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汽车产业波及效应分析及汽车产业驱动策略研究_汽车工业论文

吉林省汽车产业波及效应分析及汽车产业驱动策略研究_汽车工业论文

吉林省汽车工业波及效应分析与汽车工业带动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汽车工业论文,吉林省论文,战略研究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吉林省汽车工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关联作用、推动作用和带动作用

为了从多角度分析汽车工业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对全国和吉林省1987年的投入产出表作了进一步的推导和计算, 筛选出了6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得出了以下几项结论。

第一,汽车工业作为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中的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关联作用。我们选用了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两项指标来分析这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中间投入率是指各产业对某一产业的中间投入占这个产业总投入的比重,它的大小反映了这一产业对其它产业的诱发强度,即该产业在直接带动经济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它同时也反映了这一产业的消耗水平,中间投入率越高,说明这一产业的消耗水平就越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就越低;中间投入率越低,说明这一产业的消耗水平就越低,产品的附加价值就越高。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对某一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占这个产业总产出的比重,它的大小反映了各产业对这一产业产品的消耗程度,即该产业在直接推动其它产业生产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它同时也反映了这个产业的特性,中间需求率越高,这一产业就越带有原材料产业的性质。从运算的结果可以看到(见附录1表3),吉林省汽车工业的中间投入率为0.73,高于全国0.69的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吉林省汽车工业的消耗水平比较高,效益较差;另一方面也说明吉林省汽车工业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大,对其它产业产品的依赖性较强。从省内的情况来看,吉林省汽车工业省内的中间投入率为0.49,占吉林省汽车工业中间投入率的67.12%, 说明吉林省汽车工业所消耗的中间产品有超过三分之二是由本省提供的。但这0.49的水平与全国平均0.69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潜力是很大的。吉林省汽车工业的中间需求率为0.27,远低于全国0.67的水平,一方面说明了吉林省汽车工业的生产及其产品的特性,有比较多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和供应省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吉林省汽车工业对本省经济的直接推动力较全国平均水平要弱很多。从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两项指标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吉林省汽车工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水平相对比较低,但考虑到吉林省是汽车工业大省,汽车工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如果从绝对量上观察,汽车工业对全省经济的影响仍然是十分巨大的。

第二,把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综合起来考虑,即从完全意义的角度上讲,吉林省汽车工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上面用到了中间需求率这个指标,它只能反映各产业直接分配某一产业的产品情况。而经济活动是复杂的,产业间的产品消耗并不是简单地一次性消耗就完成的,而是多层次的,多次性的。如甲产业消耗乙产业的产品,乙产业又消耗丙产业的产品,甲产业就间接地消耗了丙产业的产品。为了综合反映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影响,我们选用了产业推动力和产业推动力系数两项指标,来分析汽车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产业推动力是从绝对量上描述某一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它指的是当各产业均增加1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 需要这一产业增加的产出量,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其一产业完全意义上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包含了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影响。从运算的结果来看(见附录1表4),吉林省汽车工业的产业推动力为1.62,低于2.41的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吉林省各产业的发展对汽车工业的依赖性较低,汽车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处于较低的水平,利用吉林省汽车产品的优势来发展一些相关产业还有许多文章可作。产业推动力系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某一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该系数大于1表示这一产业的推动力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等于1为社会平均水平,小于1则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经过计算, 吉林省汽车工业的产业推动力系数为0.83,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0.85的水平,与日本1.50、韩国1.09的水平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第三,从完全意义的角度上,汽车工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为了综合分析汽车工业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我们选用了产业带动力和产业带动力系数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同前面所述的产业推动力及产业推动力系数两项指标具有相同的功效,都能够把汽车工业对经济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合起来,也是综合性的指标。产业带动力是从绝对量上描述某一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它是指当某一产业增加1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其它产业需要增加的产出量, 也可以说是这个产业所带动的经济增量。经计算,吉林省汽车工业的产业带动力为2.80,其意义是指当汽车工业增加100亿产值的最终产品时, 它将带动其它产业增加280亿产值与之相配合。这一结果略高于全国2.70 的平均水平,表明吉林省汽车工业的带动作用是比较大的。同时,吉林省汽车工业的省内带动力系数为1.83,说明吉林省汽车工业在2.80的带动水平中,有1.83是对省内产业部门的带动,占到了65.36%。 产业带动力系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某一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该系数大于1表示这一产业的带动力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等于1为社会平均水平,低于1则表示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计算得到的吉林省汽车工业的带动力系数高达1.35,说明吉林省汽车工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大。与全国1.12的平均水平相比,也高出很多。吉林省汽车工业的省内产业带动力系数也达到1.05,超过了社会的平均水平,但还没有达到全国汽车工业的平均水平,汽车工业与本省其它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还比较低。

