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宇[1]2006年在《风险框架下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研究》文中认为资产配置是以不同资产类别的收益情况与投资人风险偏好为基础,构造基于一定风险水平的最适投资组合,是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管理及决策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同样,风险是影响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基金投资风险,控制发生极端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从本质上讲,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就是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构建最佳的投资组合,并利用有效地控制和分散风险的方式来获取稳定或超额的收益。本文正是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如何在不同的风险框架下构建最优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模型及投资管理决策体系。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一般划分为战略资产配置(SAA)和战术资产配置(TAA)两个层面的管理类型。战略资产配置又叫政策性资产配置,可以理解为一种长期的资产配置决策,即通过寻求一种长期并在各种可选择的资产类别上分配投资比例来控制风险和增加收益,以实现投资目标。一般认为,战略资产配置是实现投资目标的重要保证,是证券投资基金最首要的最基本的业绩源泉。战术资产配置则是指基金经理通过对市场波动性的有效预测并在中期或短期内对长期资产配置比例的某种偏离,尽而获取额外的收益,因此,在短期的市场波动中,战术资产配置就成了基金在市场中获利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证券投资基金中短期投资管理过程中的决定环节。Markowitz(1952)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和W.Sharpe(1962)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是最具有影响和指导意义的现代投资决策理论的基础。在投资组合理论中,投资者往往通过对各种资产的有效配置以达到分散风险并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目标,同时利用不得买空及要求必要回报率的条件下,将投资组合风险最小化,并据此形成有效前沿。为更精确度量风险的回报能力,随后Sharpe(1966,1975)利用均值—方差法(M-V)的框架,并用标准差作为风险的衡量值,在每单位风险下,求其期望回报的最大化,为此均值—方差(M-V)优化方法和模型奠定了资产配置决策的一般框架。然而,方差标准差并非是投资者在面对各种风险时最为精确的衡量方法,投资者往往凭借着对各种投资收益与现实情况的判断,对风险度量有特定的需求。而且,证券投资市场风险的来源变得越来越复杂,证券投资基金的任何投资组合都是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在进行资产配置决策时,必须同时对其投资组合所承担的风险进行科学度量,选择有效的风险度量方法在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管理决策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考虑到在不同的风险框架下,满足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者对风险的不同特定需求,构建最优资产配置决策模型,让投资回报最大化,便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基于此,本文在研究风险框架下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时,主要考虑了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管理中具有实用性和广泛性的风险度量要素,即风险厌恶系数(γ)、系统性风险(β)值、跟踪误差(TEV)、风险在险值(VaR)、下偏矩(LPMs)和风险预算(Risk-Budgeting),从而构建了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框架体系。然后,以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均值方差MV模型为基本资产配置决策框架,将模型的风险框架体系延伸到多个角度,并进行理论、实证和比较分析。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以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为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资产选择对象,即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标的,然后通过构建资产配置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以考虑基金投资人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为风险约束因素,选择投资人的风险厌恶系数(γ)为风险约束指标,构建最适的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结果发现,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水平γ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有着显著的影响,投资者风险厌恶水平高,则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相对较低;(2)以市场风险为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风险来源,选择系统性风险(β)值为风险约束指标,构建最适的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结果发现,运用β系数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加以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金资产配置决策更具有相对的合理性;(3)以基金经理的积极投资风险为风险控制目标,选择跟踪误差(TEV)为风险约束指标,构建最适的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结果发现,当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总风险额外加以限制为固定常数时,在此基础上求得其最优资产配置及有效前沿,这样就使得在基于TEV约束框架下的资产配置决策能够显着提高基金投资组合的业绩;(4)以研究基金资产的可能损失为风险度量基础,选择风险在险值(VaR)为风险约束指标,构建最适的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结果发现,当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模型在满足了投资人针对风险在险值(VaR)的约束需求时,提供了一种在实践中较为有效的资产配置决策方法;(5)以满足下方风险厌恶者的投资需求,选择下偏矩(LPMs)为风险约束指标,构建最适的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结果发现,下偏距LPMs约束框架下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决策对于下方风险厌恶的投资者来说,至少与传统的均值-方差(MV)优化技术方法一样有效;(6)以研究如何在度量和分解证券投资基金总风险的基础上进行资产配置决策,选择和应用风险预算(Risk-Budgeting)作为风险框架。研究认为,度量和分解证券投资基金总风险并加入风险预算(Risk-Budgeting)约束时,进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是控制证券投资基金总风险的有效方法。