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围术期手术室护理特点和危险类型发生情况。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360例新生儿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危险因素所致护理问题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问题包括:设备仪器、技术水平、护理人员责任心等,不同类型危险因素所致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导致新生儿围手术期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应针对不同的护理安全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而保证新生儿手术安全。
【关键词】新生儿;围术期;手术室;护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214-02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机体结构和心理状态方面发生的,法定规章制度和法律规定以外的死亡、缺陷、障碍和损伤问题。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的生活,加之自身的脏器功能和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机体抵抗能力和生活能力较差,这就大大提高了新生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新生儿外科疾病通常为先天性畸形或是感染性疾病,其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充分参考疾病、生理和解剖等特征,进而提高新生儿的适应能力。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新生儿围术期手术室护理特点和危险类型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360例新生儿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92:68,出生时间在5d至27d不等,平均(17.4±10.1)d。
1.2 方法
1.2.1术前护理
第一,基础护理。术前4-6h禁食水,手术当天遵医嘱插胃管,对患儿肛温进行检测,若其温度在38℃以上,则需采取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加以纠正,常规开放静脉通路两条。
第二,饮食干预。术前确保新生儿入量,采取新生儿细化喂养措施,避免发生吐奶、呛奶或误吸等症状。喂奶后轻轻拍打患儿背部,对其呛奶、误吸等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定期进行巡视。若患儿存在重度营养不良或是无法进食现象,则通过胃肠外营养或是鼻饲等方式进行营养供给。
第三,保暖措施。病情危重的患儿和早产儿,需在保温箱内保持特定体温。新生儿皮肤和头面部对于寒冷较为敏感,因而需加强该部位的保暖措施,以减少热量损失。新生儿洗澡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温和室内温度,水温一般在40~43℃之间,室内温度一般在26~28℃之间,洗澡动作要轻柔快速,避免新生儿长时间暴露,且洗澡过程中要关闭门窗。同时,对室内环境温度进行准确控制,及时调节新生儿包裹。
第四,环境湿度和温度。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全,保暖性能较差,产热不足,寒颤反应不明显,棕色脂肪少,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较差,因而体温容易随着室内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新生儿手术室应保证温度恒定,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洁净,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术中管理
不管新生儿手术时间长短,均需要应用全身麻醉,因为新生儿下颌骨短、颈短、头大,声门靠上相当于C4~5平面,因而容易发生气道狭窄现象,并诱发黏膜组织水肿或是分泌物阻塞,进而加大手术麻醉维持和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难度,这就对患者的手术麻醉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患者麻醉有道过程中,巡回护士需要时刻在床旁守候,备好吸引器,维护好输液通道,从而为麻醉医师提供及时的帮助,不管患者选择何种体位,都需要保证气道的水平位,提高呼吸道通畅性。新生儿手术麻醉过程中体温容易发生波动,特别是早产儿体温更容易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新生儿自身的皮下脂肪较薄,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加之麻醉液体和输注血液温度较低,手术室温度较低,因而患者的体温也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2]。除了新生儿头面部和手术部位以外,其他部位均需要使用棉垫进行包裹,减少手术暴露时间,生理盐水消毒液使用前需加热为40℃,麻醉气体吸入前需要加温湿化,手术床垫使用前也需要加温,手术室温度控制为26~32℃之间,若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低体温症状,则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3]。
1.2.3术后护理
第一,术后呼吸监测。新生儿自身肺活量相对较小,加之胸部手术所致疼痛会对其胸部运动产生不良影响,呼吸量也相对较少,导致部分肺组织无法完全张开。同时,新生儿器官较软、较小,容易发生粘连和阻塞,进而诱发肺不张,肺不张症状长时间得不到控制盒治疗,则会偶发新生儿食管闭锁等临床并发症[4]。
第二,消化道与腹胀监护。腹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现象,进而出现应急性溃疡出血、胃渗血、腹胀和肠麻痹等临床表现。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需要经鼻插入胃肠减压管,在其排气功能和肠蠕动功能恢复后可拔管。为了保证胃肠减压的通畅性,需要对其腹胀、胃引流液量和性质等进行监测,准确记录患者术后首次大便的性质和时间。新生儿负压吸引的吸力不应过大,若吸住胃壁反而会引起堵塞,甚至坏死[5]。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类型包括:设备仪器原因40例,约占25%,技术水平原因80例,约占50%,护理人员责任心原因40例,约占25%,由此可见,不同类型危险因素所致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手术患者,其安全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各种风险事件的类型也较多。新生儿手术患者护理风险会受到护理人员责任心、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贯彻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安全隐患的培训,掌握新生儿急救能力,从而降低新生儿手术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6]。另一方面,医院护理科室还应在护理人员中加强新生儿安全护理知识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向患儿家属宣导安全护理相关知识,深化其安全认知,从而最大限度避免新生儿安全隐患问题,保证新生儿手术治疗的安全性[7]。
【参考文献】
[1]龙璇.手术室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与体会[J].医学信息,2009,21(12):2314-2315.
[2]徐文平,肖玉婷,杨敏.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状况调查分析[J].农垦医学,2015,37(2):188-189.
[3]曾迎迎,张燕丹.母婴同室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状况认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89-2590.
[4]吕春华,余昌娥,厉梅,等.产科新生儿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效果评价[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1):82-83.
[5]于晓芬.新生儿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健康研究,2011,31(2):103-104.
[6]刘小梅.胎盘早剥患者的手术室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29):208-209.
[7]陈庆生.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全髋置换关节术后机体康复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2015,1(12):109-110.
论文作者:蔡惠凤,宋涛,苏润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新生儿论文; 手术论文; 手术室论文; 患者论文; 体温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