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护理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余方方

余方方

山东省临沂市康复医院 276000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为实验对象,运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所有患儿进行护理治疗,干预时间6个月,干预护理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ABC量表以及PEP量表的评定,根据量表数据分析值准确判定患儿接受临床护理治疗后的实际情况。结果 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接受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后疾病症状有所减轻,所有患儿实验前ABC评测得分以及PEP评测得分为77.30±15.63、40.20±12.30,实验后ABC评测得分以及PEP评测得分为50.85±11.40、57.20±8.40,患儿ABC量表得分明显下降,但PEP量表得分有所提高。结论 临床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儿童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治疗效果,在我国今后的儿童孤独症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童孤独症;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 R3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168-01

儿童孤独症在我国临床医疗服务领域属于较为常见的发育性障碍,儿童在患病后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精神类疾病症状,严重者还会致残,极大的危害儿童身心健康[1]。儿童孤独症患儿的临床治疗通常选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针对患儿社会交往、语言、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此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2]。本文主要对临床心理护理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为我国今后的儿童孤独症临床康复诊疗提供可行性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为实验对象,所有患儿当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患儿入院年龄为1-6个月,平均入院时间为2.5±1.0个月,经入院诊断与检测可知,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均符合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诊断标准;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当中,语言障碍患儿9例,占患儿总数的22.5%、行为障碍患儿12例,占患儿总数的30.0%、社交障碍患儿8例,占患儿总数的20.0%、情绪不稳定患儿8例,占患儿总数的20.0%。

1.2方法

1.2.1临床干预

在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的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针对儿童孤独症患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儿童孤独症的疾病症状与常见病理情况,采用具体方法对患儿进行干预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行为干预治疗、游戏治疗、感觉统合功能训练、语言训练以及临床心理护理策略等,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症状的程度,具体安排干预治疗工作。通常临床干预治疗的时间为6个月,患儿疾病症状较重的应当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1.2.2临床护理策略

儿童孤独症的主要临床心理护理策略应当包括患儿适应性的环境治疗方式,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应当对患儿采用心理护理以及干预治疗的方式,具体应当包括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以及行为干预治疗等,针对性的对患儿问题症状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儿重新建立正常的运动与行为交往能力,提升患儿的综合素质能力与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检测与评判的主要内容包括:交往、躯体运动、感觉、生活自理、语言等因素。主要对患儿的综合症状表现进行评估报告;患儿疾病症状发展及行为量表(PEP)检测与评判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现阶段的能力与心理发展状况;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疗效指数≥60%;无效:症状体征无减轻,疗效指数<30;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数据间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规范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临床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如表1所示,所有患儿实验前ABC评测得分以及PEP评测得分为77.30±15.63、40.20±12.30,实验后ABC评测得分以及PEP评测得分为50.85±11.40、57.20±8.40,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接受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后疾病症状有所减轻,患儿ABC量表得分明显下降,但PEP量表得分有所提高;如表2所示,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的疾病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通过对临床ABC量表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后可知,语言障碍患儿、行为障碍患儿、社交障碍患儿、情绪不稳定患儿的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3.讨论

我国近年来的儿童孤独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经过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后得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出现了儿童孤独症的疾病症状,这一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社会矛盾因素[3]-[5]。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传统临床护理模式主要是从患儿的运动、行为、语言、以及情绪等方面入手,通过适当的护理与药物治疗手段来调整患儿的精神状态,帮助患儿摆脱疾病症状[6]。随着我国临床护理医疗体系的创新,临床心理护理模式逐渐开始广泛地被医疗服务人员所采用,这种应用效果显著的干预治疗模式,主要对患儿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帮助,充分提升了干预治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环境是临床心理护理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保证。在本次实验护理治疗过程中,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接受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后疾病症状有所减轻,所有患儿实验前ABC评测得分以及PEP评测得分为77.30±15.63、40.20±12.30,实验后ABC评测得分以及PEP评测得分为50.85±11.40、57.20±8.40,患儿ABC量表得分明显下降,但PEP量表得分有所提高,医护工作者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这一内容,在对孤独症患儿进行干预治疗的过程中充分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力,帮助患儿增强社会交往的行为能力,为之后的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临床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儿童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治疗效果,在我国今后的儿童孤独症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伟,荣萧.江西省75例孤独症儿童的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24(14):269 -270,2011,24(14):269 -270.

[2]皮红英,张黎明,高岩,等.临床心理护理在儿童孤独症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实践探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28(10):832.

[3]刘礼燕.康复护理治疗在60例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0(03):11-13

[4]陈翠卿.儿童孤独症疾病症状护理研究[J].广西医学,2011,24(14):269 -270.

[5]胡美凤,洪智勇,熊美泉.30例儿童孤独症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0):832.

[6]付丹,何颜霞.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医疗服务体会及护理干预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10(03):11-13

论文作者:余方方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临床心理护理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余方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