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中的教育公平_教育公平论文

国际视野中的教育公平_教育公平论文

国际视野下的教育公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野论文,公平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公平”是国际社会应对贫富差距、促使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迅速进入现代化的重要口号和举措。

现代教育既要保证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传递主流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知识技能,又要强化人们融入不同社会经济环境的能力。

各国有关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在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范围内进行,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也在大量地吸纳国际社会教育公平的理念框架和实施路径。

近30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其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和目标体现在各类国际公约和重要的会议目标表述中,前者如国际人权公约(ICCPR)、儿童权利公约(CRC),后者有著名的《达喀尔行动纲领》和由此形成的“千年发展目标”。本文所探讨的“国际视野下的教育公平”,正是指对全球教育产生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所倡导的有关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也是基于发达国家的有关理念、实践和研究而提出的。

教育公平:

功能与价值

冷战结束后,一方面,全球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另一方面,国家、地区、民族之间发展呈现出的却是越来越明显的差距和不平衡。“教育公平”是国际社会应对贫富差距、促使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迅速进入现代化的重要口号和举措。在众多的社会公平诉求中,教育公平与每个人的生命和经验相关,是可见的、可为的“社会公平”事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如果说,社会公平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事关社会发展效益,那么,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发展与效益的最佳路径。这是因为,教育不公平影响个人的效能、成功,剥夺个人享受发展成果的权利,教育不公平将带来人类智力和潜能的最大浪费,带来生产力效率的低下以及不平等社会地位“合法的”代际的自我复制,甚至引发政治冲突和社会动荡。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义:第一,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成就应主要取决于其本人的才能和努力,而不被其他因素所限制”;第二,是“避免剥夺享受成果的权利”,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成果(教育权享有),也是个体社会成就性发展的最大机会。此外,市场、民主政治、人权等是国际社会最为看重的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要素。

基础教育事关起点公平,个体早年基础教育机会不足与日后政治权利缺失、疾病、贫困等彼此强化,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的“不平等陷阱”。此外,基础教育不平等,一方面,可能导致社会弱势人群“劣势内在化”和社会活力丧失,导致社会隔离;另一方面,贫困以及教育不足给个体带来的认知和理性缺乏,驱使人们从事高风险甚至违法的生计活动。因此,对基础教育公平性的要求更为迫切。

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教育不公平是社会不公平的副产品。同时,有关研究也发现,在缺乏公平的社会里,即使小范围相对公平的教育成果也不可能转化为人们社会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从区域发展来看,全球化带来“赢者无边界”,移民和流动促进经济增长,也带来社会和教育新一轮的复杂化的不公平,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教育质量又决定移民、流动人口的获益大小和成败,更加大了人的个体发展的差距。

教育公平:挑战与举措

——贫困儿童早期教育:在贫富不均的社会里,认知能力发展的差异在很小年龄就反映出扩大的趋势,营养不足、认知能力缺乏以及交往能力的薄弱往往带来学业表现平庸和经济社会收益低下。因此,对最贫困儿童的教育提早开始,有助于竞争环境的公平,这些举措包括公共投入开办学前教育、提升母亲的教养技巧、提供营养和免疫、专业志愿者定期服务和检测等。

——男女教育水平差异:目前,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教育不平等是由男女教育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研究表明,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的性别机会均等并不能自然实现教育的性别平等。通过教材、课程的变革以及教师的培训,无性别歧视的学校教育鼓励男生女生体验各种可能的人类活动,在无威胁、无暴力、非边缘化的、不沉闷的环境中充分参与学习。解决教育中的性别鸿沟问题既不缺乏知识,也不缺乏可选择的政策,而是缺乏承诺和卓有成效的行动。在发达国家,一项通常的选择是提升女孩子学习数学、科学和技术专业的比例,因为这些课程和专业对经济增长和创新至关重要,而女性在这些方面的潜力还未开发。此外,教育中性别平等的改进成效如果不能转化为社会平等的条件,一方面,会加剧女性在教育上的过分投入和努力;另一方面,也会加剧教育中的性别歧视。

——族群教育公平:全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有50%的儿童在上学以前很少使用学校所用的语言,语言、文化、宗教的多样性,常常带来辍学率、失学率高与学习生活适应差、学业表现不良等诸多问题。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各个国家采取了多种办法,例如,要求学校的正式教科书当中,正确反映男女性别以及多种多样的文化和不同民族的贡献、文化和观念;学校文化及其活动要反映文化和阶层的多样性;学校的培育方针,要指向不同的人种、社会阶层和使用不同语言的全体学生,制定积极的进取目标并尽力帮其得以实现。

