哥老会”(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第295—296页。 ),后来陶成章在民国初年撰成《教会源流考》,绍承这一说法,明确说“三合会也、哥老会也,无非出自天地会”,提出太平军后期将领李秀成、李世贤等见太平天国颓势难挽,而“湘勇嗣后必见重于满政府,日后能有左右中国之势力者,必为湘勇无疑”,乃密遣福建、江西的洪门弟兄,前去投降湘军“以引导之”,后来为避称三点会、三合会名号,并因会党首领有老大哥名号而易名为哥老会。(注:见《中国近代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第99—111页。)这种说法影响很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史学界对此说一直深信不疑,至今一些论著也仍将天地会、哥老会混为一谈,甚至个别学者还千方百计寻找史料为此说作证。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的大量清代档案史料的发现和利用,可以清楚地证明这一说法没有史实根据,特别是太平天国派遣福建、江西天地会暗中加入湘军,以“引导”湘军完成“反满”大业,更是陶成章为宣传排满、利用会党发动革命而附会、杜撰出来的。
(2)认为哥老会“成立于乾隆年间”, 而同治年间湘军击败太平天国以后被大规模遣撤,“彼等穷于衣食”,纷纷加入哥老会,“以致会名渐盛”。这是日本间谍山口升调查所得。1910年6月至10月, 日本外务省派遣密探山口升到中国华中、华南地区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后写成《中国的形势及秘密结社》送交外务省(注:载《近代史资料》总第75号、总第67号,第69—70页。)。笔者将其中的《哥老会沿革小史》与日本人平山周的《中国秘密社会史》中的《哥老会》相校勘,发现平山周的叙述完全来自山口升的调查报告。山口升说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勇相率加入哥老会,“以致会名渐盛”,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惟说哥老会“成立于乾隆年间”,未提出任何证据。
(3)认为哥老会就是啯噜会,这种说法出现很早。 光绪八年四月初一日,左宗棠在其一分奏折中说:“哥老会,本川黔旧有啯噜之别名也”。后来,有学者从“啯噜”与“哥老”的语音对勘上,认为二者相合,也断定哥老会即啯噜会。不错,啯噜会与哥老会不仅语音上相似,组织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啯噜会与哥老会的区别和联系,前后的承继关系仍应作深入研究。
(4)认为哥老会的源头是四川啯噜会。 台湾学者戴玄之认为: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爆发,“啯噜遂与会党、散兵、游勇互相勾结,联合一致,扩大组织,混为一体”,后来乃信照天地会“开立山堂”的组织形式成立山堂,逐渐演变成哥老会(注:戴玄之《啯噜子》,载《庆祝朱建民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第787—801页。);蔡少卿先生也认为哥老会不是啯噜会简单的“名称变异”或“组织重现”,而是以啯噜为胚型,吸收、融合了天地会、白莲教的某些特点,在半殖民地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无业游民组织( 注: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第210页。)。
通过以上诸家观点的介绍,可以看出,学者们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点:一、哥老会是否为天地会的一支?二、哥老会是否等同于啯噜会,还是以啯噜为雏型发展变化而来?