最后,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为对象,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风格和资产配置政策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目的是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者的资产配置的行为特征和资产配置政策对基金收益的贡献特征两个方面,来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决策体系、应用模型和风险特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基于组合的风格分析方法,对30只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风格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严重趋同,风格特征也呈现趋同化,而且投资风险分散化特征较弱,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资产配置风格特征。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风格已广泛被基金管理者和投资者所接受,基金经理可根据风格分析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监控活动,也就是说控制资产配置风格也就成为基金经理风险监控和投资决策的重要方面。(2)通过对94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政策配置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资产配置政策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贡献并不明显,而积极管理(选股和择时)却是提高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与一般所认为的资产配置政策是一种长期资产配置决策模型的应用和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重要贡献来源完全不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者需要尽快完善资产配置管理及决策体系,制定并执行适合于基金自身投资特点,且又具有投资指导意义的资产配置决策模型,从而形成稳健的资产配置风格和投资理念,以满足基金投资者投资需求。总之,本文主要针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属性和资产配置特征,从风险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风险因素对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不同风险框架下的资产配置模型,获得了理论和实证上的研究结论。
胡太华[2]2008年在《我国保险投资组合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建立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以及线性代数等相关数学理论对我国保险投资组合优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文章对以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和夏普单指数模型为代表的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析对比,指出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在投资组合实际运用方面的优势,然后对美国、英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的保险投资组合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在借鉴国外成功的保险投资经验后,结合我国保险投资资本市场的实践经验,指出我国保险投资组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风险过于集中、投资收益率较低。根据研究分析内容指出我国保险公司应该调整投资结构,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在Markowitz投资组合优化理论的基础上,对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进行修改,将投资比例的限制条件加入到模型中。改进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后,应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简化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的计算过程。在简化的投资组合模型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我国保险投资的最优组合:基金类、股票类和银行存款类投资方式占可运用资金的投资比例应为14.59%、24.90%和45.52%。根据我国目前保险投资组合的基本状况,得出结论:保险公司应该进一步加大权益类投资方式的投资比例,减少银行存款类投资方式的投资比例。
冷雪霜[3]2005年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产生的时间不长,它的发展需要现代投资理论作指导,本文是在这一背景下撰写而成的。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期货市场尚不规范,各种改革措施还没到位,期权市场处于萌芽阶段。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应在我国具体实际环境下运用与发展。文章对证券投资基金基本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股票和债券等证券的投资分析、期货与期权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等现代投资理论进行了论述与研究,着重探讨了基本分析在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性及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对投资组合的优化作用。最后研究了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组合的构建与管理过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分为下面几部分内容: 证券投资基金基本理论部分。这部分介绍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特点、功能和作用与种类等。着重探讨了证券投资基金的不同种类、各自特点及其不同的运作机制等。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部分。这部分探讨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对马柯威茨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等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指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存在的假设条件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 证券投资组合分析部分。这部分着重论述了股票投资分析中的基本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与股票内在价值分析、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等,强调了基本分析在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对债券的内在价值、到期收益率和凸率等进行了分析,对债券的积极投资组合、消极投资组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期货与期权部分。这部分论述了期货与期权对投资组合的优化作用。主要论述了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和期权的套期保值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构建与管理部分。这部分对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对投资重点行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证券投资基金进行投资组合构建与管理所应遵循的步骤。最后对嘉实成长收益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构建与管理过程讲行了实证分析。
