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词语“活起来”——浅谈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语论文,浅谈论文,有效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抓关键字”“借助画图”“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常用的理解词语方法,还要对重点词语、关键词语、富有特殊表现力的词语等,做到锤锤敲打、锤锤有声,让词语理解做到“丰满”“厚实”,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
一、重点词语理解要“厚实”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特别是文中的重点词语,不能简单地在字词意思上作机械识记。既要在时间上有量的保证,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有质的保证。一位老师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理解“雪中送炭”的:
师:小朋友,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可能会明白一些。(大意:寒风呼啸,一人身单衣薄,蜷缩在屋角。另一人看见了,为他送来炭火,让他取暖。)
生:我明白了“雪中送炭”就是有个人很冷,另一个人给他送去一些炭火,让他暖和一些。
师:是啊,在别人最寒冷的时候给他送去温暖,这叫做“雪中送炭”。现在四川人民遇到了自然灾害,咱们应该送去什么呢?
生:送去衣服、药品。
生:送去食物……
师:对,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他送去及时的帮助,这都叫“雪中送炭”。
这样在帮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增加了词语理解的厚度。
二、关键词语品味须“精准”
唐朝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工部尚书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的反复斟酌,告诉了我们用词要准确的道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进行品析,让学生明确用词要准确。
如:《雷雨》一文中“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生:这里为什么不说蜘蛛从网上掉下来呢?
师:从讲桌上拿起一本书举起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把手一松,书便“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接着,又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墨水瓶,瓶上系着一根细线,捏紧细线的一头轻轻放下,只见墨水瓶顺着细线慢慢地垂下来,完好无损地触到了地上。这样,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链接,学生对于“垂”的理解已不言而喻,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抽象词语处理求“形象”
下面是一位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三课《有趣的作业》中“大自然”一词的不同处理。
第一次:师:“大自然”是指哪儿呀?(生:愣住)
师:继续引导:哪些地方是大自然?
第二次:师:(生读句子后,出示“大自然”一词)谁会读?(生:读词语)
师:猜猜看,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呢?(生:去过公园、去过森林里……)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说到的公园、森林、河边、田野等都是大自然。
由两次不同的教学,我们可以发现,低年级孩子在理解比较抽象的词语时,教师切忌用抽象的方法让学生去理解。比如:用语言直接解释,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孩子感到一片茫然。而后面的教学,教师把抽象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积累联系,通过语言环境的创设,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这些抽象的词语,对“大自然”一词也有了比较具体而感性的认识。
理解词语,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真正让词语“活起来”。
标签:大自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