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花与她的“晓晓”--辽宁省抚顺经济开发区李世斋韩国小学简介_家庭教育论文

金珠花与她的“晓晓”--辽宁省抚顺经济开发区李世斋韩国小学简介_家庭教育论文

金竹花和她的“朝小”——辽宁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李石寨朝鲜族小学侧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族论文,抚顺市论文,经济开发区论文,辽宁省论文,侧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金竹花——辽宁省首批特级教师,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校长”。

辽宁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李石寨朝鲜族小学(以下简称“朝小”)——辽宁省民族教育先进学校、辽宁省优秀家长学校、辽宁省模范学校,1987至2001年连续15年被评为“辽宁省文明单位”,堪称一所“好学校”。

当年的金竹花不过是一名平凡的小学校长,当初的“朝小”也不过是一所普通的“村办”小学。然而,仿佛是为着佐证那句名言吧,15年来,金竹花与她的“朝小”风雨同舟、携手并进,开辟出了一条“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之路,被各地教育界同仁感佩地称为“金竹花现象”。那么,“金竹花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本文将和你一道走近金竹花,走近“朝小”,走近他们的“三结合教育”……

乘社会“尊师”之风 导政府“重教”之举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仍在相当薄弱的积淀上艰难前行。不言而喻,作为一所村办民族小学,摆在他们面前的发展之路曲折而坎坷。然而,在金竹花眼里,却是前景光明,机遇凸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随着“普九”工作的全面实施,尊师重教正日渐成为社会风尚,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也越来越频繁地摆上了政府工作的案头。改变以往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局面,争取政府全力支持和社会的热切关注,正是教育乘风借势、发展自我的良好机遇。于是,“朝小”多年来始终不渝地采取“主动宣传,热情引导,积极配合,开拓工作”的策略,与村镇政府、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舆情与工作氛围,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出优质的外部环境。

一、打造自身形象,赢得社会声誉。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既为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向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幼生长在贫困山乡的金竹花深深懂得,在广大农民眼中,校园就是文明的殿堂,教师就是文化的象征。因而,建设艺术化校园,塑造良好教师形象,这将极大促进全社会“党以重教为先,政以重教为本,民以重教为荣”的热情和行为持续发展。为此,“朝小”坚持走以“内治”求“外援”的道路,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精心塑造教师形象,使“朝小”成为当地人心中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高雅殿堂。

“内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在“朝小”,校长金竹花28岁时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特级教师,是省内外闻名的教学能手;40岁时被任命为抚顺市顺城区委宣传部长,后坚辞不就;33年固守校园,无怨无悔,不愧为人师表。生活中的金竹花,又是温良恭俭、贤淑孝顺,被当地人赞为“第一好儿媳”,全家当选“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这样的校长,以十足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家长和父老乡亲。在他们眼里,金竹花就是“道理”,但凡有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常可听到他们这样彼此劝解:“看看人家金竹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朝小”的教师爱戴金竹花、学习金竹花,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尽职尽责。至今,30多人的教师队伍中,100%的教师学历达标,100%的教师业务考核合格,100%的教师获得了省市级优秀课奖。同时,这支队伍具有高尚的师德,成为当地百姓最为信赖、最为敬重的群体。近年来,为建设学校和资助贫困生就学,金竹花和她的家人先后捐资6万余元,全校教师先后捐资3万余元。人心是杆秤,“朝小”的风范感动着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10年中,他们视校为家,出人力,出物力,召之即来;他们先后为学校累计捐资20万元。他们动情地说:“这样的校长和老师,我们信得过。帮助学校就是帮助自己的孩子,我们一百个放心,一百个甘心!”

二、落实组织机构,强化工作职能。

组织机构是工作运转的纽带,是形成合力与发挥团队精神的桥梁。然而有人认为“三结合教育”毕竟是一种形式抽象、结构松散的活动,有没有组织机构无关大局。对此,金竹花的看法是:正因为形式抽象、结构松散,就更需要建立牢固而稳定的组织机构,否则会使“三结合教育”形同虚设。回顾“朝小”的“三结合教育”组织建设工作,可以概括为:“随时调整,及时补位,认真求实,常抓不懈。”这些年来,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几经变更,村、镇、 开发区各级领导频繁调动,学生家长代表逐年更换,然而“朝小”总是能及时调整,先后筹划组建了由学校、家庭、社会及政府代表组成的“教育管理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协会”、“教育协会”等机构,从而在组织机构上确保了“三结合教育”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不断发展。

“朝小”规定:凡出台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重大举措时,都要将方案提交“三结合教育”机构审查。对学校而言,“三结合教育”机构在这项工作中更多地担负着传导、调解和协助的职能,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行之有效的沟通渠道。几年间,在进行课程改革、考试改革、评价改革、组织大型活动及增加专项收费等工作时,“三结合教育”机构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和组织功能,成为“朝小”改革发展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1997年4月,为适应教育形势发展需要,提高学校教育经费的造血机能,“朝小”在“三结合教育”组织机构的大力配合下,筹集资金15万元,成立了辽宁省首家小学教育基金会。至今,该教育基金会一直为学校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做好参谋向导,促进政府行为。

