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护理行为中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论文_陈素芬,许亚英, 谢云苓,谢美娥

安溪县医院 福建安溪362400

【摘要】目的:分析传染护理行为中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管理对策。方法:抽取我院传染科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出现的护理行为危险事故42例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行为中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管理对策。结果:经过护理管理后,传染科护理行为中危险事件例数相比管理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传染科护理行为中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

【关键词】传染科;护理行为;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传染科属于高危院内感染科室,在护理行为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护理感染危险事故[1],不但危及患者和家属的生命健康,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传染科护理对护理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传染科护理中易出现较多的护理危险行为,本文对此进行管理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7年5月~2018年5月;研究资料:传染科出现的42例护理行为危险事件。参与本次护理研究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平均年龄(27.3±0.6)岁,护龄为(2.8±0.3)岁。护理人员均同意本次研究,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各项管理对策。

1.2管理对策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传染科的护理风险较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制度。针对护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高危护理风险环节要规定操作流行,严格管理锐利器具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的医疗用品、敷料和标本等要妥善处置,按照规定统一焚毁[2]。增加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在走廊、诊室和患者病房等醒目位置张贴疾病和治疗的宣传图片,对各项操作制定规范化管理,定期检查和监督。(2)导管类医疗物品的处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例如患者的吸痰管和输液管等,每日更换湿化瓶内的蒸馏水,并定期用消毒液浸泡。严格把控吸痰时间,护理操作要轻柔,避免吸痰损伤患者的气道黏膜。对患者进行尿管护理前要彻底清洁双手,保持导尿通畅,并将尿袋低于床面放置。保持好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冲洗膀胱和会阴。(3)污染性物品的处理。患者的物品要专人专用,使用过的用品要放置在污染袋中进行消毒。传染性疾病需每日更换口杯、痰盂等个人物品,降低传染风险。处理患者的渗出液、体液等污染物时要防止污染泄露,穿戴好防护装备[3]。一次性物品回收后需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4)加强护理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强调无菌护理和感染防控。采用管理和互相监督的形式来提高自觉性,便于持续性的进行护理改进。(5)做好个人防护。传染科的护理人员更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降低自身感染风险。将衣、裤、鞋、帽分开管理,严格区分,重视手和各种器械的卫生消毒。当护理人员患病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降低较差感染的风险。增加院内感染的防护管理,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6)增强身体免疫力。传染科护理人员要注意饮食营养,增加运动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保证定期体检和疫苗注射,注意休息,尽量避免疲劳工作,减少压力,保持身心的愉悦。

1.3观察指标

统计管理前后传染科护理行为的感染危险情况[4],并进行数据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差异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只有检验结果P<0.05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管理干预后,护理行为中的危险情况从42例减少为10例,数据对比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乙肝、艾滋病等,根据临床调查显示,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家,而且艾滋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传染科的护理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明确护理中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能有效控制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属于护理中的高危风险人群,若存在护理不当的行为,会极大增加干感染风险。

从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上可以看出,传染科护理行为中常见的危险情况有针刺伤、交叉感染、肺部感染和消毒液处理不当等,经过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实施后,危险情况从42例减少为8例,表明管理对策能够降低传染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提高护理安全性。

医院要加强传染科医护人员个人安全防护工作,注重卫生用品和医疗器具的清洁和消毒,在接触患者时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和隔离护理,区分患者的各用具,避免感染。在诊室、走廊和患者病房中张贴疾病知识和治疗海报,做好感染控制的宣传。增加医护人员的定期培训和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个人安全防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正确使用消毒物品,避免护理冲出现针刺伤等危险行为,降低感染风险。引入互相监督的管理制度,增加护理的自觉性。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护理行为的规范话。做好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弃物的销毁,患者的用具要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加强生化指标检验[5]。患者的物品要定期更换,放入污染袋中消毒,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清理。

综上所述,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属于高危感染人群,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可确保护理行为的规范性,降低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邓春花,李菊芳,胡丽.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8):215.

[2]王楼蕾.感染科护士心理压力相关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6):133-134.

[3]卓玛吉.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措施[J].西藏科技,2013(08):53-55.

[4]游葆萍.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0,8(09):1190-1191.

[5]张瑞,金家琼.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生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J].西南军医,2018,20(02):185-187.

论文作者:陈素芬,许亚英, 谢云苓,谢美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传染科护理行为中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论文_陈素芬,许亚英, 谢云苓,谢美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