林春艳[4]2004年在《多种环境下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及其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环境下投资组合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风险行业。本文主要研究了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投资组合。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倾力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研究前沿。1990年10月1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作出重要决定,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名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市立大学的哈里·马柯维茨(Harty M·Markowitz)教授;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夏普(Willian F·Sharpe)教授和芝加哥大学的默顿·米勒(Meaon Miller)教授,以表彰他们将现代应用经济理论用于公司和金融市场研究以及在建立金融市场和股票价格理论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工作,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实际上标志着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已经成熟并为全世界所公认。全文共分六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介绍了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重点研究了多种相关条件下投资组合模型的构建和解法。Markowitz组合理论的精髓就在于,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组合中的资产不是正相关的,就可以在不牺牲投资收益率的前提下,减小投资风险。根据MarkowitZ理论,为了提高组合的效果,应当尽可能选择负相关至少相关程度很低的证券组成投资组合。因此研究证券的相关程度成为人们追求的课题。 第叁章介绍了卖空与证券投资组合的关系。2004年3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风险”研讨会,在会上众多专家提出我国股市应引入卖空机制。本章研究了在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投资组合模型的构建和解法。 第四章介绍了不确定环境下投资组合模型。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国际证券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证券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投资者应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本章主要考虑当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损失率具有不确定性时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第五章研究了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在教育投资领域的应用。教育投资是通过人力资源而影响未来货币和物质收入的活动。“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T.W.Cshultz)指出,“教育远不是一种消费活动,相反,政府和个人有意识地摘要作投资,为的是获得一种具有生产能力的潜力”.由于教育投资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期性等特点,它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远不如其他投资那样明显、直接。因而,对其研究特别是进行数量分析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节主要参照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一级学科的分类(共58个类别)进行了高等教育投资组合分析. 第六章对全文工作作出了全面总结,并对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杨明[5]2008年在《现阶段中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个人收入不断提高,投资欲望日趋强烈。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为包括个人在内的投资者提供了财富增值保值的场所,总体上个人投资者将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受益,通过投资产品的收益实现财富的增长。但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立时间还不长,市场发育还不成熟,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由此引出了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选择与优化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马科维茨1952年发表《资产组合选择》论文,首次将数学上的线性规划系统应用于证券投资组合问题,分析了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及其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了均值-方差模型的基本框架,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奠定了基础。自此,该理论渐渐被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地研究或应用。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由远及近地论述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及其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从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调查看来,有必要引导其进行理性的投资。从我国资本市场大量市场表现的集合(如高换手率等)看来,投资的市场风险相当突出,增加了个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难度。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存在种种限制看来,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分散风险的重要作用。因此,个人投资者有必要进行投资组合的进一步优化,从而促进投资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各种投资品种,突破了原有资本市场提供的投资品种的范围,把各种投资品种纳入到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之中,为其投资组合的优化提供了崭新的选择。在对现阶段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选择与优化进行了理论研究后,选取了中国的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做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其风险分散的效果,并得出了最佳的投资组合,另外还针对投资过程中系统风险的规避建立了引入无风险资产的实证分析。最后总结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选择和优化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指导性的投资建议。总之,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组合的选择与优化,以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来实现促进理性投资的目标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
