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能源工业发展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论文,工业发展论文,能源论文,前景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能源工业(煤炭、电力工业)是山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其实现产值和利税均占全省工业的1/3以上。山西能源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发展能源工业与山西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把握?是研究制订山西能源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应当讨论清楚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煤炭能源仍将是我国能源的主体,以煤炭能源为主的山西能源工业仍将是山西经济的最主要支柱产业。尽管以煤炭为单一支柱产业的山西经济结构存在这样那样弊端,但能源工业实现产值和利税均占1/3以上的地位是任何产业难以取代的,何况产业结构调整只能走通过增量倾斜相对快速发展其他产业,而不可能是通过存量压缩抑制能源工业发展的路子。因此,在制订“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时,必须认真分析能源工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给能源工业十分重视。然而,随着煤炭能源工业边际成本的不断上升,价格等市场形势的严峻,加之机构、冶金等工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能源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将会有所下降,能源工业对山西经济上新台阶的拉动支撑作用将没有对经济翻一番时那么大的力量。总之,能源工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可能会降低,即使电力能源工业大发展,这种趋势改变的可能性也极小。
1.“九五”至2010年能源工业发展顺利
山西能源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全国煤炭市场的扩容、山西能源工业的投入、以及铁路公路的运输状况等因素。
关于全国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的预测,全国有两种方案,一是国家计委的预测。国家计委根据到本世纪末全国经济发展速度为8%-9%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5等指标预测,从1993-2000年全国煤炭增长速度平均为4%-4.5%,2000年煤炭生产量应达到15-15.5亿吨。二是煤炭部的预测。煤炭部有两种预测方法,按“六五”、“七五”实际消费水平预测,今后每年增加煤炭消费4000万吨,到2000年煤炭需求量为14.5亿吨左右;按发电、炼焦、合成氮、水泥、生活五大项目用煤预测,到200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约为14.5-15亿吨。
要实现上述两种方案中预测的煤炭增长量,在中近期主要都是靠山西,到2000年安排山西煤炭产量为4亿吨,年平均增长3.71%。山西为保证煤炭工业持续发展,计划建设平朔安家岭煤矿,新建和改扩建七大矿务局的24对大型骨干矿井,地方煤矿重点抓好35个商品煤基地县的建设,重点改造800对地方县营以上煤矿和乡镇煤矿,同时抓紧柳林和乡宁两个焦煤基地的建设。
随着变输煤为输煤输电并重战略的实施,山西电力工业会有一个飞跃,加之基数较小,增长速度可能会比煤炭工业高出许多,有关部门曾计划,到2000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确保1800万千瓦,力争达到2500万千瓦,发电量力争达到1250亿千瓦小时,向外省输电量达到600亿千瓦小时以上。项目主要有阳城一、二电厂,各200-240万千瓦装机容量,河曲电厂一期,神头二电厂二期工程,装机各120万千瓦等。
2001-2010年山西能源工业发展前景如何?煤炭能源工业这10年增长速度可能在3%以下。这是因为煤炭工业进一步发展受到资源、效益、运力、市场、基数等因素的制约。1990-1993年山西煤炭产量年增长就由1980-1990年的3.67%降为2.74%,如按3%左右的增长率,到2010年,山西煤炭产量将达约5亿吨,电力能源工业即使今后大发展,年增装机容量可达到3000-4000万千瓦。
2.“九五”时期至2010年能源工业效益变化态势
今后能源工业效益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主要取决于能源工业的边际成本和能源产品的价格这两大要素的变化。
(1)煤炭成本历史轨迹今后变化态势。