二、吉林省汽车工业对相关产业的波及效应

汽车工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各个产业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直观地反映汽车工业对其它产业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根据吉林省198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了吉林省汽车工业对全省111 个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依赖率和中间分配依赖率两项指标共222个数据, 以便从直接影响的角度分析汽车工业对各产业的波及效应。

中间投入依赖率是指汽车工业对某一产业产品的中间消耗量占汽车工业中间消耗总量的比重,它反映了这一产业对汽车工业生产的直接贡献的程度。在全省111个产业部门中,有29 个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为零,表明这29个产业部门与汽车工业没有投入依赖关系,占全部111 个部门的26%。而在有投入依赖关系的82个产业部门中,有17个部门的依赖关系较强,占据了全部中间投入的92%。这17个产业部门按照中间投入依赖率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汽车工业、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国内商业、金融业、生产用橡胶制品业、其它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业、铁路货运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其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生产用塑料制品业、锯材加工及人造板制造业、锅炉原动机制造业、公路货运业、机械设备修理业。

中间分配依赖率是指某一产业对汽车工业产品的中间消耗量占各产业对汽车工业产品的中间消耗总量的比重,它反映了这一产业对汽车工业产品的直接占有程度。在全省111个产业部门中,仅有5个产业部门的中间分配依赖率为零,占4.5%,说明汽车产品的分配面相当宽泛。 各产业部门的中间分配依赖率相差悬殊,其中有13个产业部门的中间分配依赖率较高,达到了全部中间分配量的90.1%,是汽车工业产品的主要使用部门。这13个产业部门中间分配依赖率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汽车工业、公路货运业、行政机关、公用事业、其它机械制造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国内商业、机械设备修理业、公路客运业、建筑业、煤炭开采业、粮食作物种植业。

上面从中间投入和中间分配两个方面分析了吉林省汽车工业对各产业的波及效应,这只是从一般的意义上反映了吉林省汽车工业一个方面的特性。但它却有一个缺陷,即没有能够把省内产业间的关联与省际间的经济往来划分开。为了精确地反映吉林省汽车工业对本省各产业的波及效应,针对现有投入产出表的不足,我们又对吉林省1987年投入产出表作了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并根据运算的结果得出了以下两条结论:

第一,从吉林省汽车工业的生产波及效应看,省内波及效应相对不足。这里引入了三个指标,即生产波及、省内生产波及和自给率。所谓生产波及是指汽车工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出,对其它产业生产的完全需求量(包括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省内生产波及是指对省内某产业生产的完全需求量;自给率是指省内生产波及占生产波及的比重。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见附录1表6),省内生产波及效应相对不足,在全部111个产业部门中,只有31个产业部门的自给率超过50%, 其它80个产业部门的自给率均低于50%,说明本省这些产业对汽车工业的支撑能力较弱,需要从省外调入大量产品以满足需要。根据省内生产波及效应的强度排出的19个产业部门中,有10个产业部门的自给率超出50%,它们是:国内商业、金融业、其它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铁路货运业、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锯材和人造板制造业、生产用塑料制品业,表明这10个产业部门省内比较优势明显,对于这些产业的产品调入的依赖程度低;另外9 个产业部门的近70%的生产波及来自省外,调入依赖度相当大,这一方面说明吉林省这9个产业部门与汽车工业之间融合性差,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省际要素的流动在支撑着吉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这9 个产业部门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用橡胶制品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石油开采业、合成化学材料制造业、煤炭开采业、公路货运业、锅炉原动机制造业,从这9 个产业部门的类别看,吉林省能源、原材料的滞后发展已构成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从省内生产波及与生产波及分别确定的关键产业部门来看,省内生产波及的19个关键产业部门中,有15个产业部门同时也是生产波及的关键产业部门,另外的4 个产业部门在生产波及的排列中位次靠后而未能进入重点产业部门的行列,它们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锯材加工及人造板制造业、生产用塑料制品业,表明与全国水平相比,吉林省这4个产业具有一定优势, 对汽车工业支撑力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5个进入重点产业部门的产业中,按照生产波及排列的次序与按照省内生产波及排列的次序也有所不同。其中,生产用橡胶制品业前提,金融业、国内商业的位次退后等等。这种位序变动的现象揭示出了吉林省对汽车工业的供给结构与汽车工业需求结构的不对称性,这既反映出吉林省支撑汽车工业的产业特点,也为吉林省调整结构,提高汽车工业的波及效应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第二,从吉林省汽车工业的效益波及效应看,省内波及效应相对较高。这里也对应地选了三个指标,有效益波及、省内效益波及和省内效益波及比例。其中,效益波及是指汽车工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多次波及效果累加,所诱发的其它相关产业部门完全经济效益的增加量(这里的直接经济效益用利税额来表示);省内效益波及是指省内相关产业部门增加的完全经济效益;省内效益波及比例是省内效益波及占效益波及的比重。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到,与生产波及相比,省内效益波及的效果比较大,全部111个产业部门中,有91 个产业部门的省内效益波及比例超过50%,近三分之一的产业部门的省内效益波及比例超过70%以上。根据省内效益波及的强度排出的前20个产业部门中,有19个产业部门的省内效益波及比例在50%以上,它们是:公路货运业、建筑业、行政机关、其它机械制造业、公用事业、国内商业、粮食作物种植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砖瓦石灰和轻质材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修理业、公路客运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煤炭开采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锯材加工及人造板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它矿采选业、畜牧业;只有1 个产业部门的省内效益波及比例低于50%,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省内效益波及比例为40%,在全部111个产业部门中,排倒数第8位。

把省内效益波及前20位的产业部门与效益波及前20位的产业部门相比较,有18个产业部门同时也排在前20位,有2 个产业部门位次靠后而未能进入重点产业部门的行列,它们是:建筑材料及其它矿采选业、锯材加工及人造板加工业。同时,进入重点产业部门的18个产业在两种方法的排序中,部分产业部门的次序也有所不同。

从吉林省汽车工业省内效益波及比例高于省内生产波及比例的现象可以看到,汽车工业对吉林省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吉林省汽车工业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汽车工业是吉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对吉林省经济有着多方面、巨大的影响。伴随着吉林省“九五”和2010年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汽车工业的总体实力及对相关产业的波及效应定会进一步加强。因此,充分利用“九五”和2010年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契机,推进我省汽车工业实现大跨度跳跃发展,力争在2010年前把我省汽车工业建设成为年产百万辆汽车,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基地。依托汽车工业,面向国内外市场以百万辆汽车配套项目为重点,加大投资的力度和集中度,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相关产业的产品水平、技术水平,承接汽车工业发展对相关产业波及效应,逐步建立起与汽车工业相适应的、协调有序的相关产业支撑体系,是发展吉林省经济的一个必然战略选择。