无疑,在“三结合教育”网络中,社会是依托,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大背景。而在社会中,政府是“主色调”,是影响社会的决定因素。政府的重视、支持与否,是“三结合教育”兴衰成败的关键。尽管教育事业是政府工作的分内之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领导者的认识水平不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发展教育和发展经济的关系,会有一定差异。因此,争取政府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中,“朝小”本着“做好参谋,当好助手”的方针,坚持每个学期至少3次向当地政府作工作汇报,坚持每学期至少两次请政府领导来校监察工作,介绍教育改革的动向,陈述学校面临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提请政府把教育工作排列在议事日程中,落实在行动上。正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校园扩建、民宅动迁、控制辍学现象等学校重大提案,统统得到妥善解决。也正是在政府的主持下,1986年以来,村里为学校建设投入资金60余万元,镇政府为学校教育投入资金20余万元。

三方紧密配合 构建教育网络

金竹花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全社会都负起各自相应的责任时,教育的职能才会获得全面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相对独立的育人主体,必须紧密联系、相互沟通,构建一体化的教育网络,联手协作,共同育人。然而,对“朝小”这样一所“村办”小学来说,如何编织“三结合教育”网络,没有经验可资借鉴,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朝小”在创造性地摸索着自己的路。

一、各司其职,填充育人的“真空地带”。

“三结合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消除大教育网络中的“盲点”和“空白”,在于调动和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热情与潜能,在于通过三方面的统筹与协作,最终形成育人合力。在向着这一目标摸索前进的过程中,“朝小”通过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家校联谊会、创建家校联系单、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设立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增进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邀请劳动模范、离退休老干部、律师、医生、私营企业家等来校作专题报告,为学生打开瞭望社会的窗口;通过与政府、公安、街道等部门密切联系,杜绝了学生流入社会参与未成年人不应参与的活动;通过向村镇领导汇报工作,请村镇领导来校检查工作,向社会介绍学校发展概况,宣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促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可以说,经过多年积极务实的工作,“朝小”在李石寨村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万多人口中,编织出一个宏大的教育网络,一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各司其职,统一协作”的大教育网络。

二、通力协作,构建育人的“立体交叉桥”。

“三结合教育”的功能,在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有机结合、通力协作,产生“1+1>2”的教育效应,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金竹花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均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育人的总体目标下,他们各自有独到的、无可替代的职能和作用,因而,彼此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独特功能,为学校教书育人所用,是“三结合教育”的本质特色。在实践这种教育思想过程中,“朝小”充分体现出卓有成效的创造意识,他们结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请村镇干部作村情、镇情报告,讲解历史,展望未来;他们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请劳动模范作先进事迹报告,培养奉献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他们结合法制教育,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就地取材,以“案”说法,培养法制观念;他们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请医务人员讲解生理、心理常识、培养健康心态;他们结合劳动教育,请农民企业家现身说法,介绍勤劳致富心得,树立劳动观念……与此同时,他们争取社会各界的协助,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清扫街道、捡拾垃圾、种草载树、参观工厂、走访农户、游览社区、观看电影,广泛地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实际,从而使学生身在小校园、心怀大社会,为未来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办一流家长学校 创一流家教水平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意义重大。由于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意识普遍较差,致使当地的家庭教育水平令人担忧。长期工作在农村的金竹花深切体会到: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举办家长学校。1986年9月,“李石寨村朝鲜族中心小学家长学校”成立了。17年来,家长学校工作计划作为“朝小”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年年送交“三结合教育”管理机构审核。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更是从当地实际出发,学中干,干中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举办“家庭讲座”,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教育是“三结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办“家教讲座”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渠道。“朝小”规定:每个学期举办两次以上家庭教育讲座,一般由专人主讲,讲座内容为两个方面,一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科学的教育思想,如《素质教育与孩子成长的关系》、《家庭中如何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孩子怎样才算成才》、《正确看待孩子的个性和弱点》等;二是介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如《父母的言行是不成文的教科书》、《家庭的潜移默化作用》、《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怎样才能工作家教两不误》等。讲座大都由金竹花承担,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每准备一次讲座,金竹花就要翻阅一大堆资料,熬上七八个夜晚。由于讲座深受欢迎,那些“漏课”的家长纷纷要求“补课”,金竹花欣然应允,10个人给补,1个人也给补!家长们难为情地说:金校长,下次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按时来听你的课!近年来,“朝小”的家庭教育讲座,按期开课率保持在100%,家长出席率保持在95%以上,令人感佩。家庭教育讲座,已经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