统配六局(省煤管局所辖)煤炭成本变化情况和构成分析。1970年统配六局成本为12.31元,1979年14.40元,上升幅度为16.88%,平均每年递增1.76%,煤炭成本上升态势基本上反应出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巷道、提升、排水、运输、通风等生产环节的不断延深,投入增加,成本逐年增长的规律。1981年六局吨煤成本为16.01元,1990年为43.66元,上升幅度为125.61%,年平均递增8.46%。成本迅速上升主要原因之一是采煤技术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投入大量增加,从1980年起国家引进大功率综采设备,山西六局有34套。1990年六局机械化程度达95%以上,综采力为69.81%。10年间电耗、设备折旧、大修支出分别增长84.40%、114.50%、157.52%。据估算这10年成本除每年自然递增3%以外,主要是由于各种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加和生产工具改善。1991年至今,煤炭成本增长更呈加速度之势。
地方煤炭生产成本变化情况。1991年与1980年比较,地方国有矿成本由13.22元/吨上升到36.44元/吨,乡村矿成本由8.02元/吨上升到26.49元/吨。11年间,吨煤成本分别上升175%和230%,年均递增9.6%和11.5%。1994年1-5月份,预算内地方国有煤矿原煤成本53.1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69元/吨,增长22.3%,乡镇煤矿原煤成本32.81元/吨,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22元/吨,增长14.76%。原煤成本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材料成本和电力成本同时升高的缘故。
据上述煤炭工业成本变动态势,结合煤炭开采特点和原辅材料今后市场行情分析,“九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煤炭成本将呈不断上升之势。一是因为,煤炭开采是成本递增工业,随着工业开采井巷和延伸,易采表层煤的枯竭,煤炭生产投入会增大,这种成本自然递增率将呈不断提高之势,肯定会超过1981-1990年间年均3%的增长率。二是因为,电价会不断上升,目前电价并没有完全到位,今后在各行各业均涨价的情况下,电价也将到位并不断攀升。三是因为今后原辅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也会不断上升。四是税费增加,综合上述四种因素,煤炭生产成本上升是必然的,预计年增长率在10%左右。如果按综合成本预测,煤炭成本上升的幅度可能会更大,起码在两位数以上。
(2)煤炭价格变动及效益分析。
从理论上讲,煤炭价格起码不能低于成本。根据上述煤炭成本的测算预测,煤炭价格应该有较大幅度提高,考虑到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体系发育的成熟,更应认为煤炭价格有较大幅度上升是可能的。如果再深一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煤炭价格从绝对和相对意义上讲都会有较大提高。所谓煤炭价格绝对上升,是指和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一致,目前山西煤炭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一但中国经济和世界接轨,自然会拉动山西煤炭价格攀升。所谓煤炭价格相对上升,是指煤炭价格和其它相关产品的比价关系。由于山西煤炭和钢铁、水泥、石油等价格相比太低,一但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接轨,会有助于改变这种比价关系,使煤炭价格相对提高。
然而,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制约,再加上生产环节的乱采滥掘,开发度和宏观调控的失误,致使山西煤炭价格长期低于成本。从1980-1990年煤炭企业成本上升了125%-230%,而煤炭价格才上涨了180%。1991年后由于煤炭价格放开1/3,使整体价格有所上升。1993年煤炭价格全部放开(电煤并没有放开),虽然价格上升相对较多,但由于中直矿社会负担和上交中央承包任务重,多数煤矿经济效益不好,甚至亏损。如价格上升最快的大同矿务局,1994年一季度吨煤售价虽已达117.4元,但扣除营业外支出8.42元/吨煤,弥补附属厂亏损1.76元/吨煤,上交承包利润13.94元/吨煤之后,吨煤实际亏损1.52元。地方所属煤矿销售价与统配煤矿相比就低多了,1994年上半年省煤炭厅所属4041个煤矿吨煤销售平均价格仅为42.87元,比去年同期42.22元上升1.47%,远低于成本上升20%以上的水平。
运力紧张和运费上涨幅度大,是制约煤价上升的又一瓶颈。我国铁路运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缓解,铁路垄断也不会消除,铁路计划控制和煤炭市场调节的矛盾也难以解决。这就决定了煤价上调困难重重。长期以来,煤炭运输环节的费用就较高,自去年8月份起,铁路和港口几次大幅度调价,到目前全省煤炭平均每吨运杂费已达71.04元,比1992年平均每吨运费提高36.1元,增幅为103.72%,用户实际支付的煤价款中运杂费已占4成以上。此外铁路部门扩大自备车收费比例,超计划运力加费等手段增加煤矿负担。1994年使用自备车平均每发一吨煤要比路车多支出13.39元,仅此一项,西山、阳泉、轩岗三大矿务局因自备车将多负担2亿元以上。在这种运输格局下,煤炭价格提高显然不能走降低运杂费的道路,只能靠提价,但这又受到用户承受能力和国际市场煤价的制约。因各种运杂费和销售环节各种税费太多,广东等沿海省市用户用山西煤所支付的价格已和国际市场差别不是很大。
