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结合的若干规律探讨_体育科学论文

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结合的若干规律探讨_体育科学论文

对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相结合若干规律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律论文,科学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相结合是我国体育科技工作的一项既定方针,实行多年来取得了许多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无庸讳言,也存在着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为了进一步加强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的结合,有必要从理论上来探讨一下这两者相结合的若干规律的问题。

1 共存律

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之间存在着唇齿相依、皮毛与共的密切关系。这是由于:

首先,体育科学是运动训练的产物。随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和运动潜力的不断挖掘,运动训练的制约因素也不断增多,涉及到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医学、心理和高科技等许多方面,而且这些因素还在不断分化和综合。因此,训练和比赛的难度和复杂度已渐渐超越教练员个人能力的范围,仅凭他们的经验和感觉已很难有效地控制训练过程。于是一种旨在延伸教练员的大脑和四肢的专门工作——体育科学便应运而生并且日益发展,成了运动训练的一个有力支点。由此可见,体育科学是运动训练的产物,对运动训练有着极大的依附性。运动训练是体育科学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运动训练提供科研课题、经费以及研究、实验和成果检验、推广的对象,体育科学便成了没有皮的毛,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其次,运动训练离不开体育科学。本文的体育科学是一个大概念,是体育科学和体育技术的简称。所谓体育科学是指认识体育的知识体系,其任务是研究体育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探索和创造体育新知识、新原理、新思想、新领域和新理论等,其成果是知识形态,是潜在的生产力,其要害是解决一个“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所谓体育技术是指发展和改造体育的手段,是人们利用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创造出来的体育新方法、新手段、新技能、新器材、新装备等,其成果是物质形态,是直接生产力。其要害是解决一个“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教练员和运动员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科技知识和接受了必要的体育科技服务之后,也就是说在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这些关键问题之后,其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正确地掌握运动的规律和方法、手段,才能变盲目为自觉,变被动为主动,变必然为自由,变粗放为集约,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才能得心应手地搞好训练和比赛,也才能取得预期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即使是那些目前尚主要依靠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经验和意志而较少借助科技进步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队(员),如果再插上科技的翅膀,那么一定会如虎添翼,训练的效果当会更好,获胜的把握当会更大。

由些可见,体育科学和运动训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谁也离不开谁。这一规律是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基础。

2 整体律

体育科学和运动训练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当两者相结合成一个整体时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所谓相结合是指体育科学面向运动实践,运动实践依靠体育科学,两者通过结合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体育科学作为训练的第一生产力作用于教练员、运动员、运动和训练器械以及训练和比赛全过程,用来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素质,改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的效益和效率以及比赛的成绩。只有通过相结合,把科技成果并入训练和比赛过程,体育科学才能发挥作用,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相结合必须贯彻于始终。首先,要共同选好训练的生长点和科技的支撑点,使两者有机地对接,形成结合点——攻关课题或科技服务和开发项目。在确定结合点时,既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最迫切、最关键的要害问题,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以便掌握先机之利,收捷足先登之效,切忌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当然,还必须考虑各种条件的可能性。其次,在进行研究或科技服务的过程中,双方要密切配合,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形成默契,并通过一定的法规和契约予以规范和约束。最后,研究成果一定要通过训练来进行检验并且直接应用于训练和比赛。只有这样,“面向”和“依靠”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相结合才能有0效、持久。而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经过体育科学和运动训练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精诚合作。为此,必须有一定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做保证,使双方都能产生加强相结合的内在动力和压力,形成共同的利害关系,使得双方通过相结合能共同得益。

3 前提律

就相结合而言,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前提,后者是主导。说体育科学是相结合的前提,是因为只有拥有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体育科技队伍和相应的科技条件,才能提供必要的体育科技成果和服务;只有当教练员和运动员通过实践体验到你的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对他们的训练和比赛真正有所帮助时,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来买你的账,和你结合;没有这一前提,相结合只是无米之炊,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相结合的前提是大力发展体育科学。而要发展体育科学,必须首先掌握它的下列特征:

首先,体育科学是一门年轻的、还不成熟的新兴科学。说它年轻,是因为系统的体育科研始于二次大战结束后,而其快速发展和壮大,受到世界普遍重视则更是近二三十年来的事,因而它十分年轻,研究队伍也比较小。由于年轻,加上下面将要论及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等原因,致使体育科学目前还不成熟,对运动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还不能做出及时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在不少方面体育科学不但起不到先导作用,甚至连事后总结经验、教训都感到十分困难。在许多问题上科技成果和实际运动成绩之间还不能形成因果对应关系。有不少“理论”尚处于推理、假设和一般经验归纳阶段,缺乏必要的科学实验和验证。此外,各个学科发展还很不平衡,生理、生化等生物科学方面相对比较成熟一些。对运动员行为中的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征还很难做到有效控制。各个学科的普遍原理和一般知识与各个运动项目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至今还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总之,至今许多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成绩中的科技含量还有限,教练员的经验迄今仍不同程度地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体育科学是一门十分复杂、范围很广的综合科学。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首先,研究对象错综复杂。大大小小的运动项目和专项有好几百个,加上制约运动成绩的大小因素数以百计,涉及的学科数以十计,涉及面大到生态环境,小到基本粒子几乎无所不包。人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而作为竞技体育研究对象的运动员更是运动中的人类精华,其研究难度比之处于静态的普通人还要更胜一筹。其次,研究的方法手段纷繁复杂。各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研究范畴和方法、手段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加上各个学科的普遍原理、方法和手段还要和各个运动项目相结合,这就更难上加难。第三,不少问题的研究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例如运动员选材研究周期往往长达10余年。我国乒乓球直拍反面进攻技术从1986年开始研究到1992年刘国梁在国际大赛上获冠军从而使成果得到验证和世界承认先后共达6年之久。 说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是因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体育现象和运动中的人。这两者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相互渗透性,决定了运动成绩的制约因素也必然是多样、复杂和相互渗透的,从而导致体育科学是一门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只有从多学科的角度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体育现象和运动中的人进行综合研究、考察和治理,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对体育科研所无论在研究人员的学科面、数量和质量方面,还是在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和科研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外在建立体育科研所时无不慎之又慎,都走少而精的道路。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只集中精力办好一所全国性的体科所,使之发挥权威作用,为在奥运会和国际大赛中夺取更多奖牌服务。就连同样实行全运会制的前苏联鼎盛时期全国也只有三个体科所;但是,每个所都是名副其实,质量和效益都较高。

体育科学的第三个特征是科技成果难以商品化。与训练有关的科技成果中,除少数物质形态成果可直接进入市场外,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理论、原理和某些方法等精神形态成果由于下列三个原因而很难进入市场:首先,目前知识产权尚无法保障,经发表人人都可无偿使用。其次,不少先进技术无法保密,在比赛中刚一露头,很快就被别人学去。第三特异性强,许多研究成果是针对某一具体运动员的,可移植性受到限制。此外,即使那些能进入市场的科技服务项目,由于成本较高,而服务对象不多,因而经济效益不会高。对绝大多数运动项目而言,竞技体育科技成果的效益主要是体现在运动成绩提高这一社会效益上,本身见不到什么经济效益。体育科学的这一特征决定着体育科学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只能是公益性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这方面的最好例证便是,即使是当今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德等国的竞技体育科技工作几乎全部都是官办或协会办官助,很少有商办的。

