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力生产应该通过变电站的工作来完成,所以在电力生产当中对于变电站运维现场所开展的作业,通过一定的安全防护以及监控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落实对策,可以给变电运行维护现场带来更可靠的安全保证。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正在引发电力行业技术的变革。为国家电网企业创造更多运维价值,本文对数据可视化在变电运维工作中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变电运维;信息系统;数据资产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发展,电力故障的复杂性也有所增加,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做好变电运维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分析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和具体位置,再对症下药,及时处理故障问题,尽快恢复正常供电。变电站作为电网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保卫对象,囊括了大量的电力系统数据资产。 如何增强变电运维的数据可视化对变电站内智能高效运维乃至电力系统电网的经济运行都有着实际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的特点
变电运维的工作并不是任意而为,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和施工环境的安全,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严格执行。总的来说,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电力系统变电运维技术主要有4个特点。
1.1 面对较为广泛的检查维修环境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较多不同功能的设备来满足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这样一来,变电运维工作就面临着较为广泛的检查维修环境。设备类型众多,设备数量也呈现一个高数字。同时,不同设备分布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1.2 检修环境较为复杂
电力系统分布范围较广,所以,设备所处的空间环境不尽相同。同一设备位于不同的环境内,可能要采用不同的检查维修方法,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环境的温度、湿度等众多因素在维修时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及时完成检修工作。
1.3 需要较高的技术标准
因为变电运维工作环境的广泛性以及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其对于技术的高要求和严标准。首先,用来检查维修的工具要包含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专业人员在进行维修时,要及时对问题的原因做出分析,找到解决的对策,实现问题的解决。不能因技术不过关而导致时间的浪费,影响了正常的用电活动。
1.4 问题出现不规律
首先,设备分布较为广泛,这就使得检修的移动范围较大。在实际检修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工作人员需要跨越较大的范围,才能找到问题根因并解决。另外,是变电设备的频率较大,电流、电量无法维持在一定值。
2阐述数据可视化的概念
数据可视化涉及创建与研究数据视觉表现的形式,此项技术又涵盖了数据的开发、数据空间以及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在充分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就能够使图形与图像用于抽象数据的表示得以实现,将数据间存在的相关性以及变化趋势直观地表现出来。为了使信息更加清晰有效地传达,数据可视化技术运用图表、统计图形或其他辅助工具通过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式显示出来,在视觉上传达出大量、直观、有效地信息。
3数据可视化在运维中的方法探讨
3.1建立有效的系统
大数据时代下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初的信息系统只是帮助企业完成事务性的数据整理归纳工作,而现在的信息系统已发展到对企业、组织的基层运行、中层的组织管理提供支持,并对高层的决策产生战略性的影响,并且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将会不断加强。在变电运维中,大量的变电运维数据散落在变电站设备的各个角落中,人工进行全数据的记录、处理、分析、类比、归档不太现实,不能把握电力设备运行的全寿命周期,并且每个变电站的运维数据保存在单一的变电运维班组,不利于对变电运维的数据进行调用和展开可持续的统计分析和趋势研究。所以需要一个有效的综合信息系统,用于整合变电站内各方面的数据,形成一系列内容全面的数据库,有利于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对变电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定量的分析。
现阶段国家电网PMS2.0的生产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变电运维管理中,而安防系统正在通过另一套系统进行构建。生产管理系统和安防系统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更具兼容性的系统和数据网。这种系统和数据网不仅使变电运维采集的数据上行得更为灵活方便,还能使数据库中的数据下行到各个运维班组的数据分析系统,使运维数据的指导意义更加地高效全面。在以安防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为构架的系统群中,建立一个核心数据库,并建立若干条数据网层,使两个输入系统和各个输出系统能够有效传输运维数据信息。各个运维数据分析系统应分别拥有断路器压力数据可视化、电流互感器压力可视化、避雷器动作电流数据可视化、红外测温数据可视化、变电站鸟巢数据可视化、站内通用资料(规程、典操、图纸)调用可视化等功能,并具有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数据分析系统主要通过图形、动画的方法为运维人员提供数据规律,以便于运维人员对缺陷规律、巡视周期、巡视重点和操作配置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决策,以提高变电运维质量和效率。
3.2开发企业内部的智能移动终端
要实现变电运维数据可视化,需要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智能移动终端,以解决变电站现场实际的数据量问题和数据结构问题。变电站内电力设备故障与设备自身的属性、运行工况和运行年限有关,也与当地的气象情况、气候环境等因素相关。人工或仪器采集的运维数据不仅应包括设备正常和异常时出现的各类数值,同时还应包含如地理信息、天气、现场温度与湿度等大量的相关数据,以便于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数据相关性分析。所以智能移动终端需要自带地理环境自动检测或获取功能,并能处理图片、视频等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开发内部智能设备有利于提高国家电网的科技水平和保证国家电网的数据安全,同时也方便系统接纳数据和存储数据,减少了手机设备上的快餐数据和不安全数据。
3.3提高运维人员的水平
变电运维数据可视化的前提是变电运维数据可靠性。在系统还没有进行实时采集运维数据时,系统无法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这时候仍需要变电运维人员保证自己采集的运维数据的正确性。变电运维人员的数量、运维工作经验、数据采集和整理操作熟练度以及人员的生理、心理素质、责任心都会对系统数据分析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当人员的运维效率低时,电力设备的隐患不一定能够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很大的事故,造成国家电网在社会上的负面影响。所以国家电网需要对变电运维人员进行持续而有效的培训,以增强运维人员在数据核实、数据纠错、辅助协同等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操作熟练度和增强、巩固运维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运维数据录入的精准度和高效性。
结束语
在变电运维中引入数据可视化的功能,建立一整套具有兼容性的系统,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记录,不仅能够提高现场运维效率,有效减少电力系统负面安全影响和经济损失,而且能够为变电站进一步的智能化做好积极准备,实现站内设备连续性数据统计,揭示数据规律变化,深度挖掘数据,并科学精准地安排运维工作,将能够彻底解决变电运维质量较低和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数据可视化技术在电网调度数据稽查中的应用[J].郭凌旭,张志君,陈建波,黄志刚,赵静.电工技术.2017(06)
[2]光伏数据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J].王明,高翔,文峥.控制与信息技术.2018(02)
[3]水电站设备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迟海龙,陈小松.水电站机电技术.2018(07)
[4]电力大数据可视化研究设计[J].孙梦觉,徐敏,牛斌.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9)
论文作者:郭志 侯继光 陈冠彪 林松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数据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变电站论文; 人员论文; 技术论文; 站内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