综上所述,“九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山西煤炭价格有可能上升,但幅度不会太大,上升的过程充满了坎坷,有许多工作要做,考虑到煤炭成本上升推动因素,煤炭企业的效益可能不会十分理想,因而,若要保持在工业增加值中占50%,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23%以上的水平恐怕是困难的。当1998年国家取消对山西出省煤的能源基地建设基金70元/吨、10元/吨生产补贴款后,情况就更令人担忧。
3.山西能源工业增长与实现经济上新台阶目标的相关分析
山西经济上新台阶目标是到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达到925亿元,为1980年的4.7倍,平均每年增长8.6%,速度分配是“八五”后三年,平均每年递增8.3%,1995年达到600亿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9%,到2000年山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800元。由于山西“九五”计划目标尚未制定,这里故且就用上新台阶指标来分析煤炭能源工业的作用。
据以上分析,山西煤炭到2000年将达到4.3亿吨,年平均增长3.5%-4%,提供的增加值约为85亿元,年均递增2.7%-3%。这个速度远低于改革开放前10年煤炭工业年均增长9%以上的增幅。当时煤炭工业以年增9%以上的速度,才支撑拉动了1981-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的增幅。现在,经济上新台阶指标要求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年均增长9%,显然,煤炭年均增长3.5%-4%的速度无力承担国民生产总值增幅的重任,更何况今后煤炭成本攀升,煤炭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效益不会比改革开放前10年好到哪里去。因此,煤炭增长与经济上新台阶的相关度将会下降。
那么,煤炭在“九五”时期平均增长4%左右是不是太低了些,能否继续保持改革开放前10年9%以上的增幅呢?回答是否定的,今年煤炭要保持在年均4%左右的增幅已绝非易事,这是因为:
第一,受有限资源的制约。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按煤炭生产年均递增9%以上的速度增长,则50年后山西煤炭储量即告罄,即使按4%以上的速度增长,山西煤炭也只能开采90-100年。大同矿务局因受资源制约,2000年前只能维持年产3500万吨的水平。再者,山西煤炭资源多为国有煤矿所有。乡村煤矿占有地质储量为300亿吨,变为可采储量大约只有200亿吨,分到近6000个乡村煤矿,平均每个矿只有350万吨,按15%回采率计算,单井只能采出50万吨。按现在乡村煤矿平均每矿年产原煤2.5万吨计算,每一矿井服务年限只有20-25年,何况资源不是平均分配的,有不少煤矿经过10多年开采,已经没有多少资源,据省煤炭厅资料,到2000年以前省地方煤矿将有1635个矿因资源枯竭而报废,减少产量4874万吨,占目前产量的1/4。
第二,煤矿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资金来源困难。目前全国煤炭建设新建1.3吨的煤炭生产能力,只能形成1吨的新增生产能力,0.3的生产能力是弥补老井衰减所减少的产量。按此计算,到2000年山西需新建近2亿吨的煤炭生产能力,这无疑需要巨额投入,而单靠煤矿和山西的投入是相当困难的,仅为接续地方矿到2000年减少的4874万吨生产能力就需矿井部分投资73亿元,平均每年10多亿元。
第三,煤矿效益低下,包袱沉重,发展艰难,后劲严重不足,1993年山西独立核算煤炭生产企业亏损15.09%,亏损额2.12亿元。1994年国家实行增值税后,又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使亏损面扩大,按13%增值税率计算,山西1994年独立核算生产和运销企业应完成增值税额17.46亿元,比1993年实交产品税增加1.83亿元,实行增值税后,地方煤矿232户在二季度出现了80户亏损,亏损额为6024.61万元,分别增亏300%和585.71%。国统矿还有沉重的社会负担,如大同矿务局有5万离退休职工和劳保人员的福利以及108所学校的费用等其他生活服务设施需要负担。
第四,煤炭基数越大,增长速度越慢,山西煤炭年平均增长速度1975-1980年为17.97%,1980-1985年为12.88%,1986-1990年为5.96%,1990-1993年为2.74%,这是由同比例增长速度因基数不同而致。显然随着矿产资源开采量的增大资源越来越少,开采条件越来越差,增产难度也越来越大。
此外还受铁路运力,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等社会成本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