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新媒体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新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媒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7,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7-0088-03

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异常突出,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远,逐渐成为知识传递、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高度关注并积极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1]这对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且持续关注并积极探求实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所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度局域网、无限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要输出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不仅包括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还包括以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2],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的媒体的统称,包括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

一、新媒体给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理念高度”的失位。爱国主义教育是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非常重视的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必须有正确理念的指导,否则,爱国主义教育会偏离正确的指导方向,致使其实践活动步入误区,导致其低效化。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必须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当前,互联网以迅雷之势呈裂变式发展,如果按照国际通行说法“媒体受众规模占人口总数20%即可称为大众媒体”,那么中国网络媒体已进入“大众传媒时代”。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理念高度”失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从爱国主义教育的规划者、教育者来看,往往把新媒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和载体,而不能使其嵌入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之中;过多强调新媒体带来的问题,而不能与不断积累的经验和发展取得的成就联系起来看待;过分侧重新媒体的工具性价值,强调政治性,忽视其目的性价值,弱化乃至忽视其情感意志性和伦理道德性,不能将其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者来看,有的认为虽然新媒体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但谈到新媒体式的爱国主义则认为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是务虚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而不能从新媒体已成为自己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理念高度来认识,更不能从个体与集体、国家的和谐统一体的理念来理性看待。

新媒体致使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厚度”的落位。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丰富性、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优势,给整个传播媒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与冲击,改变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媒体、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传统关系和内在格局。爱国主义作为反映个人与国家依存关系的理性认识系统,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推进而不断升华。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作为对爱国主义本质及其规律客观真实正确的反映和经过逻辑认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的科学体系,必然随着新媒体的影响而不断进行理论提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着“理论厚度”落位的问题:以新媒体的视角对中国古代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挖掘不够,仅停留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宣传上;用新媒体对近代爱国主义教育传统宣传往往注重历史进程中的悲情色彩,过分突出民族悲愤情绪,缺乏具有时代特质的理论提升;对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本身的内涵、结构、本质、功能、价值、原则、规律等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甚至缺失;对新媒体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就梳理不够突出,意识形态因素强调过多,缺乏理论的阐释;对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的失败教训缺乏总结,不能形成参照借鉴,缺乏深刻的理论思考;对新媒体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运行方式理论探索缺失,等等。

新媒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深度”的错位。新媒体对当下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和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显而易见。要科学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媒体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实践深度”错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往往重视理论灌输教育,忽视实践养成教育,不能很好地做到两种方法的相互配合;网络对爱国典型的宣传过于“高大全”,不能从人的主体角度来进行宣传报道,缺乏生活情景,让常人难以企及;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的设立、运行不能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安排实践活动内容,往往呈现“事例多、理论少,形式性多、艺术性少,平面性强、立体性弱”等特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用新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相应的协同,难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等等。

二、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应对措施

作为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全民教育,其重点是青少年,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学校、部队、乡村、街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科学谋划的前提下,有效运用网络、手机新媒体,不断探索使用车载电视、楼宇电视及户外分众影响传播等户外新媒体,加强使用博客、播客、维客、QQ/MSN等即时通讯、SNS、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等衍生新媒体,以此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需要牢牢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强化机遇意识,科学谋划,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新媒体的发展;树立导向意识,增强新媒体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旗帜鲜明地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阵地意识,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新媒体主力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整合用好现有新闻信息资源,创新信息传播方式,拓宽信息传播渠道,积极向海外拓展业务,展示国人的爱国情怀,展现中国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需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各国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发展道路”[3]。与此同时,还需要秉承科学理性的求真精神,客观分析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规范传播发展的秩序,积极倡导健康有益的爱国情绪表达渠道,坚决反对抵制利用新媒体发布虚假爱国言语以及各种有损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各种行为,有效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要更新新媒体的管理理念,明确管理责任,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法治和道德双重的约束引导规范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增强新媒体自律精神,通过行业自律来强化发展秩序,规范发展行为,规避不良竞争。这样,凭借对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来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科学正确认识利用新媒体,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吸引力。新媒体具有隐匿性、互动性、及时性、平等性、多元性等特点,较之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具有便捷、快速、高效、灵活等独特优势。在新媒体条件下,人人都有麦克风。这样,人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得到增强,自我意识比较膨胀,都有无限发表言论的欲望,甚至走向极端,发布错误以至违法的言论。对此,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科学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运行规律,注重把握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性教育,拓展教育素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把新媒体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舆论阵地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探索工作模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新媒体的传播环境;积极整合现有新媒体的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充裕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技术保障,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平台,使新媒体成为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

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为爱国主义教育奠定感召力。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媒体的兴起及其广泛的应用,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对爱国主义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新媒体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主动了解、掌握、运用新媒体,切实加强、完善新媒体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为此,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合适、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好、媒体素养高、作风显示正、反映比较快的爱国主义教育队伍。这里的队伍建议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对爱国主义教育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领导者,另一方面是包括学校、部队、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在内的直接或间接从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作为领导者,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保持敏锐的政治头脑,具有较高的媒介水平,具有较强的观察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以起把握大局、领导示范的作用。作为一般的教育者,要给予自己准确的定位,增强责任心,培育爱国情怀,具备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好媒体信息筛选的“把关人”、信息传递的“传声筒”和信息阐释的“解读人”,增强阅读新媒体使用实践的智慧。

完善新媒体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爱国主义教育扩大影响力。体制机制建设属于制度建设的范畴,事关全局。正如邓小平所言,“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完善新媒体发展的领导机制:坚持中央制定的“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日常性指导,加强把关,通过教育、组织和引导,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大政方针政策,吃透重要精神,防止工作中出现政策偏差,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建立健全新媒体的领导部门,完善新媒体的管理体系,优化新媒体的管理能力;要明确任务,分清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重点抓、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把新媒体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要充分发挥联系面广、议事层次高、思考力度深、决策力度大等优势,深入新媒体发展的最前线,深入群众,做好新媒体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调研工作,形成全员重视并身体力行的良好风气;要增强领导干部的新媒体知识素养,提高其与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新媒体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必要及时充足的投入是新媒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因此,需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列出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需要多方面协调,努力争取从宣传文化专项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用等多渠道获得经费支持;需要吸引社会力量赞助投资新媒体;努力形成新媒体发展的“官方——民间”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投入保障格局。这样,有充足物质保证的新媒体持续健康地发展就能为多层次、全方位、有重点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要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督机制:需要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渠道、途径和方式进行高标准立体式的监督和管理。由于网络等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主体隐匿、传播迅速的特征,对一些错误信息、不良信息难以进行及时捕捉,无法有效控制,所以,新媒体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建立网络虚拟监控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完善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监控机制。

标签:;  ;  ;  ;  

新媒体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