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的俄罗斯改革--对近期俄罗斯内外政策调整的分析_苏联解体论文

近十年来的俄罗斯改革--对近期俄罗斯内外政策调整的分析_苏联解体论文

十年改革 找回自我——对俄罗斯近期内外政策调整的若干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近期论文,自我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俄共在最近的俄罗斯杜马选举中获票遥遥领先,激进改革派名落孙山,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杜马选举结束后对俄罗斯内外政策作相应调整,使俄罗斯远期政策基本到位,估计1996年6月总统选举后, 不论谁当选,俄罗斯政策都不会有大的变化。从苏联改革到苏联解体再到本次俄政策调整,苏俄政策从极端保守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走了大半个圆圈。当然,完全返回到原来的极端保守的起点上是不可能的。人们对俄罗斯的现实位置不是从1985年苏联改革刚开始时就知道的,也不是1991年苏联解体时就知道的。改革前期,俄罗斯人对改革的支持不谓不大,决心不谓不大、步子不谓不大。苏联解体以及而后俄罗斯激进改革失利自有其深层的原因。

苏联解体和俄罗斯激进改革失利的根本原因

苏联作为超级大国的基础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的基础却是俄罗斯及中亚的极丰富并齐全的工业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供养除俄罗斯以外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而且还可以供养苏联以外的东欧和一些对苏联有战略利益的第三世界国家,并且形成一个基本上排他性的内部市场。激进的意识形态的样式只是计划经济的需要,它形成了苏联特有的政治文化。70年代前后开始,世界经济的主体产业发生转移。第三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资源成为世界范围的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各部门的第一个共同特征是:在把原料转化为最终产品之前所附加的劳动价值在此产品的最终价值中所占的比例使原料的价值变得微不足道。有些第三产业部门,如知识和技术等产业根本不涉及原材料。通俗地讲,第三产业就是高附加值产业。而第二产业是相对低附加值产业。第二产业的扩张在于原材料投入的增加,但是原材料投入的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扩张于事无补。第三产业各部门的第二个共同特点是外向型经济或世界性的生产协作。这种世界性的生产协作主要分布在地球上的三个地区:北美、西欧和东亚。它们主要有一个共同的地理优点,而没有另一个主要的地理缺点。它们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岸。但它们不在赤道和极地附近。这也就成了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共同特点。这第三个特点也就是第三产业资源的性质。这种资源在俄罗斯显然很不丰富,因为俄罗斯基本是个大陆性国家,外贸地理资源较差。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科技革命在苏联失之交臂。苏联从超级大国的位置上摔了下来。由于世界经济中第二产业还没有降低到象第一产业那样的微不足道的程度,而且俄罗斯第二产业资源很丰富,所以俄罗斯也不致变成不发达国家。但是第三产业资源的重要性和事实上的短缺迄今为止仍然未被许多俄罗斯人所理解,而这正是俄罗斯激进改革(完全市场经济)失利的重要原因。由于同样的原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内外政策又走了一段浪漫主义的弯路。

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

1991年8·19事件前,苏联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濒于失败, 全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总危机。戈尔巴乔夫去外省度假时,留在克里姆林宫的所有苏联高级领导发动8 ·19事变,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但拿不出领导国家走出危机的纲领。客观上,苏联何去何从存在3种主要方案。 戈尔巴乔夫的政策是很超脱的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结果对苏联即将解体束手无策。8·19 事变领导人亚纳耶夫等人对老方法恋恋不舍,试图力挽狂澜,不过是永别前的哀叹而已。叶利钦方案显然最浪漫、最吸引人。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对自己的政策在推行了一年以后作了两次较大的调整。一次是在1993年10月炮轰白宫事件和俄罗斯自民党在当年杜马选举中获胜前后,另一次是在1995年底的杜马议会选举前后。政策调整的方向明显向俄共的政策设想靠拢。

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当政第三阶段的苏俄政策变化:戈尔巴乔夫的各项政策过于乌托邦,亚纳耶夫看不见苏联已经没有前途。从今天的俄罗斯政策来看,叶利钦比他们两人更接近现实。叶利钦第一阶段中的以俄罗斯作为政体、以核均势作为核战略两项政策至今基本适用,仅作了较小的调整,今后调整余地也不会很大。叶利钦第一阶段安全支点与上述两人差不多,都失之偏颇。但是,叶利钦第二阶段已经对该项政策作了符合远期现实的调整。以今天的经济政策来看,叶利钦第一阶段的激进市场经济政策不如戈尔巴乔夫的政策现实。至今,叶利钦的诸项政策中唯有政治文化和核战略与俄共的政策纲领略有区别。政治文化的区别正是俄罗斯权力结构所需要的,换言之,这也是总统和议会的唯一区别。俄共美国的核战略不信任,因此,在美国不改变反导弹研制计划和北约东扩政策之前,俄共不会同美国就战略武器削减进行谈判。由于美国并没有一口咬定北约东扩必须是无条件的,因此,叶利钦和俄共在这两项政策上的区别并不影响俄罗斯的现实政策(包括中长期政策)。

西方对俄罗斯政策调整的态度

自尊者人尊。俄罗斯从苏联解体后初期到4 年后的今天逐渐从敬重西方转向敬重自己。俄罗斯也因此获得了西方的尊重。最近两个多月来,西方接连做了3件对俄罗斯的政策调整表示承认的事情。一, 在美国向波黑出兵、出钱的同时,俄罗斯象征性出兵波黑,这表明美国终于对俄罗斯在东欧的影响给予承认。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美国出兵出钱也没用,因此,在此之前,美国既不出兵也不出钱。俄罗斯的立场是:冷战结束后,东欧不应成为排外的势力范围。此后,俄外长科济列夫被普利马科夫所取代是合乎这一逻辑的;二,接受俄罗斯加入欧洲委员会。原先,欧洲委员会在接受了许多前苏东国家加入该组织之后仍迟迟不接受俄罗斯加入。它把接受俄加入该组织直接与俄人权政策和俄出兵车臣和独联体国家挂钩。俄杜马选举后,俄共等爱国主义党派在议会中的力量大增。这表明俄罗斯对维护国家利益坚定不移的决心。此后,西欧大国对该组织进行干预。欧洲委员会遂接受俄加入该组织。这等于西方间接承认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三,对俄罗斯经济援助。在叶利钦的第一阶段,即一步到位阶段,叶利钦的政策基点是私有化和西方援助。而西方的回答是私人直接投资,即口惠实而不至。叶利钦的第三阶段是混合经济,即停止大中型企业的私有化。俄罗斯混合经济政策已定,西方出资90亿美元作为国家投资而非私人投资以表承认俄既定政策。当然,今后3年中,特别是俄罗斯总统选举后, 西方仍可视俄罗斯政策走向再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履行90亿美元的对俄经援。但是,即使俄共代表当选俄总统,俄也不会放弃与西方经济合作的政策。因为,俄再次走单一计划经济的道路是没有前途的。说到底,俄罗斯在摸索和选择自己的道路上,美国等西方对此进行干预的能力是很小的,现在如此,过去也是如此。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主要基于3点:1,俄罗斯必须保持稳定和连贯的核政策和核不扩散政策;2,因为第1点,美国支持俄罗斯保持俄的社会稳定和周边地区稳定;3,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 美国支持俄罗斯选择西方民主和市场经济道路。综上所述,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西方,没有人会支持俄罗斯国内任何人为了推行某种政治主张而破坏俄罗斯的社会稳定。

标签:;  ;  

近十年来的俄罗斯改革--对近期俄罗斯内外政策调整的分析_苏联解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