从体育科学的上述特征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三点结论:一是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体育科技,它目前还不够成熟,还远不是万能的,也很难甚至根本无法做到立竿见影;因此,要体谅体育科技工作者的难处,不要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二是要下大决心,增加投入,大力发展体育科学,使之日臻成熟,更好地满足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德国主管体育的内政部1993年体育经费共2.36亿马克,其中用于体育科技范畴的费用达4984万马克,占体育经费的21.13%。 该部同年共资助竞技体育训练和科技服务5451万马克,其中直接用于科技服务的费用为2001万马克,占总费用的36.7%。从这两组数字中可以看出德国政府对体育科学和体育科技服务重视的程度。我国虽然由于前提条件和体制不同,不大好与之相比较,但总体上讲体育科技经费在体育经费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乎其微的。当前很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至于经费来源,除了从事业费中增拨外,建议建立体育科技基金。至于基金的来源,可考虑从国家体委开发体育无形资产的收益以及体育彩票、各种赞助、捐赠和奖励中提取不少于10%的份额作为主要支柱之一。三是要改革我国体育科研所的体制。目前我国国家级的体科所有5个, 计划单列城市以上的体科所达40多个,均居世界首位。力量非常分散,重点很不突出。导致大多数地方所的研究条件和能力都很差,实际上只能起到体工队科技成果推广站的作用,但却和体工队并列,形成两张皮,不但在许多地方造成浪费,而且也不利于体工队自身的训练科学化。就连号称全国最大的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目前的处境也很艰难。科研经费和条件不但根本无法和国外先进同类所相比,在许多方面甚至和国内地方所相比都不得不退避三舍。仅拿经费来说,实际有效经费逐年下降,目前仅够勉强维持人头费。1992年该所事业费加课题费共224万元,人均9758元, 不但和同年德国同类所——德国应用训练科学研究所相比,总经费是人家的1/29, 人均经费为1/55。 即使和同年我国全运会总分前六名的地方体科所相比,人均经费也要少39%。该所目前科研人员逐年递减,年龄严重老化,青黄不接和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学科和运动项目已经或即将面临人才断档,现有仪器设备严重老化和残缺不全,导致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情况还将进一步恶化。这一严峻现实和当前体育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位置以及我国竞技体育对体育科技的殷切需求都是极不相称的。建议国家体委立即采取措施,深化体育科研体制改革,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过渡,走集约化道路,缩短体育科研战线,加强重点科研所的建设。至于地方体科所,除少数条件较好可继续保持外,大多数所和体工队合并,变两张皮为一张皮,在体工队的统一领导下,充实体工队的科技开发应用力量。

4 主导律

运动训练部门是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主导。这是因为训练部门是整个训练的操作者,尤其教练员更是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各种科技成果大都只有通过训练部门特别是教练员才能直接作用于训练过程,产生效益;否则,任你科技成果再多再先进,科技服务态度再好水平再高,他不理睬你,也无济于事。因此,提高训练部门和教练员、运动员的科技意识和素质及其对科技成果的吸纳和开发、转化能力,发挥其主导作用,是搞好相结合的关键。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得不够。过去我们总是着重强调体育科学必须面向运动训练,科技人员必须下队服务,但效果往往并不见得很好。这恐怕和没有同时也强调运动训练也必须依靠体育科学或者对这一点强调得不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有关。这一缺陷不但我们体育界存在,而且也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许多部门的通病。正因为如此,所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所有生产部门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人员素质和依靠科技进步上来。这一点无疑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体育界。根据国外以及国内其他部门的先进经验,为要充分发挥训练部门在相结合方面的主导作用,必须为它们创造一些基本条件,例如要成立专职机构,要有一定的科技人员、经费和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等。美国的科罗拉多奥林匹克集训中心以及韩国的泰陵集训基地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那里除了拥有一流的训练条件外,自身都还拥有一流的科技条件,能确保两者有机的结合。看来这是一种国际发展趋势,值得我们深思和效法。

5 开放律

相结合的两个主体——体育科学和运动训练这两个系统无论是自身,还是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是因为:首先,如前所述,体育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力量比较薄弱,而所涉及的面却非常宽广,各个体育学科和其母系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多新兴学科,特别是高科技又不断向体育科技领域渗透;因此,体育科学只有向其他科学和学科开放,借助它们的参与和促进,自身才能得到发展和壮大。其次,运动训练只有向其他有关科学特别是高科技敞开大门,取得它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才能弥补现有体育科技力量之不足,取得更大的科技效益。第三,体育高等院校是体育科学和运动训练部门的天然而可靠的同盟军,那里藏龙卧虎,人才荟萃。体育科技和运动训练都必须共同向它们敞开大门,依靠它们来充实和壮大自身的力量。第四,体育科学和运动训练这两个系统之间除了现有的横向对等层次的联系外,还应当提倡不对等层次的联系,造成上下左右、中央与地方之间根据需要与可能、条件与效益等因素自由选择结合对象和合作伙伴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以便公平竞争,进一步提高相结合的效益和效率。

收稿日期:1997—08—05

标签:;  ;  ;  

体育科学与运动训练结合的若干规律探讨_体育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