关于哥老会与天地会的关系,正如有的学者早就指出的,哥老会与天地会不仅活动区域有很大不同,其组织结构也有很大的差异。
“哥老会是天地会一支”说的一大缺陷,就是迄今未找到可靠的史料根据。曾有文章认为根据“档案材料”,得出哥老会的源流是“由天地会即仁义会而江湖会到哥老会”(注:朱金甫《清代档案中有关哥老会源流的史料》,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2期。), 但此说已被学者指出有不当之处——即将光绪年间江西等地的“仁义会”(哥老会)与嘉庆年间福建等地的“仁义会”(实际上是天地会的变名)混淆起来,其所探出的“源流”当然不能令人信服。那么,究竟有没有关于哥老会就是天地会的史料记载?就笔者所见,有以下三条:(一)崔暕著《辟邪记实·哥老会说》:“按红黑会、天地会、上帝会、南北会、大王会、仁义会、串子会、半边钱一切名目,皆哥老会之流。”(注:崔暕《辟邪纪实》附卷《哥老会说》,同治十年刊本,第13—15页。)(二)光绪二十年三月十六日,江西巡抚德馨奏报,在江西拿获酃县的哥老会首领邓世恩:“自称粤逆余党,创立天地会,多年邀伙甚众,并伪称两府天王。”(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下称“一史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农民运动类·秘密结社项,701号卷。 )(三)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十四日河南巡抚林绍年奏,怀庆“擒获江湖会即在园会最著名大头目张增盛、赵字功两名,……据供先后入江湖会即在园会又名天地会。”(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上)第221页。)以上三条史料有关哥老会(江湖会)即天地会的记载是不确切的。先说第一条。《辟邪纪实·哥老会说》将红黑会、天地会、上帝会(尚弟会)等会党均目为“哥老会之流”,很清楚地表明作者不了解这些会党之间在源流和组织上的差异。特别是作者在文中曾介绍过哥老会的组织结构:“会首称为老冒,会末为老幺,并有冒壳子大爷、圣贤二爷、当家三爷、红旗五爷之称,其余为八牌上的,有上四牌与下四牌之分”,红黑会、天地会、上帝会(尚弟会)是不会有这种组织方式的。作者崔暕还把同治年间的会党分为“两起”——即所谓的“川南贵”、“江广福”两大系统。说“川南贵者,哥老会也,以其会多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故名”,把“川南贵”地区的会党,均划归哥老会系统,这是明显不当的。另为“江广福”,“江广福者,千刀会也,以其会多在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江南、福建故名”,其实,“江广福”地区一直是天地会的势力范围,所谓“千刀会”不过是活动于江西等地的天地会一个小支派。由此亦知崔暕对哥老会以外的会党情况知之甚少。第二条史料说邓世恩自称“创立天地会,并称两府天王”,而笔者在胡裕春著《湖南酃县会匪记》中,也见有“生擒匪首邓世恩,据供:伪封两都总管大天王,开的是九龙山忠义堂太和水一品香”,(注:载《近代史资料》总第75号、总第67号,第69—70页。)很清楚这是哥老会的山、堂、香、水,创立“天地会”云云,是说不通的。第三条史料出现很晚,已经是辛亥革命前夕的1908年,这时的哥老会势力早已席卷长江流域以及河南等地区,根据大量档案材料可知,这时哥老会在河南的势力盘根错节,有江湖会、英雄会、仁义会、在园会等多种称呼,说在园会(即江湖会)又名“天地会”,当属误记。因为,其一,天地会的势力在历史上基本未能渗透到河南省;其二,在“在园会又名天地会”语之后,奏者林绍年又介绍了在园会的职官,“张增盛充红旗老五……赵宇功充巡山老,散放飘布敛钱,……(后充)副龙头”,一眼即可看出实际是哥老会组织。
鉴于活动区域、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以及史料方面原因,笔者认为哥老会不是源于天地会或是天地会的支派。
