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张南

益阳康雅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所在科室的100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所有患者采用平扫与动态增强的方法对各阶段的CT特征展开扫描,分析所有患者的扫描结果。结果 患者的肝脓肿病变部位,左叶42例,右叶48例,同时在肝左、右两叶发生的有10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有33例,门静脉期出现团块状强化有18例,晕征16例,蜂窝征或网格征3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测不典型肝脓肿的三期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表现,可对不典型肝脓肿病理过程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积极的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典型肝脓肿;诊断价值

肝脓肿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疾病,目前,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和感染途径的变化,使得肝脓肿的不典型表现逐渐的增多,同时也给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多的困难。肝脓肿的CT表现是多样化的,典型的肝脓肿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呈现多种形态及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灶,同时可单发或者多发,临床上主要是以单发为主,肝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病,临床研究显示肝右叶发生率最高。目前,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恶性肿瘤、糖尿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增多等因素使得大部分肝脓肿病例缺乏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临床上的不典型肝脓肿很难进行区别和鉴别。对肝脓肿的预后,开展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就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所在科室的100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析。男55例,女45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0岁,最小年龄是40岁,平均年龄(49.3±4.4)岁;病程范围1~11个月,平均(5.6±0.6)个月。

1.2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平扫与动态增强的方法对各阶段的CT特征展开扫描,嘱咐患者进行检查时需要空腹,在扫描30min以及上检查前需要口服500mL的1%泛影葡胺水溶液。利用SMOATOM Emotion6层螺旋CT对患者展开CT扫描,设置扫描参数为:500mA管电流,管电压为120k V,探测器宽度为40mm,球管旋转速度为0.6s/r,准直为64×0.6mm,螺距为1.375:1,矩阵为512×512,显示野为36cm。扫描范围主要是自膈顶到肝下缘,重建层厚和重建间隔大约均为6mm。可采用肘静脉高压团注射造影剂碘帕醇,用量大约为1~1.5mL/kg,注射速度大约为3~3.5mL/s,注射30s后可采用Smart Prep 技术对患者的肝动脉期进行触发扫描,动脉期后30~40s展开门静脉期扫描,3~5min后开展延时扫描等[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统计,患者的病变类型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即(P<0.05)。

2结果

2.1病变类型

患者的肝脓肿病变部位,左叶42例,占42%,右叶48例,占48%,同时在肝左、右两叶发生的有10例,占10%;增强扫描动脉期有33例,占33%,门静脉期出现团块状强化有18例,占18%,晕征16例,占16%,蜂窝征或网格征33例,占33%。见表1。

2.2三期CT增强的表现

2.2.1动脉期

部分患者呈现肝段短暂强化征像,主要的临床表现脓肿周围肝实质呈现少量的肝段样,对该病患者进行过性强化,发现患者的门脉期逐渐消退。另外,部分患者呈现较多的斑片状强化征,病灶内具有不规则斑片状,病灶周围为等密度。

2.2.2门脉期

部分患者有细网格征象,临床上称为蜘蛛现象,患者的病灶内呈现长短不一的细索条状间隔,且有强化。部分患者的自病灶中心向边缘呈现一定的放射状,病灶边缘十分清晰。部分周边具有多囊表现,沿着病灶边缘分布会呈现小圆形囊状强化影,部分边缘呈现一定的清晰锐利,约为0.5~1.0cm。部分患者具有一些蜂窝征,低密度病灶内具有强化蜂窝样,呈现散在分布等状态。部分患者出现晕征等现象,病灶边缘呈现不同程度的厚薄现象,同时伴有完整或者不完整的模糊低密度水肿带影等现象。

2.2.3延迟期

部分患者的病灶呈现一定的缩小征,脓肿壁和周围水肿可进行强化充填,病灶边缘和正常的肝组织密度十分相似,分界十分模糊,晕征消失,病灶缩小。

3讨论

中老年人作为肝脓肿作重要发病群体,该项疾病的主要发病部位是右叶,临床上的主要发病形式为单房、多房、单发及多发等,该项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感染到一定量的致病菌,使人体的肝细胞和基质发生一定的损害,同时,还会出现脓液积聚,使得新生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逐渐的形成。脓肿形成时期主要指的是典型的肝脓肿时期,另外,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及液化等临床表现,使得患者的四周出现完整的脓肿壁和气液平面,此时,临床需要对该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早期检查,同时开展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不典型的肝脓肿在临床影像学上呈现不典型现象,使得临床上对该项疾病的鉴别具有一定的限制[2]。

临床上常见的肝脓肿主要包括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前者十分多见。大部分为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典型,CT平扫表现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占位,边缘十分模糊。CT增强后中央不强化液化坏死区周围会呈现不同密度的环行带,称为靶征。不典型肝脓肿在临床上的鉴别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常常和肝脏肿瘤进行鉴别,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内出现一定的液化以及坏死等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强化,肿瘤强化可呈现“快进快出”,通常不会呈现持续强化或者病灶缩小。肝胆管细胞癌:主要多发于肝左叶及汇管区,同时伴有肝内胆管扩张以及邻近肝包膜凹陷等,CT增强表现呈现为轻度不规则强化,边缘为主,邻近肝实质未见异常强化,会出现包膜下积液及合并胸腔、腹腔积液等征象。肝转移癌:主要多发肝脓肿,通常和转移癌进行鉴别,病灶周围未见水肿现象,内部无分明显的隔样强化,且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强化的概率低于不典型肝脓肿[3]。

结合上述研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测不典型肝脓肿的三期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表现,可对不典型肝脓肿病理过程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积极的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深究。

参考文献:

[1]石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2):229-230.

[2]李曼,宗德洲,赖长权等.多层螺旋 CT 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5):657-659.

[3]江菊丽.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96-97.

论文作者:张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张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