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出版物的现状与对策(一)_电子论文

我国电子出版物的现状与对策(一)_电子论文

我国电子出版物的现状及对策(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现状及论文,我国论文,电子出版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光盘电子出版业迅速兴起,目前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对国内电子出版业发展态势可以做出三个基本估计。

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其媒体形态包括软磁盘、只读光盘、交互式光盘、图文光盘、照片光盘、集成电路卡等。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电子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据有关资料,到1996年底,世界光盘读物总量将超过80亿张,同时,将有700多种报纸和杂志进入电子信息网络发行。

⒈我国电子出版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就已能够独立开发磁盘出版物。进入90年代后,光盘出版物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开发电子出版物的关键技术,我国都已逐步掌握,如汉字的编码技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存储和快速传输技术、母盘刻录和光盘复制技术、国内国际联网技术,等等。同时,我国正在形成一支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和出版队伍。自1992年以来,新闻出版署先后批准过电子出版单位55家,后在清查登记中重新登记的有36家。从事电子出版物开发制作的计算机企业有近百家。几年来,我国已经出版光盘出版物200多种、磁盘出版物1500种以上。新闻出版署正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建立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建成后将向全国提供联网服务,并与国际联网。《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全集》、《汉语大词典》等目前已开始制作光盘。专利文献出版社已定期出版专利文献数据库光盘。人民日报等出版了合订本光盘。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推出了1000期节目的光盘珍藏版。

⒉电子出版领域的秩序相当混乱。电子出版物在起步阶段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进口、制作、出版、复制、销售几个环节都不规范,经营秩序较为混乱。为此,1995年上半年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新型传媒的发展现状时,对电子出版物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意见。新闻出版署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国务院有关会议的决定和“三定”方案中确定的管理职能,开始介入这个领域,着手整顿秩序、建章立制,确定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进行了出版单位的重新登记,加大了光盘复制企业的整顿治理,组织了各类调查、研讨及展览活动,今年又颁布了《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实施〈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通知》。但是,由于这个领域情况相当复杂,问题积累太多,工作量很大,任务很重。目前,电子出版物市场突出的问题是,境外电子出版物大量涌入国内,非法盗版复制活动相当猖獗,并出现一些具有严重政治问题和淫秽色情内容的光盘。如由北京得力软件研究所制作、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家教荟萃》,其中有破坏国家统一的反动口号。

杭州的台湾独资企业矽谷公司制作的《莱思康综合有声字典》,有多处严重政治问题。由美国微软公司出品、北京联想集团在国内总代理销售的《Bookshelf’95》(95书架)中,有攻击我国人权状况和民族宗教政策等问题。在1994年2月至9月全国公安系统打击电子计算机犯罪的专项斗争中,收缴淫秽软盘34123张,光盘23143张。

⒊电子出版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信息化进程正在大大加快,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在电子出版上已经作了巨大投入,国内也开始实施一批大型信息化工程。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信息传播形态统一到了数字化的基础上,而数字化信息主要是以光盘和网络方式传播的。目前,国内的电子出版物市场已经形成并迅速扩大。据电子工业部提供的数字,国内的计算机保有量已达300万台左右,年增长率平均在50%以上,预测1996年的销量达160万台。其中,多媒体计算机的保有量1996年底即可达160万台,今后几年将会以很快速度发展,并大量进入家庭。如按国际上通行的统计方法,以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每年消费10张电子出版物光盘计算,年需求量是1600万张;考虑到我国平均购买力较发达国家低的因素,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消费5张电子出版物光盘计算,就是800万张。国内生产的电子出版物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市场缺口巨大。