——阶层流动与教育公平:现代学校制度最神圣的理念是希望教育带来学生及家庭的社会向上流动,但是很多对学生学业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学校影响,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学业的重要因素;入学机会并不能保证社会向上流动,辍学、学业失败及学校适应不良是由教育过程中的复杂因素所致的;与此同时,教育不公平,弱势儿童在低质量学校学习,将形成更大的贫困或处境不利循环圈。因此,各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上采取各种举措,比较普遍的做法有,加强对不同社会群体儿童的学业监测,把缩小基于族群、性别、城乡背景带来的学生各学科成绩差异作为学校发展目标,也作为政府资助学校的依据。这是因为,各国政府清醒地知道,教育如果不给社会底层的广大家庭带来希望和出路,社会矛盾和动荡随时可能出现。

——迁徙流动与教育公平:现代教育是多功能的,既要保证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传递主流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知识技能,又要强化地处边远或由于语言、文化、宗教而隔离的地区人们的现代经济和就业意识,强化他们融入不同社会经济环境的能力。遗憾的是,全球化并没有消除社会隔离和发展差距。相关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在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贫穷、低收入、童工现象;与社区和社会的隔离;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导致沟通困难;非法身份导致不能享受相应的服务;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差等;社会适应不良还可能使流动儿童卷入冒险行为,如滥用金钱、无保护的性行为、违法犯罪等。通过教育的力量消除隔离、促进融合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挑战。“文明属于所有人,真正的信息社会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融入的,发展绝不应导致两极分化和排斥。”在教育措施上,强调教师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学习、文化和动机相一致,要尊重流动学生的母语和方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

教育公平:保障与监测

各国有关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在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范围内进行,一些国家,例如丹麦便把教育的国际机构和组织当作对国际教育“不断争论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框架”并加以利用,普遍使用教育公平的基本概念、内涵、维度等都受益于这些平台上的思想生产、经验分享和制度假设。近20年来,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也在大量地吸纳国际社会教育公平的理念框架和实施路径。

研究表明,教师质量对最普通的学生和少数族裔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最显著,而教师的从业条件、合法身份和薪资对教学质量也有重大影响。此外,在国际社会,教师资格的水平常常用来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在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女性增多,会直接促进女童入学并有助于女童的学业成绩。教师质量,是教育内部保障教育公平的基本因素之一。

国际视野下的教育公平现状通过全球各国定期监测报告和比较研究来监测,常常是在全球性或国家间进行的。主要的全球性监测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的《全民教育监测报告》、联合国秘书长的年度报告《联合国千年宣言》以及世界银行提供的《世界教育指标》等。很多国家教育方案的评估都是参照这些国家教育指标来进行的。教育年限是衡量国家、地区、民族、性别等群体教育差距的一个常用尺度,但是,从地区和国家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教育年限并不能完全代表相应的学业水平(例如15岁孩子的读写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要差许多。

每年发布的《全民教育监测报告》,是描述全球教育公平进程的权威性文件。全民教育发展指数有4项:包括初等教育净入学率,15岁以上年龄组的脱盲率、小学五年级的升学率以及性别均等。研究表明,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和高水平的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期望寿命、人口控制以及良好的制度安排是密切相关的。

入学机会公平的目标容易达成,教育过程和发展的公平则是长期的过程。教育质量的公平监测主要关注学习成绩,各类有关国际教育报告都显示为缩小不同群体学业表现差距,而教育公平的社会结果是难以精确测量的。教育的社会性成果体现在个体身上可以表述为:教育决定人一生中的机会可能性,包括健康和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可获得服务的数量、联系世界和感知世界的能力以及社会制度对待他的方式。

经验表明,学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与资源使用的更大效率和对特定问题的更迅速反应有直接关联。因此,在重视分权和学校自主的背景下,各国的诸如学校发展计划(SDP)、学校改进计划(SIP)以及爱生学校(CFS)建设质量模式等,都强调决策贴近学校具体需要,以儿童为中心,强调社区参与和语言文化的适切性,强调追求质量过程中的地方责任。

标签:;  ;  ;  

国际视野中的教育公平_教育公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