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及启示_高考论文

2009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启示论文,化学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和江苏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进入新课程高考以来,2009年又有福建、浙江、辽宁、天津、安徽5个省区也进行了新课程高考。在2009年的新课程高考中,广东、海南、江苏设置的是化学单科考试,其他省区设置的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文拟通过对2009年9份(辽宁和宁夏同卷)新课程试卷中化学试题的分析,揭示其命题特点,以期获得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益启示。

一、2009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1,情景的真实性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化学学科的价值,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为此,追求试题情景的真实性,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也就成了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的热点题型——无机化工题就是在新课程高考命题示范作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笔者在对新课程高考化学非选择题的情景进行逐一考证时,几乎找到了江苏卷中每道试题情景的可能来源(如表1)。特别是19题中用丙烯氰通过6步反应制取多沙唑嗪的合成路线与文献完全相同,只是试题在第6步反应中用X隐去了一种要求学生作答的物质的结构简式,另外试题把文献中的最终产物盐酸多沙唑嗪简化成了多沙唑嗪。

表1 2009年江苏高考化学非选择题的情景和情景来源

2.知识的整体性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课程划分为两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这一方面是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契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促使学生知识的螺旋式生长。尽管课程标准将高中化学内容分成了若干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但化学知识自成体系,课程模块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课程标准也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对此,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注意了模块之间的融合,以确保学生化学知识的整体性。纵观各地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必做部分有近一半的试题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必考模块的知识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最多的则需要4个必考模块的知识,另外选做部分的试题也注意了选考模块与必考模块知识之间的适当融合。

例1 (安徽理综25题)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g)______(填“强”或“弱”)。

(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_____(填“大”或“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已知下列数据:

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分析:这是新课程高考所涉课程模块最多的一道化学试题。其中,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元素推断时需要用到化学1、化学2和物质结构与性质3个模块中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时又依次需要用到化学2(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与性质(电子排布式和第一电离能)、化学1(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化学反应原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等4个模块的知识。

3.思维的探究性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对此,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倡导“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并逐渐将“科学探究”固化为自己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测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的又一特点。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若干要素。由于纸笔考试的限制,高考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试主要包括选择探究方法与制定探究计划、进行假设与验证、形成结论与解释以及对探究过程的反思与评价等几个方面。

例2 (福建理综25题)某研究性小组借助附图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附图 实验装置

[实验一](略。)

[实验二]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锌的质量分数w(Zn)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强碱:。据此,截取面积为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剪碎、称得质量为g。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目标。

(2)选用B和_____(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 L(标准状况),w(Zn)=______。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

(5)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g。

(6)w(Zn)=______。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其差值即为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实验同样使用仪器C。

(7)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方案丙______方案乙(填“优于”“劣于”或“等同于”)。

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探究能力的典型试题。试题就如何测量镀锌薄铁板上锌的质量分数和镀层厚度的问题给出了3种探究方案,通过确定方案甲需要的另一仪器装置和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的一个物理量、计算锌的质量分数、分析将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比较方案丙和乙的误差大小等问题考查了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及评价探究方案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4.选做的等价性

新课程高考化学有教育部和各省市区多个不同版本的考试大纲。教育部的考试大纲规定:“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不同省区考试大纲与教育部考试大纲之间在考试范围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其中,2007年和2008年分别进入新课程高考的5个省市区都采取了必考和选考相结合的试卷结构;2009年新进入的5个省区,只有福建和辽宁沿用了必考和选考相结合的试卷结构,而浙江、天津、安徽等3个省市都只有必考试题(如表2)。必考和选考相结合的考试范围适切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但当试卷中出现选做试题时,就涉及考试的“公平性”。笔者曾认为要保证选做题难度的等价,应该从“问题能力层次”和“问题认知情景”等方面消除可能的差异。比照2009年新课程高考试卷中的化学选做题,除了个别“化学与技术”模块试题还存在能力层次相对偏低或认知情景不够“专业”的问题以外,同一试卷中选做题的难度总体等价(限于篇幅,不举例说明),这对力保考试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2 2009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必考和选考模块

卷别

省市区 必考 选考(2选1或3选1)

化学广东化学1、化学2、化学反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

应原理 化学基础

海南化学1、化学2、化学反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

应原理 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

江苏化学1、化学2、化学反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

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

山东化学1、化学2、化学反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

应原理 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

宁夏化学1、化学2、化学反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

辽宁应原理 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

福建化学1、化学2、化学反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

应原理 化学基础

化学1、化学2、化学反

理综浙江应原理、有机化学基

础、实验化学

天津化学1、化学2、化学反

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1、化学2、化学反

安徽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

质(第一单元)、有机化

学基础(前三个单元)

二、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1.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体验学科的知识价值

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能被用于解决现在或未来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作用。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产实际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设置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不仅符合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同时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学科教学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学会从学科角度去思考和解决与社会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加强模块融合,帮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后天习得的一切能力都是由知识构成的。也就是说,学科主于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扎实,有关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因为在学科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具有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的特点。具有合理认知结构的学生,面对任何背景中的学科问题都能正确地从认知结构中选择和整合有关知识与方法,从而迅速地实现问题解决。因此,化学学科要强化主干知识的教学,注意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

3.实施探究教学,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学科素养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家通过科学探究,不仅锻造了自身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品格,而且丰富了人类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认为,科学探究过程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科学教学过程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应当以必然的形式重演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实施探究教学就是以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为指导,给学生提供模拟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给定的情境中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路径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提升到主动探求知识的地位,并通过探究活动实现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从而形成相对全面、稳固的学科素养。

标签:;  ;  ;  ;  ;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及启示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