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省 宜昌市 443000)
摘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想要在社会新形势下适应当下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需要对维修人员实行一定的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的分数直接挂钩于实际的工资。绩效考核在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完善维修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有效的方法,以望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维修人员;绩效考核;有效策略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1.1绩效考核的目的
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性。第一,绩效考核主要是一种控制奖惩的手段,它对员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绩效可以提升员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增强其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另外绩效考核还能起到限制作用,它是企业对员工执行惩戒的根据之一。第二,绩效考核的结构直接挂钩于薪资,而薪资是直接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第三,企业可以将绩效作为依据对员工工作的胜任程度以及发展潜力进行有效的评估。第四,绩效考核可以实现企业员工上下级之间的良好沟通。
1.2绩效考核的意义
绩效考核,究其本质是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结果以及日常表现的一个评价。对于企业而言,绩效是指某个项目在质量、数量以及效率等方面所完成的情况。对于员工自身而言,则是上级领导和同级同事对自己工作完成进度情况的整体评价。
1.3绩效考核的原则
1.3.1绩效考核的公开化、精准化原则
绩效考核的制度并不是随意制定的,它具有自身的考核程序、方法以及标准。在考核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规定,并保持考核过程、结果对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公开,使企业员工重视绩效考核制度,对该制度产生信任感,逐渐理解、接受考核结果。
1.3.2绩效考核的客观考核原则
绩效考核主要是指建立在客观的事实上,不加入自身的感情色彩,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用事实说话。另外,需要注重将考核对象与既定标准进行比较,避免企业同事之间的比较。
1.3.3绩效考核的反馈原则
绩效考核的结果需要反馈给被考核对象,否则无法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在对被考核方进行反馈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对员工的进步与成绩进行肯定,提出欠缺的方面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等。
1.3.4绩效考核的差别原则
绩效考核需要有相对明显的差别界限,考核分数的差别需要体现在实际的薪资、晋升方面,使考核结果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二、对企业维修人员实现绩效考核方法的作用
2.1提升员工的维修技能
通过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促使员工由之前的被动管理的方式转换为主动性的自我控制。由以往的要我提高质量逐步转变为我要提高质量,从而有效地提升员工的维修技能。
2.2提示员工维修的质量
据了解,通过对企业维修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可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出动率。维修班子由之前的被动“救火”的维修模式逐渐转换为主动性的有计划的检修模式,注重设备的点检、保养工作,将故障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明显提高了维修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减少安全隐患
通过对企业维修人员应用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维修质量,从而减少安全隐患,为企业的安全工作夯实基础。
2.4管控成本
通过将绩效考核制度与成本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使员工可以自觉地注重生产成本,从过去的被动管理转变为现今的积极参与。通过考核与验收,可以有效地避免浪费以及设备更换不及时的现象。
三、完善企业维修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策略
3.1“四D”绩效考核方法的运用
该考核方法主要注重的时简便性、可行性与科学性的原则,进而进一步达到公正、公开、客观的目的。设置两级考核小组,对维修车间与班组之间进行分层,每个小组设置专人负责当下的考核现状。在对维修工人的公司进行定额核定的基础上,将工时进行等额分配。班组长按照这个标准在班前会上给大家分派相应的检修任务,由于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班组长在进行工时核定时,采用就高不就低的方式。总之,将维修工人的工时进行调整,由于工作量的分配平等,员工才不会由于工作任务的分配问题导致心态的改变,从而造成工作扯皮的现象出现。为了避免出现没及时更换和维修的不良现象,车间对整体的维修质量设置了两个验收组,调整验收质量的砝码,使这个相对矛盾体在实际的维修工作中可以保持动态平衡。根据车间的验收结果,结合有关的考核机制,出示考核的明细,并将结果在第二天的班前会上进行公布。并通知到工人,将此作为个人的月度绩效考核的指标。考核需要同时使用考核与检查的方法,并发现问题,层层解决,从而进一步狠抓整改情况。
3.2工时考核方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存在的企业制度已经基本落实完成。在现今的背景下,已经无法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因此,对维修工人的考核制度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变,工时考核制度应运而生,并在企业中不断得到推广。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的积极性,并促进该为维修员工取得一定的成绩,还能在日益增加的故障中及时解决相关问题。目前,工时考核制度还处于实施的初期。
3.2.1在企业中,设备的使用,检修以及后期的保养都需要根据员工的个人素质以及生产制作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标准维修流程,从而形成某项任务中相对准确的工时定额。根据实际中制定的工时定额编制维修工单,将整个维修的过程进行分解并对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规范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确保每一个步骤的工时都有相应的标准,最后再将检修任务进行汇总,并编制成为标准工单。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检修人员需要根据相应的任务工单对机器进行检修,检修完成之后又负责人员或相关的质量技术人员对工单上的情况进行审核,将该工单作为本次故障检修任务中的工时统计的依据。许多新成立的企业中没有设置相应的工时定额,因此可以先进行现场的任务检查,然后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维修工单上,同时注意逐渐对工时定额进行充实与整理。
3.2.2在月底,对每个维修人员所掌握的工单进行统计,根据工单数据计算其中的奖金和工资,班组的工单获取平均奖金,班组长可以相应获取稍高的奖金,但是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该款项作出一定的限制。
3.2.3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维修工人实际的工作情况,进一步规定出未完成的工时和超时的工额,将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整理和记录,并留存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从而进行按劳分配,从而对表现较好的员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没有完成的员工实施一定的惩罚。
3.2.4在对工时进行统计并按劳分配时,需要注意,首先维修人员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实际的设备数量;其次,维修人员的最大工时与最小工时二者计算出的平均值应产生较小的偏差,即工时定额需要较高的准确度;再次,新旧设备之间的维修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差别;最后,对工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员工的奖励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差距。
总结:
通过完善维修工人的考核制度,可以进一步规范工人的操作,提高员工个人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一个验收到位、审核有据、分工明显、透明公开的过程。经过改善之后,可以明显避免员工在以往工作中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现象,同时消除员工的倦怠心里,解决了员工分配不均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九龙.A公司设备维修人员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2]赵凌.DZ汽配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方案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
[3]魏东.中原油田第五社区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
作者简介:龙赟(1989.03-),女,湖北省宜昌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论文作者:龙赟 蔡厚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绩效考核论文; 员工论文; 工时论文; 企业论文; 绩效论文; 维修人员论文; 考核制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