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_课题研究程序论文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_课题研究程序论文

如何设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题研究论文,教育科研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要发展出路在哪里?回答是:把教育科研视为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金钥匙。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性命,提高质量离不开科研,走依靠教育科研兴校的道路。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于科研课题方案好比一项工程的蓝图,它的设计质量决定着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呢?通俗地说,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是指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工作。它包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人、财、物、信息等,并须按研究的内容、要求和客观实际的可能性构成为一个包含时间序列、人员活动序列、信息传递序列等方面综合相关的合理系统。

现将课题研究方案内容系统列表如下:

时 1、课题启动时间安排;

课-间-2、科研过程步骤划分及其进度时间安排;

序 3、课题重大活动的时间安排;

题 列 4、课题中期总结和结题总结的时间安排。

方 员 1、研究对象是哪些人;

活 2、课题组成包括哪些人;

案-动-3、课题组成员如何分工;

序 4、课题组成员每个人的任务和职责;

内 列 5、课题中期和结题总结由谁执笔。

容 信 1、开题准备(了解相关课题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

息 2、课题论证(明确目的意义和课题的理

论与实践依据);

系-传-3、研究的主要方法(按课题类型,采用

哪种方法);

递 4、经费预算;

统 序 5、成果形式与构成;

列 6、各种保证措施。

无疑,课题方案不是研究的终结,而仅是开始的谋划,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而更改,包括预期之外的新发现、新设想,我们应当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我们既要反对无计划的盲目行为,也要反对消极地僵化地按计划方案一走到底。

二、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必须回答:1、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这个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是什么?2、课题研究预期的目标、 成果形式与构成是什么?3、 怎样才能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其研究的主要方法、步骤和进度安排等)?

根据影响课题研究成败与质量高低的因素,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一般要求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 )课题依据与意义;(2)研究目标与范畴;(3)研究方法与步骤;(4 )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5)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课题依据与意义

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课题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科学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提出,一定是一个或一组最基本研究单元组成。它应该归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体系之中,其中作为研究这个课题所必须的概念、定理等理论体系就构成了支持这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的理论依据。例如,要投入学生认知结构一类的课题研究,研究者必须掌握认知心理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否则,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因此,课题的理论依据问题,不仅关系课题研究的导向理论支柱和研究层次的高低,而且关系课题研究成功可能性的大小。

课题的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现在、将来的指导意义的问题。倘对实践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课题的实践依据越充分,其指导意义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例如,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的实践依据是:针对“中小学创造力培养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还非常薄弱,学校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不够。”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对当前教学改革显得格外必要,且具有迎接新世纪挑战,关系振兴中华的战略性的发展意义。

由此可见,只有探明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课题研究才能方向明,思路对,站得高,看得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课题目标与范畴

课题研究目标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达到的某种愿望和期望的结果。其实质是课题研究任务在客观现实中的具体化。故课题的研究目标应包括目标的描述及目标的系统性。

1、目标描述,也称目标假设。 它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这种研究目标的指向是研究假设。这常体现在课题研究的操作定义上。例如,假设在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运用学习迁移指导法正相关。而其操作定义为:学习迁移指导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习迁移规律,创设愉快学习的心理情境,通过指导学生学会由回忆模仿到联想创新的认知过程,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一种学与教的认知策略与思维操作方法。这就指明了学习迁移指导法是依据学习迁移规律:“共同因素论”、“关系转化论”和“概括原理论”建构的。其认知过程的三个核心思维程序为:温故——联想——小结;其相应的认知方法是:求同——求异——比较;其对应的认知目标是:理解——创新——择优。因而可自然把学习迁移指导法的教学认知操作模式构建成如下认知网络图式:

认知过程:温故──联想──小结

│ │ │

认知方法:求同──求异──比较

│ │ │

认知目标:理解──创新──择优

可见,由学习迁移指导法的操作定义,便完整回答了如何在课堂中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方法和思维目标。既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理解——创新——择优),又明确了实验过程的操作方法(温故求同促理解,联想求异促创新,小结比较会择优)。这便把所确定的目标给予精确的描述。

2、目标的系统性,即目标系统。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题, 往往存在着子目标系列,这便需要按它们之间的关系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系统,使课题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机体系。例如,我们认为,创造力是一个正常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效应所产生的创新能力。”它包括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和创造技能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创造个性是创造力的动力和中介;创造技能是创造力的外现和归宿。故我们研究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题,决不单纯停留在探讨创造思维培养,或创造个性培养,或创造技能培养的单因素研究,而必须力求使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和创造技能形成一个多因素完整的有机体系。为此,我们可把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课题分解成如下不同层次的八个子目标:

Ⅰ、单因素目标研究

子目标A: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教学模式(学习迁移指导法);

子目标B:学生创造个性培养教学模式(主动思维训练法);

子目标C:学生创造技能培养教学模式(创造技能课导学法);

Ⅱ、双因素目标研究

子目标D :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同步发展教学模式(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双优发展教学模式);

子目标E :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同步提高教学模式(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双优化教学模式);

子目标F :学生创造个性和创造技能双优化教学模式(创造个性和创造技能同步提高教学模式);