电子出版物的生产流程有五个环节,即进口、制作、出版、复制、销售。目前,这五个环节的秩序都比较混乱。

⒈进口环节。电子出版物的进口主要有五种渠道:一是由外商独资公司或担任国外产品总代理的国内计算机公司自行引进。这是成品进口的主要渠道。国内数百家计算机公司担任了国外公司的总代理。被代理的国外计算机公司起码有200多家。仅美国微软公司,在中国就有4家总代理。这个渠道的进口是按照国际通行的许可证贸易方式进行,没有哪个部门统一登记和审查。二是引进机电设备随机进口。其进口方式,是由经贸委系统的进出口办公室登记后报关。光盘和磁带属“一般产品”,由进出口办公室的二级机构登记,二级登记机构在全国有116家。三是外商独资企业带进母盘在国内复制销售。到1994年年底,全国外商独资和合资的软件企业有519家,其中与美国合资的软件企业有84家,与美合资投资总额大于100万美元的有8家。同时,还有一批台湾独资企业。四是以版权贸易形式由国内出版或制作单位引进的。五是走私入境。有通过个人携带或邮寄的“闯关”,也有更大量的海上走私。据海关总署统计,仅通过旅检和邮检,1995年就查缴有问题的VCD和CDROM20306张、CD14000张。

⒉制作环节。全国的电子出版物制作企业数量究竟有多少,工商和电子工业部门都没有准确的统计。据了解,凡是计算机类公司,注册登记时大多都包含了软件开发项目。注册登记此项业务的公司,北京有20326家。辽宁有1130家,山东有730家,江苏有535家,广东有691家。但一般认为,真正具有制作技术和实力,并已经从事开发制作电子出版物的企业在100家左右。随着市场的扩大,将会有更多企业从事电子出版物的制作。登记注册软件开发制作业务的企业经济成份相当复杂。以北京为例,在全部20326家企业中,外资企业988家,内资企业19338家。在内资企业中,集体所有制的8352家,全民所有制的3706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047,有限责任制企业4977家,全民集体联营的企业256家。其中,既有在经营硬件的同时兼做软件的大型企业,也有专门从事软件和电子出版物开发制作的企业,还有一些由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合伙的“草台班子”。目前,电子出版物制作企业的经营活动很不规范,主要方式是与出版单位进行合作,买卖版号,也有一些企业以制作销售软件为名擅自出版。

⒊出版环节。经新闻出版署重新登记的电子出版单位,全国共36家。这些出版单位,都是在传统图书出版社的基础上成立的。其经营机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出版总社直接设立电子出版公司,如上海、江苏、湖南、辽宁、河北、浙江等;二是出版社内部设立电子出版编辑室,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此外,有的出版社正与社会上的软件制作企业协商联合成立合资的电子出版公司。电子出版单位的经营状况很不理想,多数出版单位不具备开发制作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能力,一些单位甚至没有自己的产品。由出版社开发制作的电子出版物,估计不到国内电子出版物总数的30%,其余品种基本是由制作企业开发。

⒋复制环节。光盘电子出版物是通过光盘复制生产线批量复制的。经过两年来对光盘复制工厂的治理整顿,在关闭了一批违法经营的复制工厂后,我国的光盘复制工厂目前还有23家,生产线共26条,由于采取了进驻监督员、实行统一复制委托书、对所有模具蚀刻来源识别码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大多数光盘复制厂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步入正轨。但是,仍有一些地方不顾大局,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批准引进新的生产线,仍有一些复制工厂见利忘义,继续暗中进行非法复制活动。同时,一些地方还隐藏着专事非法复制的“地下生产线”。这些生产线不仅生产了大量非法激光唱、视盘,给音像市场造成了极大混乱,同时也复制了大量非法盗版的只读光盘,给电子出版物市场带来很大危害。

⒌销售环节。电子出版物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五种:一是各个公司建立自己的分销公司。如北京的希望公司有分销公司100余家,北大方正多媒体公司有分销公司33家。二是成立专营软件及电子出版物的连锁店。目前全国最大的连锁店是北京的连邦公司。该公司在各地发展的连锁店已有47家,经营的软件及电子出版物达3000多种,占国内销售品种的95%;营业额1994年800万元,1995年5000万元,1996年预计达到1亿元,已占国内软件市场份额的15%左右。目前还有一些公司准备正式成立此种连锁店。三是计算机公司随机销售。包括一些外商独资公司,也在随机销售软件和电子出版物,一般每台计算机随机销售10盘左右。四是通过书店、百货店和家用电器商店销售,此种渠道的销售量很小。五是地下黑市。据反映,在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有一批外来民工干此种生意,在路口暗中兜售。在这个黑市的背后,隐藏着地下批发销售网络,大量非法电子出版物从这个渠道流向社会。

标签:;  

我国电子出版物的现状与对策(一)_电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