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探讨与实践论文_龚玲

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探讨与实践论文_龚玲

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大城市都积极的开展轻轨以及地铁建设。由于地铁在城市交通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受影响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保证地铁运营管理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提升运营安全水平、构建运营安全体系则成为了整个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保障地铁运营安全、长效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

1、前言

铁运营是一个复杂联动系统的统一运作,所涉及的专业多,自动化程度高,运营安全可靠度要求高。要想实现安全可靠运营,提供快捷、舒适,正点、大客运量服务,安全管理是基础、是保证。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应该将地铁的安全管理和地铁的运输结合起来,从地铁运输前、运输时、运输后各个环节做好安全管理。同时进行动态化管理,随时针对具体情况改善地铁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真正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2、运营安全因素

地铁运营是一个由多项因素共同构成的安全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几者通过全面的配合来发挥地铁运行最大效能:

2.1管理因素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安全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控制手段,其主要由作业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方式进行运营规范、事故处理等工作。通过良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将有效的降低地铁运营事故出现的几率。对此,需要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保证严格性以及科学性,严格性方面,需要以严格的方式加强标准与规章的执行,对于运营过程中推卸责任、违章违纪等情况必须进行严肃的处理;而科学方面,则应当通过先进行为科学、事故树分析、控制论、预测技术等应用提升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技术含量以及工作水平。

2.2人员因素

在地体运营过程中,人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可以说是地铁运营中的一项重要主体。如果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个人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或者由于疏忽出现人为差错,就非常有可能因此导致事故的发生,进而造成难以估计的运营安全事故。对此,就需要地铁运营企业能够在人员选择时加强选拔的严格性,在招入具有高素质作业人员的同时通过良好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以及工作责任心。

2.3环境因素

在地铁运行中,环境因素主要由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组成。社会方面,地铁主要就是面向社会服务,就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参考社会因素,避免社会上的消极情绪对地铁运营安全产生负面的影响;而在自然环境方面,水灾以及地震等也会对地铁运营造成一定的威胁,这就需要地铁企业也需要做好环境情况的防范工作。

2.4设备因素

设备也是地铁运营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同运营安全间具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如果设备存在质量不过关或者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则会使地铁的运营在受到威胁的基础上出现事故。对此,为了能够实现地铁的安全运营,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保障设备安全性、降低设备故障出现几率的同时保证设备能够具有自动纠错以及防止人为事故的能力,此外,还应当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特点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此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

3、构建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3.1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要求和国际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0HSASl8000)要求,制定以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公司各项活动的安全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运营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3.2健全责任体系,确立安全考核指标

通过制定运营安全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安全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管理责任落实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持续完善安全管理,努力认证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推进全面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达到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证标准,达到对运营安全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的管理,并且通过体系的运作达到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3.4建立全面运营安全网络管理体系,夯实地铁安全基础

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和地区、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并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中、全天侯地切实得到贯彻实施。

3.5构建管理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根据地铁公司整体运作的模式,结合。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设立了专门的以预防.监督、检查、落实为责任主体的安全归口管理部门,成立了以公司领导、各部门经理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为管理主体的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以各部门专(兼)职安全员、各专业技术骨干为核心力量的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各部门也分别成立了部门安全工作小组,为运营安全管理的有序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5、地铁安全管理活动的开展

5.1严格执行运行标准

在地铁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地体运营的各项规章、标准以及规程等进行全面、严格的贯彻执行,根据相关标准开展管理工作,并在标准的基础上对不同环节做好自我完善以及持续改进工作,不断促进地铁运营岗位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工作规范以及操作规范的执行。通过对地铁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强与改进,保证在提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标准的同时起到消除隐患、消灭事故的目的。

5.2开展关键点评估与检查

地铁设备的运行稳定关系运行的安全性,对此,需要地铁运营企业能够定期对运营情况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的制定相关防范措施。同时,也要做好安全关键点的检查工作,保证检查工作开展的针对性、技术性以及计划性,通过对运营安全造成影响设备设施、生产环境以及作业程序的检查、评估,对地铁运营的安全关键点在查找、掌握的基础上对《事故标准应急预案》以及《安全关键点》进行编制,以此作为今后安全检查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

5.3树立安全运营理念

要树立起安全运营的理念,对原有地铁安全运营的管理内涵进行不断的深化与扩充。对于地铁运营来说,其是由行车组织、乘客、周边环境以及设备设施等很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需要企业能够将地铁的行车安全管理这项工作推进到安全管理层面,通过设备安全、消防安全、乘客安全、防恐安全以及行车安全概念的树立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内涵进行扩充。

5.4实行例会制度

例会制度是对地铁运营工作进行总结、改进的重要制度。通过定期抽查安全制度的建立,坚持每半月、每月、每季度都在企业内部开展严密的地铁运营检查以及问题排查制度,以此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把握。而通过季度、月度安全例会的开展,则可以对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管理成果进行及时的分享,保证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整改、及时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5.5开展“6S”管理

“6S”管理标准涵盖着整顿、清洁、素养、整理、安全以及清扫这几项工作,通过对这部分工作的开展,则能够对地铁运行环境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排查,保证从各个方面对存在隐患的场所、设备以及环节进行积极的查找,并对同作业场所、作业过程以及操作等方面做好警示以及提示工作,在关键操作环节做好目视化指引。通过责任人管理以及划分管理区域等方式提升员工工作的规范化以及责任心。

6、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娜.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及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2]矫文斌.北京地铁安全隐患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论文作者:龚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探讨与实践论文_龚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