二、开放课堂教学,接受家长监督。

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有权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的水平和状况。在规定时间内,向家长开放课堂,既能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又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勉励;既能展示学校教学的真实情况,又能获取来自家长的反馈意见;既能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又能郭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1989年以来,“朝小”每学期开辟出两天“课堂教学开放日”,欢迎家长来校听课,鼓励将评价意见以不记名形式投递学校信箱。多年来,“课堂教学开放日”在极大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发挥着特殊功能:渗透教改信息,争取家长支持。1986年起,“朝小”在当时上有国家教学大纲约束、下有家长和社会升学压力的局面下,以改革创新的气魄,开始了大幅度的课程改革,取得了好的教育效益。这项课程改革所以能够顺利推进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课堂教学开放日”的渗透和引导。正是当家长看到孩子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时,他们才由衷地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拍手叫好。

三、交流家教经验,评选家教典型。

怎样促进家庭教育生动活泼地持续发展?这是金竹花经常思考的问题。相对于学校的“家教讲座”和“课堂教学开放日”而言,身边的乡亲邻里培养子女的成功经验,更易于为广大家长所认同。于是,“朝小”每个学期都要遴选出最优秀、最典型的家教经验,纳入家长学校课程,举办专题讲座。优秀学员李仁淑是一位平凡的女工,生活非常困难,但她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坚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活动,常年做家教心得笔记,摸索出许多好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李仁淑的家教经验折服了众多家长,他们说:论文化,论条件,李仁淑不如我们。可人家能培养出这样好的孩子,凭的就是好方法。受成功经验的熏陶和影响,家长们渐渐远离了封建家长式的教育手段,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日渐为广大家长所接受。

同时,为弘扬良好家教风气,促进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朝小”还与家长委员会、镇妇联组织,共同举办了每年一度的“好家长”评选活动。为了配合“文明”村镇建设工作,学校将“好家长”的评选条件在“关心子女成长,帮助子女进步,讲究家教方法,支持学校工作”之外,又增加了“遵纪守法,孝敬老人,不赌博,不迷信”等条款。至今,学校已经先后评选出“好家长”1600多名,不但促进了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且带动了本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挖掘教育资源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在李石寨这片土地上,广大农民早已把“朝小”看做是当地科学文化的中心。随着“三结合教育”的深入发展,金竹花开始了这样的思考:在当今大力落实“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中,如何发挥“朝小”的“辐射”作用,如何发挥人才、智力、信息技术、设备的优势,倡导科学,传播文化,带动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在长期实践中,“朝小”以不懈的努力进行着自己独到的探索——“立足校园,参与社会,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开展科学文化普及活动,开展生活方式革新活动”——这,就是金竹花和“朝小”回报社会的一片真诚。

一、开展文体活动,树立文明向上的时代风尚。

在“朝小”,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但凡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就要尽可能广泛吸引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多年以来,他们将儿童节、教师节、学校艺术节、学校运动会、毕业典礼等办成盛大而喜庆的节日,办成全校师生与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同欢同乐的庆典。目的就是为了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就是为了让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文明风尚熏陶四邻、辐射乡里。多年来,每到春夏之交,人们就探询着运动会的消息。在这方朴实的土地上,每年一次的学校运动会,成了当地的全民运动会,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当运动会在人们期盼中来到时,无论教师、学生、家长、村民、村镇干部们,都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大家济济一堂,其乐融融。赛场上,看到叔叔婶婶们赛跑、爷爷奶奶们“钓鱼”、老师们拔河,孩子们热烈地鼓掌,拼命地擂鼓;看到孩子们昂扬的精神、整齐的队伍、出色的表演,家长们投去怜爱的眼神,村民们送来赞赏的目光,干部们露出满意的微笑……家长们由衷地表示:金校长的心事我们最清楚,我们相信她!当学校舞蹈队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顶罐舞”、“花儿红,我也笑”荣获国家和省级表彰奖并远赴日本参加“2000年世界民族艺术节”演出时,家长们更深切理解了金竹花的眼光和用心。那文明礼貌、互帮互学、载歌载舞、亲情洋溢的生动场面,犹如灿烂的彩霞,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教化着人们的言行……

二、利用校园阵地,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

引导农民关心国家大事,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也是“三结合教育”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多年来,“朝小”利用家长学校和举办的各种讲座,宣传党的政策,讲解时事形势,推崇传统美德,倡导移风易俗。如“改革开放与勤劳致富”、“党的民族政策好”、“婆媳之间如何相处”、“未来的农村生活”等讲座,无不切近实际、开阔眼界。“朝小”还选派优秀教师走出校门,为养老院讲解改革开放形势,为镇妇联介绍国内外大事。身为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候补委员的金竹花,更是经常为当地党政机关作报告,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

毫无疑问,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

金竹花说过: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来说,“三结合教育”虽不是“先导”的教育理念,却应当是“常规”的教育行为;虽不是一木擎天的灵丹妙药,却无疑是迈向“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

斯言善矣!愿教育界有更多的金竹花,有更多的“朝小”,愿学校“三结合教育”在素质教育大旗的引领下,猎猎前行,走向明天!

标签:;  ;  ;  ;  

金珠花与她的“晓晓”--辽宁省抚顺经济开发区李世斋韩国小学简介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