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讨会综述_农业论文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讨会综述_农业论文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学术讨论会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农村论文,学术讨论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省谊信农业发展总公司联合主办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1月17—19日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120 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关于农村经济增长转变的基本概念及其规律

与会者认为,农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农业产出的增长,包括农业产品和劳务的增长,以及通过物化劳动与非物化劳动投入所取得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对农业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农业经济增长是农业生产要素相互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该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制度安排所决定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意味农业产出的增长将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来实现,技术进步则是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基本途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是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它表现在生产要素效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提高,这是一个技术进步的过程。有的学者提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可以采用以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来加以划分,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小于40%,称粗放型农业经济增长,大于60%称为集约型农业经济增长,在40—60%之间,称为过渡型农业经济增长。因此,当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50%时,是两种增长方式转变的临界点。有的学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可概括为五个规律:资源要素替代规律,结构调整规律,速度变化规律,机制创新规律,效益提高规律。

(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和基本途径

有的学者认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不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包括社会科学的进步,涉及到诸如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合理配置、管理水平提高、决策方法改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应用等。有的学者认为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条件。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建立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但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增加耕地和资金投入的能力相当有限,而增加传统技术和劳动力投入的可能性较大。有人认为增加农业投入的关键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资金供给量,改革现有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增加农业科技经费以及用于推广资金的比重,逐步使农业科研和推广的经费支出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达到1%, 同时积极引进外资、社会资金,用于农业科研的推广,杜绝农业科研和推广资金低水平重复使用,提高农业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于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有效途径。因为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有利于有效地衔接小生产与大市场,有利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社会化的程度,有利于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有利于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延长农业的产业链,进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有的学者在分析“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人力资源有效利用。还有的学者依据“以工商强农”的思路,提出引导工商企业“反哺”农业,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本身就是一场新型的产业革命,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且有利于高新技术和资金进入农业,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会学者认为农业产业化代表着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农村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产生巨大的作用。但不能认为一搞产业化,农业和农村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因而在实践中,急于求成。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农民自己做出理性的选择。必须解决进入市场的运行机制问题和增进效益的经营体制问题,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三)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保障机制

与会学者认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受一定的制度、政策和外部环境的约束,其中农业投资体制与政策、农业科技体制与政策,农产品流通体制与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影响最大。有的学者提出,中国农业投资增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革传统投资体制下农业投资效率低、投资主体不到位、投资动力不足、宏观调控乏力的状况。构建起既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投资增长机制,特别是建立充满活力、高效运行的农业积累投入机制、动力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同时,制定农业投资优惠政策,逐步改善农业投资的外部环境。要在增加农业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增加预算内农业投资拨款比例,降低拨款改贷的比例。要切实落实农业项目免征投资方向税的政策,保障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的农业贷款项目的优惠条件全部落实到农业,以优化预算外农业投资增长的外部环境。优先考虑农贷规模的需求,降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备付金的上存比例,将农村存款更多地用于农村和农业。优先安排财政农业支出,并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政策上,着力扶持农业事业单位兴办经济实体,拓宽服务领域,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有的学者在分析现行我国农业科技体系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总思路,即按照简化层次、明确分工、布局合理、协作有力、运转高效的原则,以农业自然经济区划和不同生态类型为主线,逐步调整,归并政府的研究机构,加强纵向管理、监督能力,大力扶持发展企业办研究与开发机构,逐步过渡到以大型企业为主研究与开发体系结构。有人提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关键的措施是提高现有的农业技术系统的有效性,它比农业技术创新更为重要,作用更为显著。

此外,会上还对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体系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诸如不能把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不要把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与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完全对立起来、不要把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所实现的主要目标相互对立起来等等,进行了研讨。

标签:;  ;  ;  ;  ;  ;  ;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讨会综述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