Ⅲ、创造力整体发展目标研究

子目标G:以个性化心理教学为载体, 实现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模式(课堂渗透个性化心理教育的教学模式);

子目标H :学生创造力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的教学模式(课堂心理健康与创造力同步发展教育的教学模式)。

这样,通过总课题的研究方案,各子课题承担者都充分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自己的研究任务,从而保证了整体课题可以有序地开展研究与管理。

3、课题研究范畴。课题研究范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目标确定之后,相应地就要投入到某种范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也容易产生术语、概念上的混淆以及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研究”,确定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到底是指面向全体小学生的施教,还是对个别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因为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有:(1)小组辅导;(2)游戏辅导;(3 )个别辅导;(4)学科渗透等。倘研究的对象是个别学生, 则应重在探讨个别辅导的方法和步骤;而如果研究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则应重在学科教学如何渗透心理辅导。这样,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离研究主题。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K·M ·瓦尔沙夫斯在《科学工作者如何组织自己的劳动》一文中,他强调指出:“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的价值,就是说,正确的方法会提高研究的效率。过时的,考虑不周的或是没列所有细节的方法则会使研究的价值受到影响,有时由于方法的选择和个别方法的制定不够仔细,会造成全部工作的返工。因此科学工作者必须细心确立(选择和独立制定)研究方法。就是说,要把进行研究所必需的方式方法通盘确定下来。”这里,很清楚地阐明了在设计方案时,认真思考和确定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应该指出,不同类型的研究,应借助于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以揭示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验型的研究,多采用在观察基础上借助实验的方法来完成。如,当实验者研究学习时间和识字数量关系时,假设把时间当作自变量(作为操作或改变识字数量发生变化的那个量),那么,学习时间与识字数量关系中,识字数量则为因变量,它是学习时间改变的结果。为了探明这类教学过程的因果关系,就必须采用实验方法来完成。而为了教育教学上存在的某个问题,占用资料,学习研究,阐述评价古今中外有关教育家的理论、观点、经验,并提出自己的心得见解的理论型的研究,则要采用查阅文献法,坚持在有方向、有重点查阅、占有课题相关资料与文献的基础上,借助对已有研究成果“去粗取精”的分析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来完成。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较多采用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是指以教育实际工作者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研究方法。确切地说,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的参与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交替使用多种方法的一种研究主体与专家结合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鉴定问题(选定研究主题);(3)文献探讨(深入探讨有关文献);(4)拟订计划(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设立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 )收集资料(常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测验、实验法);(7)实施行动(根据假设,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或数据,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 (8)评价结果(将实验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供评价实验效果的预测之用)。

2、课题研究步骤。在考虑课题主要研究方法的同时, 要把课题研究的步骤(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等问题的计划也反映到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中。

如果把整个课题研究分为前、中、后三期的话,那么,前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选择课题和陈述假设;(2)制订研究方案。中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3)实施研究,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后期研究主要内容为:(5)解释结果。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时间和进度是根据研究任务的性质、难度、规模和研究条件等因素而定的。据英国的J·D·尼斯比特教授等人在《教育研究方法》中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时间大致分配为前、中、后三期各用于总研究时间的1/3。

(四)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

1、课题成果的形式。不同类型的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而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就决定了科研成果的不同形式。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两类:一是研究报告,二是学术论文。如细分,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

(1)先进教育经验总结。

(2)教育调查报告。

(3)教育实验报告。

(4)理论概括性的学术论文。

(5)其它一些表现形式。如多媒体课件制作, 编写实验练习册等。

2、研究成果的构成。研究成果的构成, 指阐述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及其结果的内容和结构。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经过选择课题(陈述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研究步骤后,对某些教育问题的一些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新产物。一般来说,一项完整的成果大致上都有如下这些内容构成。

(1)准确地阐述研究目的、意义和范围;

(2 )说明该课题必要的研究历史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失败教训);

(3)研究工作的对象、时间、地点、大致阶段、步骤等概况;

(4)说明研究方法、程序、手段等;

(5)阐释研究结果和得出结论;

(6)研究问题的讨论;

(7)参考资料与文献。

由此可见,组成完整的研究成果中的任何一点内容都在方案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体现方案设计中的课题依据、研究目标、范畴、方法、步骤及保证措施等决定着课题研究成败的因素。这表明,方案设计蓝图的水准决定了成果的优劣。

(五)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在组织上,要重视做好课题组成员的优化组合。 课题研究的任务完成情况与课题组成员的合理匹配、通力合作密切相关。故对课题任务所必须的研究人员数量,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实际经验等应有通盘考虑。由于课题组长是课题研究的带头人,规划、主持、全面负责研究工作,因而课题成果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课题组长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及其事业心。故课题组在分工时,对课题带头人一定要从优录用,切勿滥竽充数。力求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

2、在经费上,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教育科研的开展, 必需一定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因此,要认真做好经费的预算。

一方面,要注意厉行节约,让第一分钱都转化为研究效益。另方面,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资助和支持。力求确保“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标签:;  ;  ;  ;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_课题研究程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