王慧[6]2012年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线性多重分形特征研究》文中提出作为现代金融学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全部信息,市场价格的波动相互独立且不可预测,收益率服从随机游走假设,收益率分布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但是现实中的种种金融异象意味着传统的金融理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表明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如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为一线性系统,而是一非线性系统。为此我们采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分析理解资本市场的基本规律。非线性分形理论认为资本市场具有显着的分形结构和尖峰厚尾特征,市场金融序列在一定的标度内具有持续性、反持续性,不同幅度的波动表现出多重分形特征。分形理论比传统资本市场理论能更有效地揭示金融市场的波动本质,能更有效地揭示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本文借鉴分形市场理论和多重分形理论对中国创业板市场进行深度的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将多重分形方法引入到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实证研究中,确认创业板指数、创业板行业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时间序列的多重标度结构及多重标度特性。(2)采用多阶函数拟合方法处理中国创业板市场多重分形模型,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3)利用移动时间窗的方法对中国创业板市场收益序列波动的多重分形特性进行研究,不仅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中国创业板市场收益序列波动的趋势特征,还从微观角度描述了中国创业板市场收益序列多重分形的特性,为探索资本市场规律提供实证依据。(4)利用随机化及相位随机化思想处理中国创业板市场收益序列的多重分形特性,指出产生多重分形的主要原因。(5)用多重分形去趋势相关分析法研究创业板行业指数和公司间的相关关系,深度再现不同金融时间序列的相关性特征。(6)提出并构建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投资组合理论,实证调整收益结果优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组合策略。
李文静[7]2005年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第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理论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综述;第二,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股票投资特征分析;第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效果分析;第四,针对我国基金投资组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主要工作归纳如下。 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理论及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种类、产生背景、演进过程以及其管理政策和投资运作理论等。然后提出了提高证券投资基金组合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应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第二部分,我们选取2003年之前在沪深两交易所上市的54只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基金2004年的年度报告、基金契约及分红公告,对54只基金的股票投资组合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着重分析了基金行业的配置、重仓股以及基金的投资风格等。 第叁部分,我们选取与第二部分相同的研究对象和数据,从基金的净值收益率、累积净值增长率以及基金折价率等,对54只基金的投资组合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中证券组合过于集中,基金投资风格个性化不足,趋同性高,基金交叉持股现象明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熊航[8]2016年在《我国公募基金风险承担与投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繁荣,以资本市场为投资对象的公募基金也随之成立并逐渐成长壮大起来。1998年基金开元、基金金泰两家封闭式基金发行上市为标志,公募基金开始在我国资本市场出现并快速发展。截止2015年底,我国各类公募基金所管理的资产总额已达到约8.4万亿元,公募基金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之一。由于公募基金的投资对象是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因此不可避免地要承受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以及伴随而来的风险。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高波动性和高风险性依然是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主要特征,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公募基金改变投资组合风险承担获取投资收益的难度。风险—收益在资本市场中是永恒的对立统一的存在,公募基金作为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之一也时刻面对着艰难的选择即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从现实看,我国的公募基金还远远不能驾驭市场风险,2015年6月以来快速上涨了近一年的A股市场出现持续性的暴跌走势,在这轮暴跌中许多公募基金非但没有发挥市场稳定剂的作用,反而由于种种原因不断抛售手中的股票,这不但给基金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加剧了股市的恐慌情绪,造成了股票市场和公募基金投资收益双输的局面。2015年第叁季度公募基金全行业合计亏损6503亿元,创历史上最大单季亏损记录。我们关心的是在公募基金的长期运行中,基金管理人是否有能力持续地为基金持有人获取收益?公募基金运行中的投资风险承担有哪些特征?不同市场环境、不同制度设计对公募基金风险承担的影响是怎样的?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公募基金风险承担将会怎样影响基金投资绩效,以及可能会对公募基金风险承担产生影响的因素。本文将通过几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并希望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符合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实际情况的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推动公募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地为投资人获取长期投资收益。