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中医院 小儿内科 2712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对小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提高其穿刺成功机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280例需要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患儿进行研究,将上半年患者定义为比较组和下半年患者划分为试验组(每组各140人),比较组140例患者进行一般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和护理。试验组则在穿刺前则先分析影响比较组患者穿刺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并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再对其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比两组患者各自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比较组(P均<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儿穿刺中的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培训以及心理素质培养,可有效地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二次穿刺的痛苦。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61-02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属于头皮针的一种换代产品,它具有导管柔软,一旦穿刺成功便可长时间留置于患者血管之中的特点,故患者在穿刺成功后可减少其每次输液都需穿刺给身体带来的刺激性和痛苦,而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针对小儿患者通常作为儿科静脉输液的重要通道,但由于小儿身体较小,其血管较成人难找,且在穿刺留置针时容易哭闹和乱动,因此穿刺失败率也相对较高[1-2]。为了研究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我院特对280例小儿进行研究,其中140例通过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后其穿刺成功率大幅提高。详细实验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80例需要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170例,女孩110例。年龄为10岁-12岁,平均大小(3.12±0.12)岁。患儿疾病类型为肺炎89例;呼吸道感染76例;腹泻6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病33例;病毒性脑炎21例。患者穿刺部位:头皮正中静脉穿刺72例;颞浅静脉穿刺64例;眶上静脉51例;手背及肘静脉穿刺50例;足背及大隐静脉穿刺43例。将2015年上半年的140例患者作为比较组和下半年14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各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方面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比较组患者进行一般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和护理。而试验组则在穿刺前先对比较组患者穿刺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在对本组患者进行穿刺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比较组穿刺后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小儿身体特点影响:首先由于本次研究患者大多为婴幼儿,其生理特点为年龄小、血管小而弯曲且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婴儿的头皮静脉其分支较多,互相交错呈网状,且有时甚至与动脉发生交叉致使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发生吻合从而让血液在点滴过程中不通畅。其次,由于小儿对扎针具有恐惧感因此多数小儿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操作,常常在扎针过程中大哭,乱动、乱扭使身体不能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进而不能很好的扎针,导致进针困难又或者进针过深或过浅造成穿刺的失败。第三,由于疾病因素导致部分患儿由于水肿而使其血管更加隐匿,又或者腹泻患儿出现脱水现象时常导致护理人员在对其穿刺过程中因为回血少儿穿刺失败等。2)、护士个人影响因素。年资越高的护士对静脉穿刺留置针的经验更丰富,因此其由于穿刺失败造成的后果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小。而对于年资较低的护士来说,一旦穿刺失败将会面临留置针二次穿刺费用问题,由于护士人员操作原因导致的穿刺失败产生的费用病人肯定不愿意支付,而让其所在科室来承担也没有可能,同时还给患者造成二次穿刺的痛苦,影响家属的满意度和对护士的信任度,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护理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因此其心理压力相对较大。3)、患儿家属因素影响。患儿家属个体文化程度不同导致其对事件的认知水平也有所差异,而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家庭中仅有一个孩子,小孩在家一般都是备受家庭关注,再加上患者家属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在没穿刺前便给护士施压要求一次穿刺成功,否者投诉、故意讹诈等给护士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其紧张中出错。
针对以上穿刺失败原因,我们对试验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时采取如下应对策略,具体有以下几点:1)、加强护士心理素质锻炼。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让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操作自信心,以确保穿刺成功率;另面对穿刺失败后患儿家属的意见和不满,护士应以包容、理解的态度进行换位思考,总结失败经验,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影响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2)采取护士分级别培训。本科室内组织留置针穿刺的业务技能操作练习,以老带新的模式来提高儿科穿刺水准。(3)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采取不同的穿刺部位及进针方法。年龄在3岁以上患儿一般选择手背静脉,由家长及助手协助固定好患儿的穿刺部位,操作者可用传统进针法。年龄在0-3岁患儿一般选择头皮静脉,由家长固定患儿的肢体,由助手固定患儿的头部,操作者可采用边进针边退导管法。具体操作法为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的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度-30度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左手持Y接口继续顺静脉走行,同时右手后撤针芯,针芯全部撤出的同时,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4)建立儿科留置针穿刺记录簿和穿刺失败登记本。记录簿主要记录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的穿刺时间、穿刺所用针号规格大小、穿刺部位等,若穿刺失败还应在失败穿刺登记本上进行记录。然后在周会上做相关总结、分析失败原因并根据失败案例研究穿刺操作技巧,以上记录均由行穿刺操作的护士进行并做到每班交接,目的是为提升穿刺护理水平。5)、保护穿刺处静脉降低局部炎症的发生率。护士在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仔细观察并控制好输液速度,若留置针被污染应及时进行更换,同时务必保证穿刺点处以及周围皮肤组织的清洁和无菌。6)、做好沟通工作,获得家属支持和配合。护士应以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工作态度来进行穿刺,在对血管进行选择时,若该部位的穿刺难度较大应及时做好家属沟通工作,并在穿刺成功后告知家属留置针注意事项,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1.3疗效标准
各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标准:穿刺后有血液从留置针流出、且穿刺点无渗血现象。另各组患者穿刺后家属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不满意以及很满意三类,很满意标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60-80分;满意标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80-100分;不满意标准: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6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性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135例(96.43%)、比较组115例(82.14%),试验组成功率显著高于比较组(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详见下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穿刺在我院儿科中广泛运用,是患儿静脉输液的重要静脉通道,在儿科患者的穿刺过程中应注意合理正确地选择需要穿刺的静脉,同时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的操作技巧以及穿刺流程并积极地安抚患儿,做好其心理工作,以增加穿刺成功性。此外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操作时,应以良好的心态和自信进行工作,保持稳定的情绪,重视规范其穿刺操作行为。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比较组患者穿刺成功的因素,总结通过实施护士心理素质培养和举行穿刺操作培训、具体穿刺前做好家属沟通工作、建立留置针穿刺记录簿和穿刺失败案例登记本等措施来降低穿刺失败的风险。并将应对措施运用于试验组140例患者,得到显著效果。比较组穿刺成功率82.14%显著低于试验组96.43%(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两组患者穿刺后家属满意度调查显示试验组总满意137例(97.85%)明显较比较组118例(84.28%)高(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护理人员进行技能操作培训、心理素质培养,以及穿刺前做好家属沟通工作、穿刺成功后固定好穿刺部位等实施有效的穿刺管理措施,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再次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和医院穿刺护理水平,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柱花.冬季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经验介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6):174.1007-8517.2012.16.136.
[2]谢慧英.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5):329.1007-614x.2012.05.337.
[3]李舒.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1):219-219.1671-3141.2014.21.187.
[4]李滢.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巧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5,(8):191-192.2015.08.155.
[5]周雪瑾.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2):186-186.
论文作者:万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7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成功率论文; 家属论文; 护士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