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流动花朵”之美丽,打造和谐班集体论文_李良善

借“流动花朵”之美丽,打造和谐班集体论文_李良善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灵昆第一小学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班级外来学生在校表现出的普遍性、典型性的优秀品行以及形成的原因,尝试性地采取方法来强化和提升这些优秀品行,并使优秀品行能有效迁移至班级的本地学生。研究结果既能促进外来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生活而健康成长,又能教育与影响班级本地学生的全面成长,而且对于美丽班级、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优秀品行 外来学生 赏识教育 观察学习

近年来,我校已经成为了外来学生重要的的入学地。(本文的外来学生是指户口不在本区而来校借读的学生。)以我班为例,39人中,外来学生有10人,约占班级人数的4分之一。本文通过班级访谈、调查、比较研究等方式,挖掘班级外来学生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行以及形成的原因,通过赏识教育和观察学习的方法来强化和提升这些优秀品行,并使之良性迁移至班级本地学生,从而打造和谐班集体。

一、班级外来学生所具有的普遍性、典型性优秀品行

我班外来学生虽然有着普遍存在的一些养成教育方面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外来学生身上还具有本地学生较少拥有的一些优秀的品行。

(一)生活独立,自理能力强

通过班级家长接送方面的调查得知,我班8位外来学生都不用家长接送,靠自己步行来回上学放学,其中有四位同学暂住的地方和学校相距1000米以上。近几年我校举行的野炊和种植实践活动中,据我观察,班级中几乎所有的外来学生无论煮饭烧菜,还是挖土种菜,动作都十分老练,有他们参与的小组实践活动开展得总是特别有声有色。

(二)吃苦耐劳,爱好体育劳动

在校体育类比赛班级运动员选拔时,选中的16位参加校田径运动会的运动员中,外来学生占到8人,而选中的22名参加校跳绳比赛的运动员中,10名外来学生都被选中,当选运动员的比例相当惊人。另据我班体育教师反映,每当体育课上进行长跑距离练习时,外来学生相比本地学生而言,一般都能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跑完全程。而较多本地学生总是怨声载道,很多难以坚持下去。

(三)生活朴素,勤俭节约

据平时观察、任课教师和家长平常反映,我班大部分外来学生都已养成了生活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们在校不乱花钱,很少拥有零花钱,很少吃零食或买玩具。每年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春游、秋游活动,由于午餐或旅游需要用到一些零用钱,没有报名参加的基本上都是外来学生,并且大部分都能主动表示是自愿不参加。

(四)纯朴天真,心地善良。

虽然有少数外来学生因种种原因,品行约束不严,但大多数外来学生的本质、品行是纯朴听话、健康的。班级举行的公益劳动、体育活动中,只要教师有所要求,外来学生总是言听计从。据班级好人好事登记表显示,有接近70%的主动打扫班级或学校的公益劳动是有外来学生主动组织或参与的,深受学校师生的好评。此外,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同学生病能主动照顾等好人好事,也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二、班级外来学生优秀品行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旧有的生活习惯使然

通过家访发现,我班外来学生家长80%是农民工。来城镇谋生的农民工,原来生活的农村大部分自然条件都比较恶劣,家庭贫困,邻里之间不相互帮助往往难以生存,因此自然而然地很早就形成了生活朴素、勤俭节约、待人友善的良好品行。而外来学生总是因为耳濡目染,能沿袭着父母、亲戚、乡亲的一些旧有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生活环境的有利因素

据我班外来学生家长调查问卷显示,班级中外来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由于居住在城镇村庄的绝大部分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少父母会要求孩子帮助干家务活、带弟弟妹妹等,偶尔还要为父母的生意招揽顾客。不少外来学生长期目睹自己父母打工所付出的劳动强度和工资偏低、生活艰辛的实情,潜移默化地形成能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纯朴天真、生活独立的良好品行。

(三)家庭影响

据班级举行的外来学生家长座谈会所得知:由于外来学生家庭家长在就业方面,有众所周知的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工资不能及时发放,以及工作条件差等问题,因此他们对于自己从事的还算过得去的工作都格外重视珍惜,即使有些工作实际上比较苦比较累也能乐意从事,在平日也能注意教育孩子做事情要能学会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家长在平日的生活中在子女面前以身作则,生活朴素,勤俭节约,促使子女也形成相同的优良品行。

三、班级外来学生优秀品行的强化、提升和迁移

虽然我班外来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优秀品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阶段这些品行在他们身上体现得还不是非常稳定。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对他们的优秀品行进行有效的强化、提升,并能使之良性迁移到本地学生身上,带动全班学生共同全面成长,是班主任需要积极关注的问题。

(一)通过教师的赏识教育,积极强化外来学生的优秀品行

这里的赏识教育即通过充分认识外来学生优秀品行的价值,恰当地甚至是夸张地且由衷地给予赞扬和重视,以达到树立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进而使优秀的品行在赏识中发扬并强化的教育方式。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的操作行为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一个好的行为由于不断得到强化,会变得越来越巩固。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可合理运用赏识教育,积极强化外来学生的优秀品行,使之表现更加稳定。可以在课堂教学、集体活动、写操行评语等活动中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行大加赞赏。

(二)通过学生的观察学习,提升并迁移外来学生的优秀品行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即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的模仿学习。当观察者看到自己心目中的榜样由于做了某件事情而受到奖励,因此想到自己如果也这样做的话,一样也会受到奖励,就会受到替代性的“强化”,以后就会表现出与榜样类似的行为。因此,我班开展了每月一次的“优秀新居民”的评选活动。发动全班学生积极寻找发现身边的优秀外来学生,通过写作文、好人好事登记、摄影(摄影社团学生)、分享会等形式充分挖掘出他们的优秀品行。评选结束后,班会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表彰这些优秀外来学生。自从开展此项活动后,在我班里发现了外来学生身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品行。以往让我最为头疼的班级外来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起色。这样让一个品行优秀的外来学生带动班级一个小组的学生进步,让一个小组良好组风影响一个班级的班风,并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本地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因为“观察学习”,使外来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行能够良性迁移到自己身上。整个班级因为“流动花朵”的更加娇艳也变得更加和谐美丽,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建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的研究,校长阅刊,2007(5)

[2] 邵建刚,外来学生关爱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校本教研,2009(1)

[3] 陈晓芳,王娟,社会化视角下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问题,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 李娟,都三强,黄大庆,强化优秀行为 塑造健康个体——行为主义理论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个案分析,河北教育,2008(2)

[5] 王愉鑫,放飞人生——学生优秀品行的提升,教育科学论坛,2008(10)

论文作者:李良善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借“流动花朵”之美丽,打造和谐班集体论文_李良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