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康复效果论文_林敏,黄榕,翁雪云

林敏 黄榕 翁雪云

(福州市第四医院临床心理科 福建 福州 350008)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长期住院的100例BPD抑郁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精神科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十周的HAMD17评分。结果:经过相关干预措施,实验组和对照组HAMD17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且在干预后实验组的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的有效率差异,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BPD抑郁相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68-02

双相情感障碍( bipolar disorder,BPD) 是一种精神障碍,伴有认知、行为、心理生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紊乱,该病终生患病率为2.6%~7.8%,约占精神科情感障碍的一半[1]。常规分为双相Ⅰ型、双相Ⅱ型、混合型、快速循环型等。

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长期住院的200例BPD抑郁相的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长期住院BPD抑郁相患者,年龄16~60岁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以及狂躁发作。

1.2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首先均实施常规的精神科药物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则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良好的外部环境:营造温馨美好的休养环境,医护人员本身应该整洁大方,对待病人态度温和,让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的促使患者更好的接受相关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②心理护理:治疗前,提前每周2~3次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理想护患关系;认真解决患者的需求,交流总共要持续六周;③健康教育活动:住院期间积极开设心理卫生科,普及治疗双相障碍的相关问题,例如健康心理标准,调节紧张情绪,精神疾病相关的小常识,从医药卫生教育的角度对双相障碍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同时,可开展病友交流会,分享相关的康复经验,以便形成良好的治疗氛围,为患者建立康复信息;为患者实施相关的情感支持,安排家属进行定期的探视,要求患者家属有效应用探视技巧,并协助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的日常生活计划。④康复训练:住院三周以后,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每周一到两次,每次1h左右,最好是依据患者本身的兴趣及其本身的病情,安排相关的康复活动,譬如:书法、跑步、广播操等等,训练结束后,应给予及时表扬,以此更好的维护患者的自尊,利于患者的恢复;⑤实施思维功能训练:住院四周后,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导病人进行强化思考,坚持阅读,记笔记、记录内心的想法、心理活动。

1.3 疗效评定

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病情的询问,统一标准,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病人在干预前以及干预后10周,用HAMDI7评定分数,依据评分结果评价相关的干预效果,具体的疗效判定标准为:痊愈:HAMDI7减分率≥75%;显著进步:HAMDI7减分率50%~74%;进步:HAMDI7减分率25%~49%;无效:HAMDI7减分率<25%。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前后HAMD17评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17评分(x-±s)

3.讨论

BP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主要表现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躁狂、抑郁或者混合发作,此种疾病功能残疾率相对较高,病程也十分复杂,较易复发,治疗难度较大,复发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患者常常会焦虑、冲动、自杀,而且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其中认知功能受到损害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缓解期仍然无法恢复社会功能的重要原因[2-3]。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明显社会功能下降或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本身及其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4]。BPD诊断的重要依据是:躁狂发作、焦虑、睡眠障碍、自知力不全等抑郁精神病症状[5]。

本研究,经过相关干预措施,两组HAMD17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且在干预后实验组的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的有效率差异,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2。

总之,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杜义敏,程月红.双相情感障碍复发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 2015, 2:041.

[2]Price A L, Marzani Nissen G R. Bipolar disorders: a review[J]. Am Fam Physician,2012,85(5): 483-93.

[3]李峥,王志英.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69-184.

[4]邓良华,刘青梅,唐立岩等.社区综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理论与实践,2014,20(7):693-696.

[5]郑尤民,张程赪.心理干预对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17):2272-2275.

论文作者:林敏,黄榕,翁雪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探讨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康复效果论文_林敏,黄榕,翁雪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