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排列1-20号元素卡片,根据原子结构和原子序数真正地感受到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认识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学生学会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来推知其宏观属性,培养了学生知微见著的科学思维习惯。
关键词:德育思想 构建思想 品味
一、目标确立
1.课标分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体现这一课标要求,我让学生为1-20号元素设计名片。进一步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等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互相联系和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为了体现这一课标要求中的德育目标,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1-20号元素卡片的排序,体会科学家的探索之路。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志向,为了体现这一课标要求,我收集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视频,激励学生探究化学的奥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元素周期表简介》是鲁教版教材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本节在学生对一些常见元素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原子质量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化学史的介绍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发现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
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三单元前两节的学习,对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失电子及其性质变化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而极少思考散乱的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没有深入地思考量变到质变。
二、精彩片段
片段一:微课导入,竞秀卡片。课前准备:为学生发放精美的名片,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内容为1-18号元素设计名片。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你知道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吗?现在通过微课了解一下身边的氧元素。微课通过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人们从起床到晚间睡觉所接触的生活中的含氧元素的物质,在色彩漂亮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中学生欣赏完了视频。感受到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啊,化学源于生活,化学知识信手可得。同学们,将你的元素卡片拿出来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补充。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竞秀的设计方案和内容。其中一组学生代表发言:我制作的是镁元素卡片,镁元素的元素符号Mg,镁元素的名称是镁,是金属元素,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2个电子,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我还知道金属镁由镁元素组成,金属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军事上作信号弹。没想到学生做的元素卡片内容真的好全面,连物质用途都上了广告。另一组同学回答新颖别致,有创意:我制作的是氧元素卡片,我的名字是氧元素,今年我8岁了, 我的体形犹如一个乒乓球,我的体重是16,我活泼好动,容易从其他学生身上得到礼物(电子)获得满足, 同学给我一个雅号O。我可以组成一种物质是氧气,同学们每天都离不开我。我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学生用拟人化的方法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氧元素卡片。学生通过制作卡片,将原子结构、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完美结合到一起,既温故知新,又情境导入。
片段二:分类排序,构建元素周期表。如果我有20张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你能将它们按照一定规律排序吗?大家回想你们玩的54张杂乱无序的扑克牌,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学生思考:颜色、花色、大小等。现在给你20张杂乱无序的元素卡片,你能根据卡片提供的信息将他们分类排排序吗?(1)有多少种分类方法,依据是什么?(2)能否用一种排列方式将这些分类方法都展现出来?小组合作探究,分类排列20种元素的卡片。将分类结果展示在桌面上并说明排列方式的依据。小组分别展示按状态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种;按照元素类别分成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又按照大小排序。老师进一步启发能否按照结构分类?这样学生分别将1个电子层、2个电子层、3个电子层的原子分别由小到大放一起,这样出现了氦原子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氦原子放在氖原子上面更合适?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借助分类的方法感知看似无绪的元素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规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排列,经历元素周期表的探索过程,感受新知就在自己手中,只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谁都有科学发现的可能。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用几分钟排列出元素周期表,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早在原子结构还未被发现的1869年,门捷列夫花费了20年时间,排出了历史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你知道门捷列夫的排列依据是什么?我们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精神?观看视频《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通过视频中门捷列夫废寝忘食地探秘元素周期表,感受到科学家认真严谨、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深刻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主动把化学学习兴趣从对元素性质的变化转移到原子结构上来,逐步养成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自觉运用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做事的求真意识和科学品质。
论文作者:许艳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元素论文; 周期表论文; 学生论文; 卡片论文; 原子结构论文; 原子论文; 电子层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