1.全力支持一汽集团百万辆汽车生产纲领的全面实现,发挥一汽的带动作用,力争在十五年把我省汽车工业建成全国汽车产业的核心基地

目前是发展汽车工业的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依据是:首先,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日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对汽车有着强烈的需求欲望,在中国这样一个汽车人均拥有量极低的国度里,潜伏着一个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据专家预测,在今后的十五年中,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差异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轿车价格之比将逐步提高,轿车进入家庭条件不断成熟。加快发展轿车工业,适时推动轿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我们建立起发展轿车工业→扩大GNP 总量→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促进轿车进入家庭→推动汽车工业更大规模发展的良性机制。其次,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逐步临近,对中国汽车工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有限的保护期内能否把汽车工业搞上去,关系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有危机感,要加大投资力度,在有限的时间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经过多方面专家测算,到2000年,国内汽车需求将达到270万辆左右,而现在只达到143.5万辆的年产量。选择建设百万辆级的大汽车集团,迅速建立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三,1994年2 月国家计委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订的第一个行业性的产业政策,表明了国家整顿与发展汽车工业的决心,也基本勾画出了未来全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吉林省以一汽集团为主体的汽车工业,将会得到国家政策上的扶持。因此,吉林省应当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尽快把汽车工业搞上去。

进一步搞好整车生产是吉林省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心,要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在中、轻型车产品实现多品种、宽系列、上档次的基础上把发展的重点逐渐向轿车产品转移。

中型车是一汽集团公司的传统优势项目,目前已具有年产10万辆以上的生产能力,基本上达到了规模经济的要求,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水平,出口创汇。要加速柴油化、平头化的进程,在引进高水平柴油机及加大电子产品在整车上应用比例的基础上,提高整车的技术含量。通过对老基地的充分挖潜和技术的注入,逐步向重型车的方向延伸,实现多品种、系列化产品的生产,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轻型车要在总成优化、改进设计的基础上,促进整车水平的提高,完善产品系列;通过存量调整,优化重组及适当增加投入,迅速实现经济规模。

吉林省轿车工业在全国轿车工业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低档系列齐全。轿车是一汽集团“九五”发展的重点,15万辆轿车基地在尽快实现达产的同时要考虑多品种生产;要在消化奥迪轿车产品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和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红旗系列轿车;“九五”初期为开发生产经济型轿车作技术储备,为主要总成生产奠定基础。

积极发展专用车、改装车的生产也是吉林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要坚持依托一汽生产各种底盘的优势,大力发展专用汽车;坚持招商引资,嫁接改造;坚持发展系列化、具有特色的多种专用车。要把长春、吉林两市建成专用汽车生产基地。长春市以三友专用汽车制造厂为龙头,组织企业集团,大力发展中小型城市客车、旅行车、救护车、消防车、森林防火指挥车等产品;吉林市以吉林汽车工业公司为龙头,组织企业集团,开发自卸车、环卫车、食品保温车等产品。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推动吉林省汽车工业发展,充分发挥汽车工业对全省经济带动作用的关键一环。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不能满足现状,要有创新,要服从汽车工业更长远的发展战略,应与国际市场成熟化相联系,应当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重点扶植,搞好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骨干企业,并按国家重点扶持的轿车零部件项目,对已初具规模的重点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重点支持,创造条件,按“大批量、系列化、自主开发、两个市场”的模式扶持几个服务全国、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汽车零部件“小型巨人”企业;加强和培育一批具有关联作用大、带动力强、市场扩张能力明显的零部件产品。从当前来看,应当围绕着一汽大众15万辆轿车的国产化工作,搞好列入规划的61个配套企业的改造和建设工作,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尽早形成生产能力。同时对下述10个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它们逐步成长为汽车零部件的“小型巨人”企业。这10个企业是:吉林市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白城派克电器有限公司、白城市汽车电器总厂、白城齿轮总厂、东丰钢板弹簧厂、辽源汽车电器总厂、长春市车灯厂、长春汽车密封件制造厂、公主岭汽门芯厂、白山市铝轮毂厂。对目前尚属空白,亟待发展的高技术、高投入的轿车关键零部件,重点支持省内有实力和有基础的企业,集中力量按经济规模,先搞1—2个项目。

