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经刺激仪在臂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傅从良

昆山市周市人民医院(昆山市康复医院) 江苏苏州 215300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月间收治的60例行臂丛麻醉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异感定位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辅助定位。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麻醉成功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为9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在臂丛麻醉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麻醉成功率,降低麻醉并发症,在临床中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神经刺激仪;臂丛麻醉;应用效果

臂丛麻醉是临床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能够对周围神经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提升麻醉效果。神经刺激仪能够为麻醉操作进行有效的引导,本次研究为了能够探究神经刺激仪在臂丛麻醉中应用的效果,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臂丛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臂丛神经麻醉的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2.8±5.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区间20-66岁,平均年龄(45.1±4.9)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存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0.75%的罗哌卡因与2%的利多卡因混合液作为局部麻醉剂。

对照组患者采用异感定位,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辅助定位,具体做法为:患者皮肤与神经刺激仪的正极相连,用心电图电极连接两者,同时将刺激仪的负极连接绝缘针。通过绝缘针能够直接向患者实施局部麻醉,给麻醉药,启动神经觉神经纤维并与运动神经纤维构成混合神经。

1.3 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将其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若患者神经阻滞完善,在术中无痛感,则判定为优;若患者感觉有痛感,还需要配合少量的镇静剂进行镇痛,则判定为良;若患者术中疼痛感明显,需要改成全麻才能完成手术,则判定为差。优良视为麻醉成功,以优良率来计算总的麻醉成功率。

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具体并发症包括误入血管、气胸、膈神经阻滞、毒副反应等。

1.4 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资料均采用专业软件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方差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价情况对比(表1)

3.讨论

臂丛麻醉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穿刺是否准确、定位是否精准。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采用盲探式操作,通过人体皮肤表面的标志、针刺神经诱发异感进行神经定位,也被称之为异感定位。这种模式下,对麻醉师个人经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解剖变异、患者配合度等因素,都可能对麻醉效果造成影响,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麻醉失败。如果反复的寻找异感,则会增加对患者神经的损伤。

神经刺激仪在临床麻醉科的运用,能够为神经阻滞提供有效的依据,减少了对患者配合度的依赖性,穿刺针在不接触患者神经的前提下,就能够引起运动反映,能够让神经定位更加精确,减少进针过程中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减少了气胸、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保证麻醉操作的安全性,提高麻醉成功率。在操作方面,神经刺激仪定位十分简单,能够通过麻醉针直接注射麻醉药,方便简洁。罗哌卡因是新型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在臂丛麻醉操作中运用较为广泛,其具有神经毒性低、心脏毒性差等优点,但在使用时应该控制好剂量,单次使用量应该控制在225毫克以下。

本次研究中,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且行臂丛麻醉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异感定位行麻醉,而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从麻醉效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麻醉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安全性方面,对照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可见,观察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神经刺激仪在臂丛麻醉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麻醉成功率,降低麻醉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路正线.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63.

[2]范之玲. 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生,2013(11):206-207.

论文作者:傅从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关于神经刺激仪在臂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傅从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