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大致现状。其内容包括我国公募基金发展历史、历年公募基金发行情况、存量公募基金的规模及结构、开放式与封闭式基金的规模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研究发现从2005年开始,我国公募基金无论从数量还是管理资产规模等方面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大致从2011年开始我国公募基金的增长开始趋缓,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中投资对象的多样化以及资本市场总体处于熊市周期。此部分还对公募基金风险承担与投资绩效进行了总体分析,包括界定公募基金风险承担、投资绩效等重要概念;阐述公募基金风险承担与投资绩效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本文中各主要实证章节研究视角的选取情况进行了总体说明。其次,从基金经理个人特征的视角对公募基金风险承担与投资绩效进行研究。此部分实证检验了基金经理个人特征对公募基金风险承担的影响;然后实证检验了基金经理个人特征对基金投资业绩的影响。第叁,从公募基金业绩追逐的视角出发,对公募基金风险调整与投资绩效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此部分先对公募基金业绩追逐行为进行分析;再通过数据检验发现公募基金年内风险调整行为的特征;然后基于这些特征研究风险调整的影响因素;最后研究公募基金风险调整行为对其年终业绩表现的影响。第四,从股市周期因素的视角对公募基金风险调整与投资绩效进行研究。此部分先对我国股票市场运行周期进行划分,然后对股票市场周期转换下的公募基金风险调整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股票市场周期转换下公募基金风险调整对后期投资业绩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从制度环境差异的视角对公募基金风险承担与投资绩效进行研究。此部分先对阳光私募基金风险承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再对基金经理转投视角下同一基金经理先后管理的不同类型基金的绩效进行纵向比较,然后对基金经理转投视角下的基金绩效进行横向比较。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到如下主要研究观点。(1)通过实证检验公募基金经理个人特征对基金风险承担和基金业绩表现的影响发现:①管理公募基金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基金经理能够获得较好的业绩表现;有过研究员等与证券投资相关度较高的工作经历的基金经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业绩表现;不同性别间基金经理业绩表现的差异并不显着。②年龄较大的基金经理倾向于高风险的投资策略;女性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较为保守;担任过研究员等研究类职位的基金经理在管理公募基金时倾向于高风险的投资策略。(2)通过对业绩追逐背景下的我国公募基金风险调整与投资绩效相互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①我国公募基金在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存在明显的加大投资风险的行为,在进行二分位和四分位法分组后,输家组基金加大投资风险的行为非常普遍,而赢家组却倾向于较保守的投资策略。②实证研究发现前期资金流入量大的基金、前期业绩较差的基金和处于输家组的基金倾向于在最后一个季度加大投资风险。③实证研究发现基金加大投资风险的行为是无法对当年投资业绩产生正向影响的,基金最后一个季度的业绩粉饰行为是无效的,反而可能对投资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3)针对股市转折点前后六个月的基金风险调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后发现:当股票市场从熊市进入牛市时前期表现较差的基金会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当市场从牛市进入熊市时前期表现较好的基金会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这说明公募基金并不能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市场悲观时,前期表现较好的基金反应迟钝;市场乐观时,前期业绩较好的基金又会出现过度自信的现象。在实证检验市场周期转换下公募基金风险调整对后期业绩影响后发现在市场环境总体较为极端的情况下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有利于投资业绩表现;当熊市进入牛市时激进的投资策略有助于改善业绩;当牛市进入熊市时往往泥沙俱下,改变风险承担对业绩改善是不起作用的。(4)发生转投行为的公募基金经理所管理的阳光私募基金的风险承担策略与公募基金的风险承担策略特点相同,这说明转投的公募基金经理将公募基金年底通过增加风险而提高业绩的绩效粉饰习惯带入到阳光私募基金的经营中。通过研究公募基金经理转投至阳光私募基金前后管理的不同类型基金的业绩对比后发现:阳光私募基金不论是与同一基金经理转投前所管理的公募基金的纵向业绩对比上看还是与同时期其他公募基金进行业绩对比看,其总体投资能力都要强于公募基金。将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分解为择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后发现阳光私募基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择时能力上,而择股能力是弱于公募基金的。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加强对公募基金投资风险的关注,淡化唯业绩论的评价体系。具体措施包括:管理层应更关注公募基金经理的风险管理情况,加强对出现短期过度投机行为的公募基金的监管力度;各市场参与主体应提高公募基金绩效评价中的长期绩效评价所占比重,对明星基金经理的宣传要考虑风险因素和长期投资绩效;管理层及相关媒体应加强对公募基金的风险提示并对短期恶意投机的公募基金进行公开批评。(2)完善公募基金监管体系释放更多投资活力。具体措施包括:管理层应减少对公募基金在投资策略及投资范围等方面的行政干预,但应加强对公募基金具体交易行为的监管力度。(3)进一步鼓励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具体措施包括:应给予阳光私募基金等机构以平等的市场地位,从法律法规上保障其合法利益与诉求并将其纳入到现有的证券监管体系中;应改进公募基金激励机制,鼓励公私募基金间相互交流学习。(4)重视提高基金经理的实务经验和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基金公司应更加重视培养基金经理投研类岗位的工作经验;基金管理公司应增加投研类岗位工作经验在基金经理升迁考评时的影响权重。(5)投资者应加强对公募基金风险承担及投资绩效的异质性的重视。具体措施包括:投资者应重视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和升迁经历;投资者应关注会影响公募基金风险承担的各种因素;在市场出现周期转换的窗口期,投资者应当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采用不同的基金持有策略。当股市由熊市转向牛市时,基金投资者应当持有投资风格较为激进的公募基金;当牛市转向熊市时,基金投资者应当赎回股票型基金。投资者在持有基金时应当按照特定周期进行管理,不建议长期持有股票型基金产品。
