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论文_覃月颖

浅析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论文_覃月颖

广西振鸿宇水电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水资源作为非常重要资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水资源日益稀缺和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给人们带来了警告。所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堤防;建设

引言

在整治河流中最常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水利工程建设。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涌入的今天,水利工程的作用更是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作为新时期社会建设最重要的理念与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使得生态河道建设成为了我国必须要重视和发展的河道建设方向。

1生态堤防的概述及其基本原则

1.1生态堤防的概述

对生态堤防进行设计的方案和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自然原型护岸河堤、自然型护岸河堤和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①自然原型护岸河堤。在河岸的两侧种植一些喜水的植物来对河堤进行保护,如芦苇、柳树、菖蒲草等。采用这种方案的生态堤防仅适用于坡岸较缓的处于腹地的河段,因为这些植物对河堤的保护性比较小,不能抵抗洪水对堤防的破坏。②自然型护岸河堤。这种类型的护岸河堤是采用种植相应的植物与一些石块、木材等天然的材料融合在一起形成对堤岸的保护体系,主要被应用在比较陡的坡岸上,对一些冲刷比较严重的河堤非常有效。③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人工自然型护岸河堤主要被应用在防洪要求比较高的河流堤防中,是在自然型护岸河堤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主要采用混凝土或者钢混材料来河岸进行加固,这种护岸河堤的防洪能力非常强,在我国的洪水多的地区被广泛应用。

1.2生态堤防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无论哪种工程的建设都是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在生态堤防的设计过程中,所有设计都要参照设计的标准进行,确保工程的建设在能够满足堤防建设要求的前提下,保护周边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生态堤防的建设安全性是堤防设计和施工的首要原则。第二,整体性原则。生态堤防的设计是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延伸,是河流景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生态堤防设计时,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确保生态堤防的设计与河流原有的生态体系能够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河流景色。第三,自然性原则。自然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建设时,周围水体以及环境不遭到破坏。在进行生态堤防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对周围环境进行保护,还要充分利用施工地的自然资源,降低工程的造价,同时提升其生态效益。第四,亲水性原则。生态堤防的亲水性原则主要是通过对堤防的建设,给施工当地的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自然的娱乐活动场所,让居民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欣赏水景和亲近大自然。

2国内生态水利现状

2.1生态防洪

其针对与面对的是城市防洪与城市景观建设。需注意的是水生物、周围景观、水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防洪工程除了要考虑防洪问题以外,同时也要确保环境与城市能够融为一体,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

2.2生态开源

其针对的是水库讯水位的监督与管理,也就是涵水水源和水资源化建设。资料显示当前国内共有8万余座水库。结合过往经验,国内大多数水库在除险加固中都予以了高度关注,水库有着较强的汛限水位。此外在出现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时候,可以通过放水的方式,利用洪水缓解供水矛盾,平衡水库区域生态。生态水利通过涵养水源的方式完成生态系统的修复和调整。该方式体现的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生态环境

在生态工程中,生态补水与流域调水是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后者利用跨流域调水完成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与合理配置。结合近些年的资料可以看出,生态补水的应用和建设具有现实性意义。该理念和方式采取的是水源调度完成湖库补水,满足鸟类、水生植物、鱼类等水库区域生态链的最低用水要求,能够有效缓解水源干枯对当地生态的不良影响。该方案还能够缓解工农业污水对河库造成的水源污染影响。

3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构建

3.1防洪工程计划的原则

生态水项目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项目,需要考虑各种好处,例如经济和环境效益,以及人类需求和自然环境的效益。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时候,必须权衡各方利益,评估项目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传统的河流管理项目忽视了周边生态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它没有利用河流的自组织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来修复河流本身。在规划防洪工程时,应充分考虑周围生态环境和河流的组合来进行规划和分析。除常规评估和监测外,还必须调查和研究相关范围内的生态系统,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它们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和更新计划。

3.2堤型的种类繁多

堤防类型与堤防的完美结合造就了生物多样性和河流多样性。在河流条件的影响下,生物将选择不同的形成方法。安排生态堤防时,应尽可能保留原始河湖的自然形态,不破坏生态本来的样貌,曲折分散的状态需要得到保留,这样就可以减小对于生物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影响。在处理保护距离的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原则需要遵循,那就是能宽就宽的原则,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防洪与生态系统的联系需要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处理,对于河流的自我恢复的能力,在施工前需要考虑到位,生物物种的生存以及繁殖也应当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人与自然才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进行堤防类型选择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的结合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项目的安全性需要保证,结合当地的条件,合理的使用当地的原材料,为植物的生长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河流之间的连通也要得到保持。

3.3河岸的防护

水陆边界带的河岸保护结构是控制生态系统河流管理的主要因素。陆地边界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对于水生生物以及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来讲,这里是它们彼此的迁徙的区域。这个地区也在影响对于动物们的饲养,避难和繁殖。因此,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建立联系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得以实现。为确保项目的安全,以及可以保护河边保护的多样性形成并保护生态景观。尽量避免在河边保护结构上施加坚硬的不透水材料,利用天然材料和柔性混凝土结构促进生物生长和繁殖。

3.4工程的施工与管理

如果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遇到生物体正在发育的时期,就应当避开,对与自然界的生物保护需要加强,并恢复它们原有的栖息地。如果遇见一些稀少生物,甚至即将要消失的生物,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这个时候,更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将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以此来改变环境,合理地进行排水,植物周围的生长环境也需要改进。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需要尽可能地减小。关注环境,水利工程的优良特点需要表达出来。对于一个项目的前期和后期,相关的保护以及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有关工程数据的收集要处理好,工程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不断实践积累经验,为今后的项目发展带来可利用价值。

结语

从现状来看,国内生态堤目前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的矛盾与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在生态堤的设计与建设中,必须要充分围绕长远化、科学化、合理化、生态化需求努力。不断完善这一系统工程,在循序渐进过程中,丰富与强化其实用性。生态堤防需要重点控制与管理底线布置、地形选择、河流断面、安排、景观与生态袋等方面内容。只有保障了生态堤设计的合理性,生态堤才能够发挥防灾减灾、防洪抗涝以及生态经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凌翔.江油豫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堤防设计理念[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7):46-47.

[2]朱冬舟,陆惠萍,仓基俊,等.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库区生态堤防设计[J].中国水利,2018(14):26-28.

论文作者:覃月颖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  ;  ;  ;  ;  ;  ;  ;  

浅析水利工程生态堤防的建设论文_覃月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