这里还有必要澄清陶成章所言哥老会是太平天国有计划派遣天地会中人打入湘军内部组织和发展起来的说法。纵观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关系史,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太平天国对待天地会的政策和态度有所变化,但总的说来,始终坚持争取、吸收、教育、改造的方针,要求他们放弃“反清复明”的政治主张以及崇拜“魔鬼邪神及发三十六誓”等恶习,“如不舍邪弃旧而皈依真教(按:拜上帝教),则不容收纳”,即将参加太平军的天地会员改造成崇拜皇上帝、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严明的组织纪律的太平军战士。陶成章为“宣传排满革命”,却硬把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说成是一场天地会反清运动,说天地会首领朱九涛,“传其天地会之绪于洪秀全,秀全复窃取天主教之义以附会之,其称天为父、及国号天国、官以天名,上下一体,皆以兄弟相称,非尽本于耶稣,而实有根于洪门之旧规而然也”;“起义于金田,其一时将帅,无一非洪门之兄弟”,既说太平天国是一场天地会反清运动,复又臆断李秀成、李世贤等别遣洪门“投降湘军以引导之”,而把天地会(洪门)改名哥老会。这些说法,令人难以置信。
哥老会是否即啯噜会,或者还是以啯噜会为雏型而发展起来的呢?关于哥老会的起源,早在同治年间、光绪初年,湘军将领和某些与湘军有密切关系的清朝大员就曾广泛地发表看法。由于哥老会最初在湘军军营中被发现并随湘军的不断招募和最终遣散而发展壮大,所以,作为同时代的湘军将领、政府官员对哥老会起源的看法理应予以高度重视。笔者根据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查见到的这方面档案材料,再结合其它文献,评介一下他们的看法。
在可据可稽的清代官方档案材料中,最早提及“哥老会”这个秘密组织的存在,是咸丰九年曾国藩所改订的湘军《营规》:“禁止结盟拜会。兵勇结盟拜会、鼓动挟制者严究。结拜哥老会、传习邪教者斩。”(注:《曾国藩全集》《诗文》第466页,《书信》第6382页。)因此,可断定咸丰年间在湘军军营中,已有歃血结盟的哥老会组织出现(注:刘子扬《清代秘密会党档案史料概述》(载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编《会党史研究》)一文中介绍哥老会时,说“哥老会自嘉庆朝结立”。笔者在一史馆果然见有一件由档案整理者称为“嘉庆廿三年(1817)十二月九日张映汉关于捕办哥老会匪孙柏林、吴老二、胡德祥等情之片(军机处录副奏折,农民运动类·秘密结社项,2723号卷),但细核该片内容,奏者张映汉并未提到哥老会,也未介绍孙柏林、吴老二、胡德祥各自会党的组织内容,倒是明确说这些“匪徒”“尚无敛钱、“私立会名”等不法情形。说孙柏林、吴老二、胡德祥是哥老会员,显然是不妥的。)。此后,即不断见有破获哥老会组织的奏报,其中较多涉及哥老会的起源及其组织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湘军将领和地方官员对哥老会起源的看法虽有分歧,意见也并不一致,但没有一个持哥老会起源于天地会或等同于天地会,以及太平天国派遣人员在湘军内部组织、发展哥老会的看法。他们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一种认为哥老会起自湘军内部,是在湘军内部自发产生的;一种认为是由外部传入湘军军营并随湘军的招募和最终遣散而发展壮大。认为哥老会起自湘军内部,如同治十一年七月署两江总督、过去曾任曾国藩幕僚何璟奏称:“查各营兵勇向有结盟拜会之事,原为战阵之际互相救援,迨纠众太多,良莠不一,遂有哥老会名目。”(注:一史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农民运动类·秘密结社项,2724号卷,2775号卷。)光绪元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颁布《哥老会匪及早改悔示》:“前此各省用兵,营中材武之士,结为兄弟,自成一队。遇有劲敌辄以陷阵冲锋。带兵员弁,另给旗帜号衣以作其气而收其效,此哥老会之所由来也。”(注:《刘坤—遗集》第6册,第2794页。 )二十三年后,刘坤一在《复张伯纯》信中,再次提及:“尝忆咸丰年间,湘楚各军从征江粤等省,每遇悍贼恶斗,辄听各营挑选锐卒自成一队,称兄弟兵,……此哥老会之所由来也。”(注:《刘坤—遗集》第五册,第2187~2188页。)
