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东海 222300
【摘 要】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固定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例分为 B、C 型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 ±0.4)h,术中及术后平均输血(600 ± 115.3)ml。术后患者切口恢复良好,均为1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Matta 评定标准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优9例(75.0%),良 2例(16.7%),可1例(8.3%),总优良率高达91.7%。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及砸压伤等,既往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主要采用石膏固定、骨牵引等传统方法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致残率高达50%,死亡率高达10%,且会带来很多并发症,如肢体短缩、骨盆畸形、疼痛以及肢体废用性萎缩等[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促进骨盆骨折患者的康复,近年来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在国内外被广泛推广,我院自2010年1月至 2014年1月,也采用这种方法用于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 2014年1月入住我院骨科的12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6.7±8.9)岁。骨折原因:车祸7例,高处坠落伤2例,挤压伤2例,打砸伤1例。其中伴有膀胱尿道损伤者2例,肢体缩短畸形者1例,伴有坐骨神经损伤者1例,伴有其他部位骨折者2例,伴有失血性休克者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摄骨盆平片及骨盆CT明确骨折类型,并实施患侧股骨髁上牵引。
1.2手术方法
对伴严重失血性休克者术前应积极给予快速止血、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患者取仰卧位,B型骨盆骨折采用前路手术路径固定,C型骨盆骨折则采用前、后路同时固定。选择性锐性剥开髂肌在髂嵴的止点,剥离骨膜,切开腹外斜肌及腹直肌腱膜,打开腹股沟管,分离股外侧皮神经,分离并牵开保护精索或圆韧带,同时配合牵引和体位进行复位,将骨盆钢板塑形后放于真骨盆缘上方,并用螺钉固定。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7~10 d。
1.3疗效评定
根据Matta 评定标准[2]:优:疼痛消失,步态恢复正常,X 线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大于正常活动范围的75%。良:稍有疼痛,步态基本恢复正常,X线轻度改变,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的50%,轻度骨硬化,较小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1.0 mm。可:中度疼痛,稍影响正常行走,X线中度异常改变,骨赘形成,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关节间隙变窄小于正常的5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差:明显疼痛,行走受限明显,X 线有进行性改变,骨赘形成,骨硬化明显,关节畸形,关节间隙小于正常的 50%。
2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 ±0.4)h,术中及术后平均输血(600± 115.3)ml。术后患者切口恢复良好,均为1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根据 Matta 评定标准,12例患者中优9例(75.0%),良 2例(16.7%),可1例(8.3%),总优良率高达91.7%。
3讨论
骨盆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有强烈的力量冲击引起。盆腔壁血供丰富,侧枝循环多,毗邻许多重要脏器,因此骨折可以引起盆腔大出血,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
保守的方法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产生的并发症较多,主要有骨盆畸形、跛行、下肢不等长和骶髂部疼痛等,Slulis报告接受传统方法治疗的病人中32%有跛行,18%有腰骶痛[3]。因此近年来传统方法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逐渐被大家摒弃。外固定的强度不理想,其强度仅为完整骨盆骨折的10%~25%,很难抵抗由骶髂后上韧带断裂引起的垂直不稳,且需要大重量持续牵引8~12W[4],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坚持和忍受,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8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主张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并认为这种方法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感染等并发症。有报告显示,经1~5年随访1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经过内固定治疗后,满意者占94.4%[5]。用“丌’,棒及“T”形钢板临床运用于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随访三年,满意者占91.7%[6]。我们的结果显示,12名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年结果显示,患者骨折整体愈合良好,总优良率高达91.7%。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内固定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复位骨折部位,恢复骨盆的解剖形态,并加以固定,使骨盆环保持稳定,恢复正常的骨盆力学结构。且手术过程较短暂,术中出血量小,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在保证骨折稳定复位的前提下,同时要注意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如精索、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腹壁浅血管、股神经、骼外血管等,尽可能的缩小创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安装内固定时要注意拧紧髋臼周围的螺钉,防止螺钉脱入髋臼内。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内固定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复位骨折部位,恢复骨盆的解剖形态,保持骨盆环的稳定,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综上而言,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安全有效,患者的并发症少,康复效果令人满意,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一定的科学说服力,有待于将来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勇,胡国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0):19-21.
[2]李永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1(21):58-59.
[3]吴涛,崔蕴威.张奇等.应用2种内固定方法对骨盆后环应力传导的生物力学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2(36):125-126.
[4]王春龙,赵凡,广东等.重建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J].临床外科杂志,2013,2(21):148-149.
[5]李军利,王洪源,毋剑军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6):599—601.
[6]曾祥彬,唐接福,满意旺.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2):162-163.
作者简介:
薛金汉,男,1966年8月出生,本科,江苏东海人,副主任医师。
论文作者:薛金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骨盆论文; 患者论文; 不稳定性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方法论文; 手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