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辰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蒙城中学 2335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音乐学科作为美育的主渠道,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学生在音乐氛围的熏陶下,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烘托艺术情感,还能健全人格、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中学生的未来学习、工作与生活都大有益处。然而我国音乐教育长年以来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没有引起充分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落后,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想要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我们必须从了解音乐教育现状着手,理性看待问题并查明原因,为新一轮的音乐教育改革做好准备。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育现状;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027-01
我们在调查工作中发现,中学阶段的传统音乐教育形式亟待改革,新形势下的音乐教学活动要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现行音乐教材内容以及新课标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下结合初中音乐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音乐教育的改革建议,希望能与更多一线教师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共同努力提高音乐教育水平。
1.初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经过我们调查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主要问题还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需求不相匹配,灌输式的教育导致音乐课堂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气息。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初中音乐教育中面临两个问题亟待改进:
1.1教学方法落后,学习效率低下
与新课标下日益完善的音乐教材内容相比,当前我们在音乐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落后,根本无法匹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这就导致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把握不足,缺乏音乐探究兴趣[1];另外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往往将音乐课程列为“副科”,学生的音乐活动时间经常被其它科目占用,长此以往造成音乐课程“名存实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探究兴趣
当前我们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往往以“应付考试”为观念,所以课堂教学只是一味地渗透理论知识,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材内容而进行,这种单一化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被动的接受知识,根本无法体现音乐课堂的魅力,也很难调动中学生的审美情趣。
2.初中音乐教育的改进建议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达到理想的音乐教育效果,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思路、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非常关键。教学改革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们一线教师仍然是一节课的主宰者与引导者,我们要拿好教学的“指挥棒”,完善音乐教学体系,让音乐课堂大放光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本次调查活动中反馈的音乐教育现状,笔者主要提出以下三点改进建议:
2.1营造情境,优化教学策略
在音乐课堂上,我们通过营造浓厚的音乐情境,带给学生听觉、视觉、感官等多重感受,以此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而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我们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与魅力,让学生走进音乐、感知音乐,实现“以美激趣”的教学效果。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多媒体设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将音乐教学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多媒体影像、声音、文字、图片于一体的优势,将学生带入音乐氛围中。例如我们在学习经典江苏民歌《茉莉花》时[2],我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演绎视频,将学生带入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中,让他们对比新版音乐作品与旧版音乐作品的异同点。通过音乐鉴赏,学生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探究热情,体会演唱过程中的音色转化及音乐力度调整,他们仿佛身临其境,爱上了茉莉花的素净与高雅。我们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引入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课堂教学目标,优化音乐课堂结构,经过一系列的改变,显著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2.2突破束缚,鼓励自由发挥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励学生的音乐灵感与音乐创造性,突破单一化教学模式的束缚,自由发挥,在音乐鉴赏与探究活动中挖掘音乐潜力,提升音乐技能水平。例如学习《丰收之歌》时,为了能让学生把握演唱歌曲的情绪,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劳动人民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感受喜悦的心情。所以教学时预留“空白”点,让学生尽情地想象与创造,他们仿佛融入了大丰收的场景中,感受经过一年的辛苦,农民伯伯终于有所回报。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音乐的鉴赏与理解亦是如此,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路与想法,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把握歌曲内涵,最后则殊途同归——掌握音乐知识,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我们在课后反馈环节与学生沟通发现,大家不仅感受到音乐课堂的热情,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欲望,还通过学习形成了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这才是一节真正成功的音乐课堂。
2.3小组合作,挖掘音乐潜力
小组合作是当前中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尤其在即兴表演环节,减少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呈现音乐作品,在无拘无束的音乐天地展示才华、释放自我,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音乐情趣。例如在鉴赏民歌《渔歌(阿里啰调)》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进而爱民歌、学民歌、唱民歌,我将大家分成几个合作小组,邀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即兴表演“对渔歌”的场景。于是有的小组表演合唱,有的小组表对歌演唱,有的小组又创新性地融入乐器伴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让学生们感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树立集体荣誉感,这样的音乐课堂是高效的,也是有价值的。
总之,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期待与新需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教学方案,我们要积极应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音乐学习体验,形成独特的音乐教学风格,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培养中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丹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外交流,2018,(19): 286.
[2]周蕊蕊.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11):249.
论文作者:汪静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 课堂论文; 民歌论文; 初中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