持这种看法的还有湖南巡抚王文韶、荆州将军巴阳阿、江西袁州府万载县举人廖连城等。(注:一史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农民运动类·秘密结社项2726号卷,光绪二年二月初六日湖南巡抚王文韶《遵查会匪情形等由》;巴阳阿、廖连城等文,见台湾学者刘铮云《湘军与哥老会》一文,载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编《近代中国区域史研讨会论文集》。)这种认为哥老会是湘军军营中土生土长、自发产生的看法显明是错误地将“盟誓结拜”、“约同生死”的举动或行为看成就是哥老会。在湘军中,异姓结拜的风气十分盛行,这在史料中多有记载,但以“约同生死”、“互济贫乏”为内容和目的的异姓结拜,并不等同于哥老会。第一,“异姓结拜”是我国的一项古老的民俗传统,人们通过“歃血盟誓”,从而摹拟血缘家族制,强化结拜成员的血缘家族意识,将结拜成员凝聚成同呼吸共命运的“类”家族或“类”社团。虽然“歃血盟誓”、“结拜兄弟”是一切会党集结会众的一种手段和模式,但“歃血结拜”本身,并不完全意味着就是集结了一个反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秘密会党。湘军的“歃血结盟”,或“营中材武之士结为兄弟”、组成“兄弟兵”,最初是为了“遇有劲敌,辄以冲锋陷阵”,或为了“互相救援、互济贪乏”。其时,在湘军对手——太平军内部,也有会盟结盟之事。如太平军占领江西瑞州期间,在总制艾得胜的部下就曾有曹骏南等十七人结盟,宣称结盟后要“患难相顾,不负盟心之誓;荣辱相依,无忘同心之约”(注:《太平天国会盟书》,载北京图书馆编《文献》丛刊第10辑。);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年)石达开部显天燕正军政司程颁《法纪军纪告示》也规定“祝佛、拜盟者斩”(注:《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这当不是无的放矢。第二、哥老会区别于天地会等其它会党的本质特征,不在于它有哥老会这个名称,而在于它有一个特殊的组织结构、活动方式和区域,而在湘军内部,自发产生不了哥老会的内、外八堂以及山、堂、香、水这类的组织结构或体系。
实际上,同光年间,大部分湘军将领认为哥老会是从外部传入湘军,并且哥老会最初出现在四川、贵州一带。较早提出这一看法的是湖南巡抚李瀚章。同治五年七月二十日,他奏称:“近又访闻各省撤回勇丁有以哥老会名目勾结伙食,……查此会一名江湖会,起自川黔,由来已久。 ”(注:一史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 农民运动类·秘密结社项,2724号卷,2775号卷。)指出哥老会起自川、黔地方。同治六年继任湖南巡抚刘崑奏称,哥老会“其端肇自川黔,延及湖广,近日用兵各省纷纷效尤”。(注:《刘中丞奏稿》卷2,第32页。 )同年九月,他在奏折中又肯定地说:“数月以来,臣详查卷宗,细加考究,哥弟会之起于四川,流于贵州,渐及湖南以及东南各省。”(注:《刘中丞奏稿》卷2,第243页。)认为哥老会起源于川黔者,还有左宗棠、薛福成、郭柏荫、林肇元、李榕、王闿运、刘蓉、崔暕(注:分别见《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10,第35页;书牍卷11,第29页。《薛福成选集》第395页。郭柏荫奏,见上揭刘铮云文。林肇元奏, 见台湾学者徐安琨《哥老会的起源及其发展》(省立博物馆人文科学丛书)附件。李榕《十三峰书屋全集》批牍,卷1第17页。王闿运《湘军记》湖南防守篇第一。刘蓉《养晦堂文诗集》卷8第28页。 崔暕《辟邪纪实·哥老会说》。)。湘军头领曾国藩虽然没有明确谈过哥老会的起源问题,但他评说崔暕所作《哥老会说》“洞达源流,言之有物”(注:《曾国藩全集》《诗文》第466页,《书信》第6382页。), 表示他赞同崔暕《哥老会说》所提出的“起于四川,而贵州次之”的说法。当然,认为哥老会起于川黔者,其观点也有相异之处:刘蓉、薛福成认为哥老会“盖青莲教之余孽,所谓红钱会者;”而李榕、左宗棠等人则认为哥老会源于啯噜会。李榕说得很明白:“窃按蜀中尚有啯噜会,军兴以来,其党多亡归行伍,十余年勾煽成风、流毒湘楚,而变其名曰江湖会”。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其实并不矛盾——哥老会实际上是以啯噜为胚型,广泛吸收了青莲教等秘密社会团体的若干组织、活动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整合”而成的一个新型秘密会党,这一点,笔者在《从啯噜到哥老会》一文中已作过较为详细的论述(注:《扬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1997年第3 期。)。
标签:哥老会论文; 天地会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历史论文; 清朝论文; 太平天国论文; 光绪论文; 陶成章论文; 清朝历史论文; 历史学论文; 辛亥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