胡曼[9]2006年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1868年第一支基金诞生于英国以来,基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近150年的发展历程。在经历了老基金时期之后,我国于1998年3月成立了第一支新基金基金金泰,基金业开始在各种有利于基金政策的支持下蓬勃发展起来。在这个逐渐全球化的国际市场的大舞台上,中国必然要跟上世界的脚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科学且合理的基金投资组合体系。而本文就是尝试将投资组合理论运用于我国的证券基金市场,将理论构造的组合与基金实际组合进行比较,通过投资组合业绩的比较来判断理论组合和基金实际组合之间的优劣,并以此说明投资组合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问题。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其框架和主要内容如下: 1) 文章的第一部分针对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图,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2)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回顾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历程,一方面讨论了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指出传统的投资组合理论仅仅是从定性的角度去进行主观判断。另一方面,详细的讨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模型内容和假定条件,这里主要介绍Markowitz的均值—方差(M/V)理论、Sharpe的单指数模型,并简单说明了一下多指数模型。同时,作者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资产组合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并较为完整的对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所做的贡献进行归纳和总结。 3) 在本文的第叁个部分,通过分析近期各类基金的现状,及前一章的模型的假设条件,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基金市场在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存在的缺陷。 4) 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在卖空限制和非卖空限制的前提下,利用Markowitz模型和单指数模型计算基金所持十大股票的权重,通过函数计算得出理论组合后,比较理论组合和基金组合方差的大小,并运用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比较单指数模型组合与基金组合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①单指数模型组合的风险要小于基金实际组合风险,即理论组合优于基金组合;⑦单指数模型组合要优于Markowitz模型组合;③允许卖空组合优于卖空限制组合,且卖空限制使得单因素模型均找不到最优解;④整个实证研究在市场无风险利率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缺陷。 5) 论文的最后部分针对当前发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需要,提出了完善投资组合理论的技术手段和外部应用环境上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常虹[10]2003年在《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的应用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1868年基金最早在英国出现以来,它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了。我国从1998年3月第一只新基金基金金泰成立以来,基金业在各种有利于基金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极为迅速的成长。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满足投资者追求高额利润和资本安全的金融工具,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投资组合体系。论文就是在综合考虑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利用投资组合理论现状的基础上,对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并对这些理论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论文首先介绍了当今投资组合理论的主要组成,在研究投资组合理论成立的基本假设前提的基础上,探讨了制约投资组合理论应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介绍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应用投资组合理论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这一部分比较和借鉴了国外证券投资基金的一些经验来考察中国的投资发展状况。论文的第四部分对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基金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根据投资组合理论求出的模型并不具有明显优势,但加入不允许卖空约束后的单因素模型取得了较好的事后收益率,可作为投资者投资基金的重要参考。在这部分作者试图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来建立投资组合模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计算复杂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论文的最后部分提出了当前发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完善投资组合理论应用环境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风险框架下的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研究[D]. 赵宏宇. 四川大学. 2006
[2]. 我国保险投资组合优化研究[D]. 胡太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理论和方法研究[D]. 冷雪霜.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4]. 多种环境下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及其应用[D]. 林春艳.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5]. 现阶段中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组合优化研究[D]. 杨明. 复旦大学. 2008
[6]. 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线性多重分形特征研究[D]. 王慧.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7].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分析[D]. 李文静. 武汉科技大学. 2005
[8]. 我国公募基金风险承担与投资绩效研究[D]. 熊航. 江西财经大学. 2016
[9].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研究[D]. 胡曼.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0]. 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的应用及实证研究[D]. 常虹. 西安理工大学. 2003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投资组合理论论文; 投资组合论文; 基金经理论文; 资产配置论文; 基金风险论文; 证券投资分析论文; 证券投资基金论文; 基础资产论文; 基金收益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 组合优化论文; 风险资产论文; 投资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现代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