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包飞

四川邻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385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发热患儿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感染疾病的类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感染性的发热患儿为观察组,非细菌感染性的患儿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分析两组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后的阳性率。结果:对照组采用C反应蛋白后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采用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C反应蛋白;儿科;临床应用

C反应蛋白通常在急性炎症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作为一种急性蛋白由相对分子质量单位组成。患者在急性炎症时发作白细胞会影响肝细胞大量生成C反应蛋白,住院进行治疗后其含量会大量降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下降到正常值。其特点对于儿科患者进行检查时效果显著。现在选取我科室收治的发热患儿,对其在采用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发热患儿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细菌与非细菌感染性发热的诊断标准,按照感染疾病的类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60例发热患儿中接受C反应蛋白检测的30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为观察组,该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9个月—10岁,平均年龄(5.2±1.5)岁;接受C反应蛋白检测的30例非细菌感染性发热患儿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8个月—11岁,平均年龄(5.0±1.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以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作下一步研究。另外,本次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皆为主动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就诊后的24h内以空腹状态接受静脉血液抽取进行检查。应用的设备为2REED型快速C反应蛋白分析仪,采用透射比浊的研究方法,CPR的标准值最大为10mg/L。对所有患儿的抽取的血液标本中的血清CPR浓度检测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发热患儿采用C反应蛋白检测后的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C反应蛋白检测后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C反应蛋白是指机体组织损伤时或是受到感染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通过对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和对补体激活起到调理作用,将坏死、损伤、凋亡的组织细胞和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清除,对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1]。C反应蛋白是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时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复合物沉积、梗塞等因素都会使组织受到损伤。在组织受到损伤的急性期,肝脏合成的某些血浆蛋白增加十分显著,这些增加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蛋白,其中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为显著的种类,因为其升高时可以将诸多炎症的发生提示出来,所以被公认为是价值最高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和诊断当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儿科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

感染性疾病在儿科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在儿科中各类病症感染性疾病就占了约60%以上。随着当前临床上对抗生素使用的范围日趋扩大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抗菌类药物对治疗病毒性感染无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会使患儿有比较多的不良反应发生,安全进行临床用药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大大降低,能否对儿科感染性疾病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疗已经成为儿科热点问题,对患儿的感染类型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2]。过去临床上诊断感染性疾病通常需要分离病毒或培养细菌,操作过程不仅比较复杂且阳性检出率比较低,检验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十分不利。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蛋白在健康人血清中的含量比较低,但是一旦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是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会升高,并在24-48h内达到峰值,如果机体受到炎性反复刺激会使其水平持续上升[3]。与传统检验相比较,如果机体出现组织损伤或炎性反应,C反应蛋白水平在短时间内上升显著,因此作为对炎症诊断的标志物C反应蛋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患儿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初期C反应蛋白会明显的升高,接受合理治疗的患儿在4-6d体内C反应蛋白会逐渐趋于正常值,患儿感染性疾病的程度与其含量关系十分明显。在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体内C反应蛋白含量的升高微弱,因为机体细胞没有收到大的破坏保持完整。而细菌感染性疾病将机体细胞基本破坏,为C反应蛋白合成提供了所需的原材料,进而使其含量急剧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过C反应蛋白检测后的阳性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观察组使用C反应蛋白检测的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在儿科进行C反应蛋白检验对提高感染性疾病发热患儿进行早期鉴别的准确性十分有利,为临床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了必要依据,使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有力保障,因此值得在临床应用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郜清华.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价值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1):246-248.

[2]曹恩来.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111.

[3]黄育群.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65-67.

论文作者:包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  ;  ;  ;  ;  ;  ;  ;  

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包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