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误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能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最终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败
从国内环境看,我们面临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考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但是,市场的一般原则自身也会产生消极作用,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育的初级阶段,其负面效应更容易表现出来,诱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导致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滋生不择手段的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这些东西如果被运用到党内和政治生活领域,危害就会更大,防止和克服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干部队伍的状况看,我们面临着部分干部错误思想认识的消极思想。一些干部中有的认为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有的认为我国经济落后,先把物质文明搞好了,再去发展精神文明也不迟;有的甚至还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用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这些糊涂认识或错误的指导思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澄清和克服而使其泛滥和发展,势必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人心涣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丑恶东西死灰复燃,社会治安状况下降等。因此,可以说,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将最终影响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败。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是解放思想、 澄清认识、突破误区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二者比较精神文明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一些,重要原因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一些同志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存在各种误区。从而导致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上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当前,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突破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第一,要突破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只放在群众、社会风气上的误区,确立把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党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的思想。目前,在一些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单纯强调教育群众,抓社会公德等方面的问题,而忽略或口头上承认,实际执行中忽略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误区,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始终硬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领导干部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号召者,而首先应该是实践者,这样才能有资格领导群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首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做好表率率先垂范,教育群众才会有说服力,实践证明,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选在党内,使党员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搞好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希望。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重点从党内抓起,从领导干部自身抓起,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和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第二,要突破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只靠教育的误区,树立教育和法制两个手段不可偏废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这个手段,但只靠教育是不行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对少数人而言,教育却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通过各种强制手段进行约束,直到采用法律手段予以制裁,对于社会上的丑恶行为,对于毒化社会环境,腐蚀人们心灵触犯刑律的人,对于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干部决不能姑息,必须严厉制裁,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把教育和法制两个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才能使那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东西得到遏制,而使健康的文明的东西不断地去占领阵地。
第三,要突破片面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认识误区,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中央不断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但实际上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两个文明的关系上主要表现在“自发论”、“先后论”和“代价论”三个方面。所谓“自发论”是指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会好起来。“先后论”认为先把物质文明搞上去,然后回过头来再抓精神文明建设。“代价论”则认为牺牲一点精神文明才可以换取物质文明的发展。三种观点虽表现不同,但本质上都割裂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统一性。党中央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突出经济工作,抓好物质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证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基本依据。因此,从根本上认清这些错误认识和危害,走出将两个文明对立起来的误区,才能将两个文明同时、同步抓好。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建设市场经济同步进行,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政治、经济、文化大局的突出地位,认真抓好,不断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是紧紧把握提高人的素质这条主线,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人们的精神支柱,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当前,要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励中华民族以新的精神风貌进入21世纪。
二是抓住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从身边事做起,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千方百计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建立在人民群众强大的内需力的基础上,从解决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最为关注的事情做起,从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做起,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具有吸引力,也才能深入持久。
三是领导干部要做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领导干部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层次工程。各级领导干部不仅应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而且应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者、实践者。因此在组织领导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领导干部自身必须有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要求群众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改造世界观抓起,加强理论学习,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必须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不断增强党性。要严格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表率。
四是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水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的论点,既体现了党的组织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密切联系。又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的总结,同时也为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必须建立和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依靠制度促进和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一要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工作责任制,明确领导责任,形成领导合力。二要建立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考评体系,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尽可能量化,建立可操作性的目标体系,进行严格考核。三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建立两个成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的工作机制,把两个政绩和两手抓的能力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四要适度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处理好“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切实建设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必要的设施,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