2.加快汽车相关工业的建设与发展,构造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工业生产体系

汽车工业是一个波及范围很广的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它需要许多相关工业部门为其提供多种原材料、各种器件及工装设备,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这些相关工业部门的支撑,给相关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一机遇面前,吉林省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把汽车相关工业搞上去。当然,在搞市场经济的今天,吉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应当面向全国、乃至国际大市场,不能受本省经济发展的制约,这就对发展吉林省的汽车相关工业提出了挑战。能否经受得住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考验,紧紧抓住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机遇壮大自己,是这些相关工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吉林省应当统筹规划,从本省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加快相关工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相关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和水平,稳定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形成优势产业群体为目标,重点搞好汽车工业带动作用大的一些工业部门,逐步形成吉林省的产业优势,构造以汽车工业为核心、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产业群。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选择条件,我们对汽车工业的相关工业进行了重点筛选,确定出十个工业部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用橡胶制品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其它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实行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的重点投入政策,集中力量进行与汽车工业的配套改造。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工业、生产用橡胶制品业、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其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是为汽车工业提供基础原材料的工业领域,在我省有一定优势,但长期以来一直与汽车工业发展脱节,近几年虽有局部调整,但仍未能从总体上改变供需严重脱节的矛盾。今后发展的重点是选择一批企业,对一些重点原材料进行攻关或引进技术,发展我省有条件上马的产品,争取在数量、质量、品种等多方面有重大突破。同时要建立汽车工业与相关原材料工业的联合开发体制,共同开发新产品,推广使用。其它机械制造业、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为汽车工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传统产业部门,应在尽快进行行业主体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围绕支柱产品的发展,有选择地搞好更高层次的配套改造。如围绕轿车发展,进行液压件、密封件、轴承等基础件的配套改造。石油加工业重点发展轿车和引进车型用的石油产品,为扩大汽车市场,保证汽油供应。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工业重点放在汽车电子产品生产上,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电子基地,实施大公司战略,按规模经济组织生产,提高为汽车的配套率。

3.积极进行市场开拓,着重发展一批能够有效地促进汽车工业生产发展的服务性产业

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流通部门及其它一些服务性行业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吉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将给这些服务性产业带来良好的机遇,带动它们的发展。同时,汽车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依赖于这些服务性产业的支持,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需要这些产业部门提供更大规模的、更周到的服务。因此,为使汽车工业的波及效应发挥的更加充分,也要考虑到这些服务性产业的发展,以构造更加完整的汽车工业的相关产业体系。

从吉林省汽车工业波及效应的程度来看,某些服务性产业部门所受到的波及影响并不逊于多数工业生产部门。如按生产大小把全部111 个部门进行综合排序,汽车工业波及影响最大的前10个部门中,就有3 个服务性的部门。其中,国内商业占第二位,金融业占第三位,铁路货运业占第八位。单从服务性产业部门来看, 汽车工业波及影响最大的前5个部门分别是:国内商业、金融业、铁路货运业、公路货运业、机械设备修理业。所以,这些部门应当成为吉林省为配合汽车工业的发展而重点扶植的相关性产业。国内商业,包括物资经营部门,是直接服务于汽车工业的流通部门,它的发育程度及服务水平,对汽车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吉林省应搞好筹划,扩大汽车贸易的比重,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公路货运业要与汽车工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随着高速、高等公路的建设,对汽车的需要量将大幅度增加,公路货运业必将在运输行业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汽车工业的发展还将带动汽车修理业的大发展,吉林省应加大修理业的比重,建立修理网点,使汽车修理业成为未来新兴产业。

一汽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被称为中国的汽车城,充分利用吉林省及长春市汽车工业的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应当成为吉林省及长春市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应当以长春汽车贸易城的建设为中心,加大市场开拓的力度和广度,积极发展为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有关的技术服务、中介代理、信息服务、产品展销、修理修配等服务性的产业,力争把长春建成中国的汽车贸易中心、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和汽车信息服务中心,做到生产与服务相互促进,突出吉林省的产业特色,使汽车工业的生产优势发展为相关的产业群体优势。

标签:;  ;  ;  ;  

吉林省汽车产业波及效应分析及汽车产业驱动策略研究_汽车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