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彭召斌

彭召斌(湖北省来凤县人民医院 湖北 来凤 44570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23-01【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在治疗中不给予对照组患者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给予实验组患者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存活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Maje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Lindahl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损伤控制骨科;不稳定骨盆骨折;应用效果在骨关节损伤中,骨盆骨折约占1%至3%[1]。不稳定骨盆骨折多发伤主要是由于高能量创伤导致的,其病情伤势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若在早期给予确定性手术,会加重创伤[2]。现将8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在治疗中不给予对照组患者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给予实验组患者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已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有所了解,且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实验组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7.39±2.48)岁;Tile分型:B型患者23例,C型患者17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8例,砸伤4例,坠落伤8例;合并伤:腹部损伤9例,直肠会阴损伤3例,胸腰椎骨折8例,胸部损伤15例,颅脑损伤3例,膀胱尿道损伤11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7.36±2.46)岁;Tile分型:B型患者24例,C型患者16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7例,砸伤5例,坠落伤8例;合并伤:腹部损伤8例,直肠会阴损伤4例,胸腰椎骨折8例,胸部损伤14例,颅脑损伤4例,膀胱尿道损伤11例。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间的P值均大于0.05,这就说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患者的基本资料不会影响本次实验结果,可进行分析比较。1.2方法在治疗中不给予对照组患者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处理危及生命安全的创伤后,给予所有患者Ⅰ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等一系列确定行手术进行治疗。

给予实验组患者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损伤控制骨科的治疗方法如下:①急救与复苏:控制出血以及感染,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对于危及生命安全的创伤给予优先处理,例如胸腹合并伤等。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补液复苏。早期时给予骨盆骨折进行外固定,稳定血流动力学。如果还合并有其他损伤,则按照损伤控制学原则进行损伤控制手术。对于活动性出血伤口,用纱垫填塞进行加压包扎止血。若患者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后,输血3000ml,输液3000ml,然后血压仍没有稳定,但是没有其他出血原因,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治疗。若盆腔出血则给予髂内动脉结扎、填塞或者栓塞进行止血,若患者的胸腰椎骨折压迫脊髓,则给予椎板减压治疗。给予开放性四肢骨折清创、牵引、简单外固定。对于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患者,则联合其他科室人员进行救治。

②患者进入ICU后,对其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酸中毒情况进行纠正,帮助患者恢复正常体温。调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状态,对患者的电解质进行调节,给予补充血容量。

③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骨盆骨折确定性手术进行治疗。除了常规内固定外,可将微创固定应用到治疗中,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1.3判定标准[3]给予两组患者X线片检查,对患者骨盆入口位、出口位以及正位图像最大残留移位进行测量图,按照Lindahl影像学标准对骨折复位质量进行评估。

按照Majeed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术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越好,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差。

对比两组患者存活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机率。1.4数据处理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各项研究数据准确的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男女比例等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值大于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不显著,若P小于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的意义。2结果2.1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存活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Maje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Lindahl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损伤控制骨科是在1983年由Stone等首次提出,应用与治疗腹部损伤,随着其不断发展,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开始逐步发展。损伤控制骨科的主要目的为预防原发损伤的加重,而不是在早期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本研究中给予实验组换这个损伤控制骨科,对原发损伤的加重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小化了损伤对患者的二次打击[4]。治疗中同时给予骨盆外固定,有效缩小了患者的骨盆容积,对出血量进行了有效控制。给予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调整,对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酸中毒进行纠正,可有效降低DIC和MODS机率,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机率。延迟复位手术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折复位的质量,但是,患者可有充分的时间对重要脏器的机能进行恢复,这可极大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同时还可以加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速度[5]。而对照组在治疗中没有应用损伤控制骨科,在Ⅰ期行确定性手术进行治疗,医院性创伤以及出血情况会极大加重外源性的二次打击,严重者甚至会并发SIRS,凝血功能障碍、内环境紊乱以及酸中毒相互作用,使患者遭受内源性的二次打击,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以及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机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刘磊,陈伟,孙家元等.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6.9.[2]徐爱飞,陈华燕.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10):45.46.[3]刘磊.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4]张涛.损伤控制骨科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3):196.198.[5]王延斌,蒲志超,谢伟勇等.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8):1281.1283

论文作者:彭召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  ;  ;  ;  ;  ;  ;  ;  

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彭召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