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本研究随机抽取南通市17个二级以上医院的361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1型糖尿病(T1DM)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方案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T1DM106例、T2DM255例。胰岛素使用方案分为替代治疗或补充治疗。(1)比较两种糖尿病使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2)比较同一类型糖尿病经两种方案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的变化;(3)比较两种糖尿病经同一方案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1)T1DM患者使用补充治疗者占38.8%,T2DM占71.7%。T1DM经替代、补充治疗后,最大血糖波幅分别下降49.8%、5.9%(P<0.05)。(2)使用补充治疗后,T1DM、T2DM平均血糖下降20.2%、33.1%,餐前血糖下降21.3%、34.8%(P<0.05)。(3)使用替代治疗后,T1DM、T2DM平均血糖下降25.5%、37.2%(P<0.05)。结论:T1DM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后最大血糖波幅下降明显;T2DM使用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后,平均血糖、餐前血糖有所改善。提示T1DM需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而T2DM的胰岛素使用建议个体化治疗才能获益。
【关键词】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87-02
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发展为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最小化。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微血管病变风险25%[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1%,DM相关心肌梗死发生风险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 ,表明HbA1C值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然而对DCCT研究结果作进一步分析之后发现,即使患者的HbA1C水平相同,其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也不相同,其中,血糖波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血糖波动范围较大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也大,亦即HbA1C虽然作为长期血糖控制的监测指标,但并不能确切反映血糖水平漂移的幅度和频率,所以探讨血糖的变异性对控制DM慢性并发症的发展至关重要[1]。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变化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措施。本研究重点探讨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应用方案、治疗效果,特别是胰岛素应用对两者血糖波动性有无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南通市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17个二级以上医院的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病历。排除有肝肾疾病,儿童,妊娠妇女,肿瘤,严重感染,服用激素等。纳入研究对象1型糖尿病106例、2型糖尿病255例。男性200人,女性161人,年龄在18~78岁,糖尿病病程1~30年,糖化血红蛋白4.2~19.7%,入院时一般资料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研究设计 胰岛素治疗方案包括替代治疗(每日三餐前速效胰岛素及睡前长效胰岛素1次注射,简称3+1,胰岛素泵,预混胰岛素每日3次注射)和补充治疗(包括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注射、长效胰岛素每日1次注射、其他),比较1型、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方案是否有区别;血糖控制指标包括:平均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最大血糖波动幅度的下降比值,血糖控制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同一类型糖尿病使用不同胰岛素方案后血糖控制指标的改变;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糖尿病使用同一种胰岛素方案后血糖控制指标的改变。
1.2.2血糖控制达标标准 餐前血糖<7.8mmol/L,随机血糖<10mmol/L定义为住院期间血糖控制达标。
1.2.3安全性评估 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使用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评价。血糖低于3.9mmol/L称为低血糖,低于2.2mmol/L称为严重低血糖。
1.2.4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17.0分析,所有的连续变量均使用Kolmogorov–Smimov正态检验。正态分布变量使用X±SD,两组之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使用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法。分类变量资料使用百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T1DM、T2DM患者入院后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1型糖尿病主要使用3+1、预混2针,分别为31例(29.2%)、29例(27.4%);2型糖尿病主要使用预混2针,共134例,占52.5%。T1DM患者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65例(61.2%)、胰岛素补充治疗41例(38.8%);2型糖尿病患者替代治疗例72例(28.3%)、胰岛素补充治疗183例(71.7%)。
2.2 表2为T1DM患者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胰岛素补充治疗后平均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最大血糖波幅改变的比较。其中,血糖控制达标人数分别为11人(16.9%)、9人(2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519。分别有7人(10.8%)、3人(7.3%)发生低血糖,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80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南通市T1DM住院患者仍有38.8%的患者未使用胰岛素完全替代治疗,且血糖波动幅度较替代治疗组下降不明显,仅下降5.9%(表3)。与补充治疗组比较,T2DM替代治疗组治疗前血糖波幅较大,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较多(表4)。与T1DM相比,T2DM使用补充治疗后,平均血糖、餐前血糖下降百分比更明显(表5)。与T1DM相比,T2DM使用替代治疗后,平均血糖控制更佳,平均血糖下降百分比明显,使用的胰岛素剂量更多(表6)。本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漂移以早餐后明显,与Pearce[3]及SYLVIA FRANC[5]研究结果相似,早餐后血糖升高明显可能与“黎明现象”有关,即由于正常昼夜节律的激素调节异常导致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葡糖糖利用减少[4]。
本研究主要是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血糖变化的横断面调查,对患者未进行长期随访,但结果对临床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胰岛素使用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HIRSCH I B,BROWNLEE M.Should minimal blood glucose variability become the gold standard of glycemic control[J].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5,19(3):178-181.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33)[J].Lancet,1998,325:837-853.
[3] Pearce KL, Noakes M, Keogh J, Clifton PM. Affect of carbohydrate distribution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peaks with the use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type 2 diabetes. Am J Clin Nutr 2008;87:638-644
[4] SYLVIA FRANC,CATHERINE PETIT,DURED DARDARI,et al.Can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Excursion Be Predicted in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Care,2010 ;33:1913-1918.
[5] Cerasi E. Comment on: Nathan DM, Buse JB, Davidson MB et al.Management of hyper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 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Diabetologia ,2006;49:1711-1721.
论文作者:张宏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血糖论文; 胰岛素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低血糖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